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書筆記

  貝多芬傳寫出貝多芬敢於與命運挑戰的精神。那大家對此書都寫了什麼內容的筆記?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看完《貝多芬傳》的那一霎那,只覺腦間一片空白。上帝關閉一扇窗時,卻為貝多芬打開了另一扇窗……

  一下子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卻又不知該從何處說起。“世間也許很容易瞭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有時覺得南子給孔夫子的這句話放在貝多芬身上也適用。但卻找不出為什麼。《貝多芬傳》帶來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答案,但卻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許多藝術家是沒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別的孩子吸允著棒棒糖,在鞦韆上搖盪時,邁克傑克遜的童年在哪裡?是在錄音棚裡,還是在父親的鞭撻下?就連貝多芬也不例外。四歲,本該是一個童真玩耍的時期,但他卻被整日釘在琴鍵上。而且對於他來說,他父親是為了金錢與榮耀來逼迫他,並不是為了他的未來。這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是何等的殘忍?對於當時的貝多芬來說,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鍵。至少那時他是這麼想的。

  先恨,後愛。對於許多琴童而言,他們對鋼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音樂對於貝多芬來說,也是如此吧。童年時期的他,或許對音樂充滿著無限的怨恨。但也正是這門藝術決定了他的人生,伴隨著他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讓他愛得無法自拔。

  除了他那讓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與創作之間的微妙聯絡,也令我驚奇。

  二十六歲時聽力日漸衰弱。這對於一個擁有偉大的音樂夢想的創作者來說是多麼大的痛苦。這種肝腸寸斷的感覺在《悲愴奏鳴曲》中體現得淋淋盡致。看似平靜、起伏微小的樂曲中,隱藏著無盡綿長的悲傷。是的,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什麼比聽覺更重要?聽不見世間一切悅耳的音韻,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貝多芬眾多的作品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後寫出來的!也就是說貝多芬是在失聰的情況下,創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韻。或許是貝多芬對音樂無限的熱愛,使他能夠在失聰的惡劣環境下,成就如此的輝煌。因為失聰,他遠離塵世的喧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或喜、或悲、或絕望、或激動……

  對貝多芬的探祕,我不會隨著合上《貝多芬傳》而終止。這本書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吸引人的開始。它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會不斷地深究下去。

  篇二

  《貝多芬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蘭《名人傳》中的一部傳記。它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著力刻畫了貝多芬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從貝多芬身上,我們能學到了許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裡,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本書的作者羅曼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同時,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篇三

  貝多芬,一個一點兒也不陌生的人名,但事實上,我是前陣子才真正地接觸到他。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把我帶到貝多芬的世界。

  《貝多芬傳》是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著名的人物傳記之一。這是一顆受傷後近乎窒息的心靈勃發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響樂,是對音樂藝術大師貝多芬一生的真實素描。貝多芬所處的年代,正值舊的毀滅與新的勃發交加,他的成功掩隱著無可言說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與多難的命運鬥爭的過程,那是“苦難鑄成的歡樂”。

  這本書主要講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的讚歌。從誕生之日起,它就以其獨特有的旋律震撼著世界,使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的心裡中掀起了狂瀾。

  在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羅曼。羅蘭以極其豐厚而卓越的創作,發展了傳記文學的體裁,成為了20世紀的一道風景線。

  我十分佩服羅曼·羅蘭,把書中的人物詳細的寫了出來,活靈活現的展現了人物的特點,以及值得我們引以為榮地方,如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仍保持著不屈不撓的高昂的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高尚的道德標準,有一個偉大的人格對討厭的人也會忍耐,他雖是不幸的人,但他卻創造幸福給予世界,

  他的一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要你願意付出,成功一定會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