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學期地理複習知識點

  地理的複習要點在於背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我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位,人均為世界水平的1/4。屬於嚴重缺水國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1***時間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決季節分佈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長江上的三峽工程、黃河上的小浪底***

  2***空間上——南豐北缺,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空間分佈不均——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嚴重缺水的南水北調工程等。

  5.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水資源不足和用水緊張。

  6.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

  1、我國河流大多數分佈在東部的外流區內。這裡河流多且長,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冬季河流易結冰,普遍有結冰期。我國水量最大河是長江,汛期最長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黃河。結冰期最長的河是黑龍江。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2、我國東部外流河汛期變化的規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來越長。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還。中的天是巴顏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現在黃河的上、下游河段。黃河之害主要在於下游河段的地上河決口改道,洪水氾濫。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河道變寬,流速變慢,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床,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面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對地面的沖刷嚴重。

  6、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根本在於加強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庫和水利樞紐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黃河的重要手段。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

  7、我國最長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8、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糧川”美稱的是河套平原。黃河在流經中游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9、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邊的漢江。

  ***三***

  1.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按照土地利用型別可分為農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農業用地***建設用地***。

  2.我國土地資源的有利條件有:

  ⑴ 土地資源總量豐富;

  ⑵ 土地利用型別齊全。

  3.土地資源的不利條件有:

  ⑴ 人均土地佔有量小;

  ⑵ 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資源不足;

  ⑶ 分佈不均勻;

  ⑷ 各類土地資源破壞嚴重。

  4.針對我國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國家制定並頒佈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並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5 .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溼潤的東部季風區,耕地分佈在東部平原及低緩的丘陵地區***地形***,耕地資源南少北豐;林地主要分佈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農業生產以牧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