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反思

  《太陽》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中的一篇常識性文章,介紹了太陽 遠,大,熱 的特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太陽》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太陽》教學反思篇1

  廣大教師合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急待提高。要能夠熟練地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我們的各科教學,教師首先得具備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我本人對計算機操作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我執教的《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是由學校的電教老師幫助製作的。

  在製作過程中,要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常常是邊講述邊比畫才能讓製作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但由於理解上的偏差,製作出來也還會不盡人意。如此反覆修改,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當時,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要是自己能獨立完成這些複雜的網頁課件,那該多好。另外,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也不可避免地給網路課的教學帶來了限制。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我原來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留言板功能相互交流資訊,但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而只好放棄。

  我想,要使資訊科技在教學中得以廣泛地應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加以培訓,提高廣大師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太陽》教學反思篇2

  要將先進的資訊科技廣泛地應用於課堂教學,要使網路課能夠在各學科教學中普及開來,建立系統的豐富的資料庫極為重要。雖說現代網路幾乎為人們提供了應有盡有的資訊,但真正要在短時間內從網上收集到與課文相關的資料還是十分困難的。

  我為製作《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光花在收集資料上的時間就近一個月。有時,從網上下載的資料說明過於成人化,那就還得經過加工和整理,使其成為淺顯易懂、富有童趣、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我想,如果每上一節網路課都得花上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那麼,大多數的教學者都將會對此望而卻步。

  我們學校領導也正是從這一點上受到觸動,從本學期開始,除要求教師做好傳統的業務摘抄外,還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寬頻網裝置,每月從網上下載一定數量的與本學科有關的素材,以逐步建立起學校的小型資料庫。如果上至領導、下至教師都能齊心協力,致力於教學資料庫的建立,那麼,網路課將不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

  《太陽》教學反思篇3

  在“資訊科技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就我執教的《太陽》一課來說,教學目標的定位兼顧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資訊科技素養”、“科學素養”三大方面,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既注重對學生查閱網頁資料的路徑指導,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網上瀏覽技能,也注重藉助豐富多采的網頁資料拓寬學生視野,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同時更是把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大膽地質疑、清楚明白地表達、禮貌友好地交流、富有感情地朗讀等語文素養擺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在評課過程中,仍有老師提出:短短的一節課中,學生既要學習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又要查閱諸多的網頁資料,這樣的課,較之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語文的味兒淡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把握,對作者寫作方法的認識未必有傳統課深刻。

  我想,這一定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師的疑惑。毋容置疑,通過網路環境下《太陽》一課的學習,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收穫一定比傳統課堂來得多,來得廣,但未必見得專、見得深。是呀,在“資訊科技於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本身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學科價值的成分在一堂課中該佔幾分幾釐,才算恰到好處,這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那麼,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如何在課堂上達到最優化的整合,確實是我們需要不懈探討、不懈實踐的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