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農民詩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精當的選材,嚴謹的結構,領悟文意。

  2.理解生動的語言和蘊含的激情,體會記述中精闢的抒情議論,前後文的過渡和照應。

  3.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課文,以領悟文意,受到薰陶,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

  2.體會生動形象,精練含蓄的語言。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

  教學過程

  一、知識積累

  1.播放“七子之歌”,初識聞一多先生,感受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2.簡介作家作品。

  臧克家***1905-2004***,詩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歌和民歌。1932年開始寫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此後,他陸續出版一系列詩集,凝結著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於2002年12月出版。

  3.預習反饋: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標 鍥而不捨 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氣衝斗牛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是“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文章從哪些方面寫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2.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3.說說聞一多先生前期和後期思想性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後期有什麼變化,又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教師點撥: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表現人物的身份。上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現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前期著重於學術研究,後期投身於民主運動,這是由於他對社會的認識發生了變化。而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言行始終是保持一致的。

  三、研讀賞析

  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把握課文內容,填好下表:

  結構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18***

  身份        詩人、學者       革命家

  怎樣說怎樣做    “做”了再“說”,

  “做”了不“說” “說”了就“做”,

  既“說”又“做”

  主要成就

  《唐詩雜論》***詳寫***

  《楚辭校補》***略寫***

  《古典新義》***略寫*** 起草政治傳單

  最後一次講演

  參加遊行示威

  目的 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獻身民主事業。

  四、感受評價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受到什麼啟迪?你認為我們應學習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精神?

  五、作業佈置

  1.找出並欣賞文中精煉含蓄、耐人尋味的四字短語及精彩的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2.文章在敘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寫?找出具體的例子,並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做了再說 《唐詩雜論》***詳寫***

  ——卓越的學者 《楚辭校補》***略寫***

  做了不說 《古典新義》***略寫***

  口的巨人

  言行一致

  行的高標

  起稿政治傳單

  說了就做——大無畏的革命家 群眾大會演說

  參加示威遊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反思

  當下課鈴聲響起,一節課結束了,但對課的研究卻沒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備課時,對《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可以說時代離學生較遠,背景資料對學生來說較生疏。對此,在設計時,把背景資料的查詢及對聞一多的瞭解放在學生預習,主要想鍛鍊學生捕捉資訊的能力。

  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詩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語言來表現聞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說文章的內容不是十分難,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語言來敘述的,這需要學生認真品讀後才能捕捉,這篇文章的精彩是語言,詩意化的語言含蓄、凝鍊是最為值得學生品味的。而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

  而對這樣文章對初二的學生,本著一課一得的思想,把課設為兩課時。由於本次教學的特殊情況,只講了第一課時。

  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學生,而且本文應是初二下學期的課文,在第一課時設計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讀,知道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知道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因為在第一課時如果學生真正讀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來,對聞一多先生有了瞭解,那麼在第二為課時就可以在品讀語言過程中來深入挖掘聞先生這種說和做,雖前後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為追求民主,為救國救民。這樣,會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好,能讀懂文章,而且學生領悟能力較強,其實在這過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導學生對聞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在當今社會如何把聞先生的精神傳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課時。這也是教學中受教案和教學形式的拘泥。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靈活的處理授課內容。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