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了,如何制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與實踐活動;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應用能力差,學習態度消極,厭學情緒濃。成為制約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五課***包括4課活動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四、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開國大典、抗美援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鄧小平、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港澳的迴歸、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現代化海空軍的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外交事業的發展、科技成就、教育事業、文學藝術和體育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
難點: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失誤的原因、“***”帶來的災難、經濟特區、“一國兩制”的含義、萬隆會議、理解“三個面向”、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
六、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4、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七、德育滲透
本學期通過中國現代史的教學,使學生感受我國在經濟、國防、外交、科技、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學的態度。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從中國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中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要性。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念。初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觀。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一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二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三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四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五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六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七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八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九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十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
十一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
十二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十三期中測評
十四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十五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
十六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
十七第七單元社會生活
十八期末複習
十九期末考試
篇二
本學期教學總目標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近代時期的歷史發展,從外國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戰爭爆發直至南京國民政府的垮臺,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收集、整理歷史知識,並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面對壓迫勇於鬥爭、勇於探索的精神。樹立對國家、民族發展而奮鬥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資源分析教材基本結構
這學期主要是進行的是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它概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20XX年南京國民政府垮臺的100多年的歷史,主要包括兩條線索,一是外國勢力的入侵以及中國人民的反抗;二是近代化的過程。
重點、難點分析
1.不同歷史時期之間歷史事件的聯絡。
2.分析重要歷史人物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3.合理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歷史問題的解答也比較熟練,語言恰當、準確,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還是有些學生分析問題容易偏,成績不是很理想,課堂上也不是很踴躍。因此,這學期將把教學重心放到這部分學生的身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基礎,提高學生的成績。
教學方法設計
1.採取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
2.採取階段測試形式,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教學評價方案
通過分析測試卷的重難點、題型變化、易錯點等相關情況,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注重提高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含對後1/3的幫扶措施***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