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七年級歷史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考試成績的好壞,試題質量的優劣、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依靠試卷分析解決。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一

  2013-2014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於2014年4月16-18日進行,本次歷史試卷滿分為100分,共五大題型:選擇20題、組合列舉1題、辨析改錯2題、材料解析2題、活動與探究1題。從題型來看,安排比較合理,與中考題型吻合。從題量來看,個人覺得可以適當增加,畢竟,這是100分值的試卷。中考70分值的試卷組合列舉題都是2-3題,10分,而這張試卷的組合列舉只有1題4分。

  從題目的呈現方式來看,彙集實物圖片、圖表、歷史地圖等多種形式,圖文並茂,內容豐富。如選擇第8題:地動儀模型圖、曲轅犁、筒車、羅盤針,第9題人面魚紋盆、駱駝載樂俑,第20題遼西夏北宋並立示意圖,第25題《唐初邊疆少數民族分佈圖》等。

  從試卷難易度來看,難度適中,基礎題比例較大,適合期中檢測。如組合列舉題考查趙州橋、《金剛經》、孫思邈、火藥。如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李白的代表作等。

  從具體的考點來看,知識點分佈較廣,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如活動與探究題的最後一問:“你認為評價一個歷史認為的標誌或方法是什麼?” 材料解析題24題的最後一問:“你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為什麼?”

  從考生成績來看,差異很大。年級最高分99分,不及格的大有人在,二三十分也不少。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存在很大區別,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個體,因勢利導,加強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總之,縱觀這張試卷試卷,優點很多,但不足之處也比較明顯的。如材料陳舊,與現實聯絡太少,或者說幾乎沒有。但結合教材內容來看,有很多知識點可以聯絡現實,如“唐朝的民族關係和對外關係”的知識點。由於整張試卷缺少與現實的聯絡,從而使得我們歷史學科的史鑑功能難以體現。

  其次是個別題目答案範圍過廣,沒有考查的價值。如“李白的代表作”2分。

  結合試卷和學生成績,對後期教學的建議如下:一是,強化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訓練,減少因錯別字丟分的現象。二是,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答題能力。

  範文二

  一、命題思路:

  隨著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我們的初中歷史考試正朝著理性的深度發展,真正實現由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軌。正是在這種嶄新的理念指導下,這份中試卷既注重基本的歷史知識與能力的考查,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尤其是重點突出了對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檢測。

  二、對試題的客觀認識

  試題較好地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雙重功能的和諧統一。它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題型與知識結構合理,試題容量合適。

  從試卷上可以看出:有這兩種題型,即:客觀題和主觀題。題型的優化,既考查了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又檢測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題型分配恰到好處,選擇題佔了試題的50%,便於瞭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材料分析題佔了50%,又便於具體掌握學生的歷史學科素質。因而,題型的配置真正體現了既重知識又重能力的雙重功能。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歷史試卷中的材料分析題,這種題型側重學生分析、綜合及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必備的基本歷史素質的提高,同時又能真正體現“學史明智”的史學功能。***2***從試題的知識難易結構上看,處理得很合理,是由易到難的一個過程,這既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3***試題的容量比較合適,學生在一個小時內完全可以完成。難度不大,對於剛剛系統地接觸歷史這門功課的初一學生來說,能讓他們從答題中樹立起自己學習歷史的自信心。

  2、試卷重點突出了對能力的考查,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從考試目標分佈上看,考查識記內容約60%,分析、綜合運用內容約40%,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突出了學科重點知識的考查。同時,試題注意挖掘題型考查能力的功能,加強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①在選擇題中加強了閱讀理解和獲取資訊能力的考查,保留了組合選擇題和否定選擇題等題型,加強了比較等能力的考查;②在識圖題中加強了對概括、比較、識圖等能力的考查;③在材料解析題中加強了對聯絡材料和相關知識獲取資訊、理解題意、歸納概括歷史知識、分析比較和知識遷移等能力的考查;

  3、試題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較強的導向作用。

  ①試題編制嚴謹,出題目的設計科學明瞭,通俗易懂,突出了歷史學科特色。材料分析題設計切口小,利於考生多角度、多層次遞進式的啟迪思維、深入分析、得出結論,因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②試題嚴格遵循課標和考標,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全卷無一題超“標”,這既便於師生有的放矢地組織複習,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試卷大大加重能力考查的份量,這就無形的誘導師生在今後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歷史思維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推進新的課程改革,所以本套試題又具有良好的導向功能。

  總之,本套試卷以基本歷史知識為基礎,以考查學生能力為核心,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對於我們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範文三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著有利於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三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論述題。三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三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絡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絡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這表明我校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正在邁出可喜的步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迴圈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