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那物那景散文

  家鄉的河似一條緩緩流動的淡藍色的水晶,在陽光下,泛著淡藍色的銀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家鄉的車渡口

  鳳山鎮烏鸞山下的鳳山車渡口,這是融江河上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又風景秀麗的車渡口。

  融江是從江縣流下,下達柳州、梧州、廣州等地。歷來就是溝通地區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航道。據史料記載,在民國29年,鳳山鎮已經在此設有行人渡口。解放後還成立有鳳山渡船社,由車渡船負責渡口航運和車輛行人航渡。2012年7月,柳城縣政府又設立了鳳山鎮鳳山車渡左岸渡口,更加方便兩岸群眾通行。以前群眾在大埔鎮鳳山鎮兩地趕集還是坐鐵殼船走水路,逆流而上或是順流而下。趕集散場又坐船而回,俗稱坐船趕圩。現有個體經營的鐵殼船提供行人渡河。鳳山兩岸的渡口依舊日日夜夜地運轉,大埔鎮車渡口原址卻早已不存在,改造成江濱公園,供人們休閒娛樂、運動,親近江水的好地方。

  渡河有車渡船,是汽車渡船簡稱。沒有坐過車渡船的人可能不太瞭解,它是專門用於渡運汽車的渡船。一般是車貨人同載。有駕駛船連線渡船,首尾兩端均有推進器和船舵裝置。甲板呈首尾相同長方形,寬坦平穩的甲板上可同時並排兩列車輛。船兩頭均設有吊臂和帶絞鏈的升降甲板,兩端均可靠泊碼頭。航行時船舶無需調頭倒車,車輛可以直接開上下甲板。既方便快捷又縮短了車輛上下渡船時間。

  我站在車渡碼頭岸上,靜立面對著大江。江水清澈江面寬闊。河風陣陣送清爽,船過江心浪花陣陣湧上岸,讓人心曠神怡。在江中一座狹長的沙洲,正是融江、柳江、龍江三條江水交匯處。三江交匯是平靜安詳,沒有浪花湧現與聲響,只是平平靜靜,波瀾不興地匯合流向碧空天際邊。逝水光陰長,讓人感受到歲月悠長久遠;“孤帆遠景碧空盡”,更讓人感受到時空的空曠與寂寥。

  車渡口的烏鸞山,巍峨雄偉地橫臥江邊。山頭峭壁垂直紮根江水中,清晨時山頂時常雲霧籠罩;夕陽西下江面如鏡反射斜陽映峭壁,波光粼粼,山光水色,美不勝收。

  三江交匯車渡口,鸞山峭壁神工斧。加上車渡碼頭人文景觀,共同勾畫了景色迷人的車渡口風光。

  踏上渡船,我默默佇立船頭,眺望這家鄉山山水水,在車渡船上時光總是那麼珍貴。聽船上趕圩鄉親們講家長裡短,農耕農事,心情也是舒暢開懷。今年甘蔗價格高或低、蠶繭又漲價、山溝出鳳凰,誰家孩子考上哪裡的大學、誰家買了小車。村村通修路了,家家早已用上自來水,電網改造已到家門口。每次回鄉都有不同的新景象,年年總會聽到一些新名詞。新農村建設那是日新月異,大變模樣。三農政策實施得好,美麗鄉村建設得好,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看在眼裡,甜在心裡,默默為鄉親們祝福!真心為鄉親們感到高興!期盼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這一切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下,為農村的基礎建設和農業的發展,關愛農民生活質量實行的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帶來的富民安康好日子。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維護了農村穩定,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普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基礎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現在農村道路是水泥路暢行無阻。村莊生活環境,整潔衛生,用水用電安全方便,醫療養老皆有保障。村上高齡老人每年還能從政府領到補助金,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愛。

  青山綠水旁,寬闊河面上,唱山歌更是家鄉的民俗特色。碼頭等候渡船時。鄉親們常常是三五成群,擺起歌壇,對歌唱不停。

  “自古山歌從口出,哪有山歌船載來?山歌又好聲又靚,畫眉難比妹歌聲。”這是鳳山人之壯歌。相傳,劉三姐從宜州沿江而下到柳州,停歇鳳山,與民眾對歌,留下山歌纏繞。鳳山既是壯鄉又是山歌之鄉,家鄉人愛唱山歌。歡必歌,悲亦歌,想唱就唱,張嘴就來,歌聲清脆,韻味十足。如:“二十七錢擺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久聞***;蜘蛛結網三江口,水衝不斷是真絲***思***。”唱山歌不僅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智慧,而且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辛勤,更是展現了樂觀向上精神。如:“山高自有人開路,水深自有探橋人。深山肚裡一株梅,經霜熬雪紅花開。”

  雙方是你唱我和,有來有往,張嘴出歌。言語犀利詼諧生動,雅俗共賞,妙趣橫生;或是鋒芒畢露,毫不相讓。常常讓圍觀聽眾時而歡呼時而爆笑。

  還有趕“歌圩”的習俗呢。在綠地山坡上,在河畔邊,在榕樹下,以歌聲為號,聞歌而至,對唱不停。依然記得,以前在四塘的時光,山歌手們從四面八方來,匯聚在茶山嶺上,對唱山歌。小生意攤販眾多,五花八門,人來人往,人聲鼎沸如廟會那個場景般熱鬧喧譁。

  車渡口,車渡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至今還沒有建橋通行,依然是依賴車渡船和個體私營鐵殼船往返兩岸航渡。趕集時渡口繁忙喧譁,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南來北往。期盼一橋通天塹,不受江水兩相隔!

  老車渡口,隨著時代發展,經濟繁榮,與在建設的金龍高速公路,也許終究會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裡。只有一生伴隨著車渡口那兩岸鄉親們,南來北往過客,才會把車渡口打上歷史的烙印並深深地記在骨子裡。時過境遷,歷史總會把痕跡掩沒在時光裡,只有車渡口的故事會流傳下去。總有一些故事是時代的縮影,會忠實地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車渡口就是歷史背景的一個濃縮視窗和印記。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多少個歲月流逝。車渡口見證著數代人的成長和衰老。牽著父輩們挑著籮筐邊的孩童,在車渡口兩岸來來回回的橫渡歲月中,慢慢成長為青年;又從青年成為父親母親,自己成了挑擔人!在時空裡,彷彿年老的背景和年青的身影漸漸融合在一起,流傳在歲月時空裡。

  悠悠歲月中,車渡口見證了歲月滄桑和人世悲歡離合。見證是在孩童時,在青年時,在年老時從車渡口走過!離鄉的遊子從車渡口走出。車渡口承載著的是童年,承載著是青春,承載著是人生!承載著背井離鄉的濃濃鄉愁!遠離故鄉,人在遠方,可是魂牽夢繞的仍是家鄉!距離總是隔斷不了對家鄉對鄉親們的思念。

  鄉愁,鄉愁!誰都有自己的鄉土情結,家鄉山水,家鄉親人,家鄉事,家鄉還遺留有那難以忘懷的童年!豈能不熱愛自己家鄉?畢竟落葉歸根,家鄉是根。

  車渡口是我對家鄉愛得深沉的寄託,是熱愛家鄉情感的訴說和讚美。

  車渡口旖旎風光和遊子濃濃鄉情總是緊緊相聯,在夢裡,在心裡,總是眷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