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常懷敬畏之心的議論文作文

  敬畏之心是對世間事物心懷尊重的態度,可以使人與社會達到和諧。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常懷敬畏之心議論文吧!

  常懷敬畏之心議論文篇一:

  我是新到任的A市市長,對A市瞭解並不多,只知其治安混亂,經濟落後,是一個“難治市”。今天將要召開第一次市會,聽說委員們準備了不少新議案,我要好好聽聽,對如何治理,我心中還沒底呢。但記住,常懷敬畏之心。

  會上,規劃局長提到:“我建議將市北邊的林地改造成耕地,以解決我市糧食問題。”

  “然而那是我市僅有的一片林地,不可以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啊。”我回答。

  “有哪個地方建設經濟不開荒砍林?何況改為耕地後利益大大,不僅能自足,或許還能外銷他市。呵,‘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我被他的話鎮住了,確實許多地方都毀林改地,然而有好結果嗎〉大自然不是任人宰割的,這樣最終都會遭報復的,怎能不敬畏自然?汙染了再治理那損失可大了!大躍進的時候不就是因為有人定勝天的思想,違背客觀規律,才導致了往後的三年饑荒嗎?居然現在還提“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我想,再聽聽下個議案吧。

  “這個等我們討論一下。下一個!”

  城建局長提議建設一個巨大的雕像,只與人民公園,作為我市的標誌,也作為我市的政績工程。

  這個提議還好,“預算耗資多少?”

  “約三百萬。”

  “造價這麼高,如何負擔得起?”我驚訝。

  “這怕什麼,建好了可以在公園設門票,一張五十,再將他設為什麼教育基地,規定中小學生必須去,這不很快收回成本。”

  天啊!用人民的稅收建大雕像,卻還要封閉公園,收取門票,價格不菲。五十元,中小學生如何付得起?這哪是為人民服務,分明是搜刮百姓財產嘛。這怎麼可以!

  會上委員們的建議都讓我吃驚,他們的敬畏之心哪去了?我終於知道A市貧窮混亂的原因了。

  會後,社保辦主任滿臉堆笑地走上前來,在我耳邊低聲說:“市長,我有個提議,將我市退休年齡延後至65歲吧。”“為什麼?”我又吃一驚,“勞動力不足嗎?”

  “嘿嘿,不是,不是,這社保金……就是可以付少點。”他一臉堆笑,眼神詭異。我一聽,不禁怒火上竄,恨不得立馬免他的職。這些人怎麼了?然而我壓制著憤怒,說:“這個明天會上再議。”

  看來,還得從思想抓起。

  第二天的會議上,我一字一頓地說:“有人說,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們容易失去敬畏之心,內心才能平靜,社會才會和諧。同志們,作為領導幹部,請大家常懷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百姓。”

  他們似乎被我這番話敲醒了一般,行動起來。五年後,A市已躍居省內強勢。市委們會心一笑——“常懷敬畏之心!”

  常懷敬畏之心議論文篇二:

  “敬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語。熟悉在於人們常說要懷敬畏之心,陌生在於沒有多少人能將其付諸實踐,持之以恆。時至今日,人們才發現常懷敬畏之心是多麼的迫切與重要。

  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恆。

  從古至今,無數國內外文人用自己的筆書寫著自己對自然的最高敬畏,當然也包括了藝術家。他們將生命紮根於自然,追求靈魂藝術與自然的永恆結合。“撲向自然的畫家”梵高,將畢生傾注於在大自然中作畫。他喜歡到田間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他不斷地觀察身邊的花草、魚蟲、稻田,逐漸被自然的強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達的敬畏,燦爛的向日葵是他對自然熱烈的愛。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進了大自然的軌道里,他的畫作也被世人視為“永恆”。

  但愚昧的人類還在肆意踐踏自然的尊嚴,他們還沒有看見自然的怒容。砍樹、填海、捕殺動物……人類的傲氣凌駕於、自然之上,沒有尊敬,沒有畏懼。結果,換來天災不斷,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走向末日的時鐘一下子撥前了三分鐘。人們這才明白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才有永恆的基石。

  常懷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才會懂得珍惜。

  剛剛離世的傳奇人物“臺塑大王”王永慶有一句名言:節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一塊錢。他這句話被國內外許多商界人士奉為“經典”,除了因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點是它參透了人生的本質――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從一個米店學徒到全球知名商人;從貧窮困窘到富可敵國,王永慶始終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節儉。幾十年來,他堅持讓子女記賬用錢,哪怕是買支牙膏也要記錄下來。但對於慈善事業,他毫不吝嗇,捐錢建醫院和希望小學。人們問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說:“財富是上天給的,它並不真正屬於我們。”他懂得生活來之不易,因此王永慶用一生保持對人生的敬畏之心。這讓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這讓他懂得了該如何去珍惜。

