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考試知識點

  期末考試是檢測你學習的成果。高二地理的知識點你都知道了嗎?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區域界線有的是明確的,有的具有過渡性質。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3、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的異同:***1***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2***異:①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鬆嫩平原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鬆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也是雨熱同期,但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鬆嫩平原黑土分佈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鬆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4、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鬆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鬆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佈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6、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對外聯絡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鬆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7、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中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佈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2***農業社會: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絡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③隨著我國曆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3***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2 地理資訊科技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地理資訊科技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資訊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地理資訊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

  2、遙感:***RS*** 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關鍵裝置***→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統:***GPS*** 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1***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使用者裝置部分—GPS訊號接收機。***2***特點:為各類使用者提供精密的三維座標、速度和時間;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 續性、實時性。

  4、地理資訊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資訊源→資料處理→資料庫→空間分析→表達

  優點:①資訊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5、遙感、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資訊系統即互為獨立又相互促進。遙感主要用於地理資訊資料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資訊的空間定位,地理資訊系統主要用於對地理資訊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6、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將各種地理資訊按地理座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的立體、動態的顯示。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荒漠化指發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2、西北地區範圍: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佈。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是乾旱,以荒漠、草原景觀為主,其成因: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3、由於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西北地區自東向西降水量逐漸遞減,因此乾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產出和載畜量逐漸減少;賀蘭山以東的內蒙古高原主要屬於半乾旱的草原地帶;賀蘭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聳的山地迎風坡地帶,降水稍多。山地迎風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為綠洲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①基本條件→氣候乾旱少雨;②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④氣候異常也可以影響到荒漠化的程序。

  5、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加劇荒漠化程序***起決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A.來自於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B.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主要表現:①過度樵採;②過度放牧;③過度開墾。

  6、西北地區的次生鹽漬化主要分佈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綠洲地區。原因是由於耕作技術落後,灌溉措施不當,另外由於乾旱的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鹽分極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國不同歷史時期荒漠化的演化:

  時代

  原因

  影響範圍

  古代

  盲目墾耕,戰爭、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邊緣、河西走廊

  近代

  移民實邊、開放蒙禁

  內蒙古南部農牧過渡地帶

  現代

  人口壓力,管理失誤

  草原牧區和旱作地區

  8、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內容:A.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復已經發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產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則:堅持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鹽鹼***、治沙相結合的原則。***3***防治荒漠化要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以防為主,保護並有計劃地恢復荒漠植被;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進行綜合整治。***4***荒漠化具體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⑤控制人口增長。***5***我國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經驗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飛播造林種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

  9、我國政府在西北地區的生態建沒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多項生態環境治理工程。

  §2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具有眾多生態作用和環保功效,如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固沙、吸菸除塵、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被稱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2、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佈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其中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儲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現在世界森林面積減小的趨勢仍在加劇,尤其熱帶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

  3、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赤道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南北緯15-25度。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佈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地區。

  4、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地球之肺:影響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調節全球氣候;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地球生物進化史中繁衍物種最多、儲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5、熱帶雨林系統的優勢: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6、雨林生態的脆弱性;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貧瘠。

  7、亞馬孫雨林開發: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開發規模小,沒有太大的影響;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佈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遷都巴西利亞、移民亞馬孫平原、藉助外資並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8、在當前背景下,面對雨林破壞嚴重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第三章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①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儲量豐富、分佈範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②市場廣闊;③位置適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設策略:①擴大煤炭開採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③加強煤炭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4、加強能源綜合利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加強三條產業鏈: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②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5、山西省環境的保護與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術;②調整產業結構;③工業三廢的治理。

  §2 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流域:又稱供水區,是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水系:指河流乾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線組成的龐大系統,又稱河系。

  2、河流水系由幹流和一系列支流組成,一般將流入幹流的支流,叫一級支流,流入一級支流的叫二級支流,依次類推。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稱為分水嶺。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分水界***。

  3、田納西河位於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4、河流開發要考慮流域內不同區域的差異性,進行鍼對性開發:

  組成部分

  重要性

  保護重點

  山地

  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

  植被生態保護

  河流

  是流域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

  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河谷平原

  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

  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汙染治理

  5、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②氣候: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降水豐富。③水系: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④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6、田納西河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①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②19世紀後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汙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③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已經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7、美國成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負責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和管理,將河流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發揮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等綜合效益。

  8、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鍊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