  常懷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贏得尊敬。

  國內著名史學家、法學家瞿同祖在中國的史學和法學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他一生只出了四本書,這些書卻對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晚年,人們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卻以其中兩本書沒有準確再現歷史為由婉拒了。這表現了一位九十多歲老人對歷史始終懷有的敬畏之心。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學界獲得了更大的聲譽。

  敬畏之心其實就在人們心中它並不陌生,只是被掩蓋了。只有常懷敬畏之心,它才會變得熟悉,內化為人生的精華。

  常懷敬畏之心議論文篇三:

  當有人敢往牛奶里加任何東西時,或許他們平常少的就是敬畏心——

  有個日本朋友在大慶遊覽,一天傍晚,在井架邊第一次看見天邊的落日,大而圓,溫潤而壯麗,他情不自禁地跪下,淚流滿面。他說,從未見過這麼大的落日,他被深深震撼,而最自然的反應就是跪下,表達敬畏!

  小時候,看見閃電,媽媽都會把我們攬在懷裡,溫柔說:“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過去我們對雷鳴閃電心懷敬畏,它教人常常反省:不要做壞事!這是民間最質樸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為一種神聖的力量,可以約束矯正我們參差不一的心草。

  我們一度把人造神趕下神壇後,順便也毀掉了所有的神壇;我們把“您”改為“你”的時候,也乾脆扔掉了敬畏之“心”!如同倒洗澡水也倒掉嬰兒一樣而不自知。我們要平等,不要個人崇拜,但是不可以沒有敬畏的心。因為沒有敬畏,所以惡搞經典成風;因為沒有敬畏,所以洞房花燭也能笑場;因為沒有敬畏,所以,崇高貶值;因為沒有敬畏,我們的人生不再神聖……

  現在最流行最廣泛的新罵人“三字經”是“鄙視你”,第一回合就“鄙視”,所以就不用開戰;內心、表情寫滿“鄙視”,所以沒有仰望,也沒有尊敬。“在貌為恭,在心為敬。”面帶鄙夷,內心則慢慢卑俗黯淡。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著: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則;“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強調的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並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絲毫懈怠與侮慢之心……

  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因為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懷敬畏之心,就不輕易浮躁不容易輕忽,內心自然生養一些正氣、莊嚴與崇高。人很渺小,因為有了信仰與敬畏之心,反而讓我們內心清澄而莊嚴。

  萬物眾生,都值得我們敬畏,從一朵向陽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隻螞蟻的力量,一個母親在產房裡掛滿汗珠與淚珠的笑容……聽課的學生如果對老師沒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祿的官員如果對人民沒有敬畏,就容易貪汙腐化;袁隆平因為敬畏水稻,在稻田裡夢想成真;黑人阿里因為敬畏每一個對手,成長為一代拳王……而你我,如果對自然對生命缺乏虔誠和敬畏之情,就不會真正體味到生命的美善與生活的幸福。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談到對老師的敬畏,讓人動容!他說,“我們很有幸見過朱光潛教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因為敬畏,而愛;也因為敬畏,看見愛;更因為敬畏,才有真正的感動。

  一生,不長,這是一條謀生的路,也是一趟朝聖的路;前者,讓我熱愛手裡糧食,常懷平常心,後者,讓我看見高度,理想,並常懷敬畏。

  常懷敬畏之心議論文篇四:

  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地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這樣說來,人類什麼都不用敬畏了。這樣說其實是不對的。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儘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類並不全能,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讓人們困惑。所以,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敬畏之心。

  我們要敬畏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敬畏大自然。自然創造了生命,創造了人。人是自然界的一員。我們要感謝地球給我們生命,食物,水和空氣。現在,各種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更是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總有些人去殺害稀有動植物,或是不治理工廠廢水,就直接排到河裡去。培根說過: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若是人類不保護自然環境,就會發生地震、洪災、旱災、海嘯、森林大火等大災難。所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然後,我們要敬畏宗教。如果你信教,請忠誠。如果你不信教,那麼也要尊重他的信仰。因為宗教引發的戰爭頻頻出現,人們信教就是為了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如果人們因此開戰,破壞力是非常可怕的。

  面對未知事物,我們不懂,就千萬不能亂說,亂說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熱議的2012是世界末日的話題。中考時期,我常聽到同學抱怨生命短暫,馬上就2012了,活不成了,不學了。原來成績比我稍好些的同學,因為絕望於“2012”這件事,提前招生上了職高。其實,時間不到,是真是假都是猜測,我們不能亂說話,只要做到珍惜現在的生活就好。我們要敬畏自然,不能隨便開玩笑。

  當然,常懷一顆敬畏之心並不是說所有事物都要敬畏的。那些邪教,壞人的言論,思想我們既不能聽信,也不要害怕。要及時報警,以保護自身安全,社會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