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故事精選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中。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趙孝爭死

  西漢末年,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趙孝,弟弟叫趙禮。有一年,天下饑荒,社會就動盪不安了。有一天,兄弟兩個正在家裡玩耍的時候,強盜破門而入,在家裡亂翻。因為是災荒年月,強盜當然是希望能夠搶到一點糧食,然而趙家沒有一點的油水,沒有一點糧食。兄弟倆一看強盜衝進來了,嚇得就直往門外跑,因為弟弟趙禮跑得比較慢,強盜就一把就抓住了趙禮,抓住了以後就想把趙禮吃掉了。

  哥哥本來趙孝是先跑出來的,回頭一看弟弟沒有跟上來,被強盜抓住了。自己再跑回來,然後就跪在凶惡的強盜面前,於是哀求說:“我弟弟有病,身體瘦弱,身上也沒有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只要你們把他放了,我身體好,我身體胖,你們就吃我吧。”這就是哥哥趙孝爭著去弟弟去死,當時強盜都愣住了,倆強盜面面相覷,他們哪裡見得有爭著要被人吃的弟兄阿!

  趙禮就在旁邊說:“是我先被你們抓住的,我如果被你們吃了,那是我命中註定的,我哥哥已經跑了,他有什麼罪過?你們為什麼要吃我哥哥!”所以兄弟倆抱成一團痛哭。強盜很凶悍,但是也被這兄弟倆友愛之情感動了,所以就撇下兄弟倆就跑了,就沒有吃這兄弟倆。這件事情後來被皇帝知道了,就下令褒獎,就將事情昭示天下,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範了。

  篇二:曹攄約囚

  晉朝時候有個曹攄。做了臨淄地方的縣官。那縣的牢獄裡。有許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攄在年底邊。到牢獄裡去巡視。見著了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裡很可憐他們。就說道。過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們難道不想暫時回到家裡去嗎。囚犯們都哭著說。偌若能夠暫時回家。就是死了。我們也沒有什麼怨恨了。曹攄就盡數把他們放了出來。限了日期。叫他們回到獄裡。屬員們很固定地和他爭執。曹攄說道。這班人雖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義待他們。不至於負義的。我就替諸位擔當了這個責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來。並沒有遺失了一個。

  篇三:閔損蘆衣

  周朝時期,孔子門生之中,德行出眾。以孝行著稱的閔子騫,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為了更好的照顧閔損,父親續娶了一位妻子。後來,繼母生了兩個孩子,

  這年冬天,閔損父親要外出了。對閔損說:“有你娘在家照顧你,我也就放心了。記住,在家要聽孃的話。”閔損說:“放心吧”。然後父親就走了。

  父親外出以後,閔損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間飛快度過。家裡所有的重活,幾乎都落在他一個人肩上。但是閔損對此沒有一點怨言。

  繼母的兩個孩子在放風箏,繼母對閔損說:“閔損,還不趕緊幹活兒!劈完柴禾,再把水缸裡的水填滿。”閔損說:“是的,母親。”這時候,他的兩個弟弟在爭著吃飯,不讓閔損和他們一起圍著桌子吃飯。當閔損看到繼母為兄弟夾菜時,不僅想起生母對自己的教誨。

  生母教導閔損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到了冬天,後母讓他穿著蘆花填的“棉衣”,而讓兩個親生兒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閔損被凍得直哆嗦。閔損的父親看見長子穿著“棉衣”還哆嗦,追問下知道了實情,十分生氣,要趕走後妻。閔損便對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求父親不要這樣做。”繼母得知後,非常受感動,悔改了自己的行為,從此以後對三個兒子一樣看待。

  篇四:劉寵錢清

  漢朝時候,劉寵在會稽地方做太守官。把地方上煩瑣苛刻的事,都除去了,把地方上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這一郡裡地方上的人,大的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裡把他調進京城裡去的時候,有五六個老年的人,手裡拿了一百個大錢去送給他,並且嘴裡說道:“自從你到我們這裡來做官以後,境裡都沒有盜賊,。所以這些狗也夜裡不叫了,人民不為官事連累,所以百姓們也不看到縣裡的差人了,現在你丟了,我們竟要去了,所以我們特地來奉送你”。劉寵就在他們手裡,揀了一個錢買了些饅頭喂江中的魚。總算受了他們的人情。到出境的時候,就把這個錢丟在河裡,後人因此把這條河叫做錢清。

  篇五:王烈遺布

  東漢朝時候,有一個王烈,字彥方,他的鄉里有個偷牛的人,把人家的牛偷了去。牛主人把這個偷牛的人捉到了。那個偷牛的人叫王小二,就告了罪說道:“我偷了你的牛,家中又有老母病重,現在受你的刑罰,我是甘心願意的。可是請求你千萬不要給王烈先生知道了”。王小二以前因為和鄰居因為雞蛋一事而發生爭執。王烈聽到了這一回事,就差了一個人去謝那偷牛的人,並且送了他一匹布,有人問王烈。這是什麼緣故?王烈道:“小偷恐怕我曉得他的過失,這就是有了羞恥的心。既然對於惡事、有了羞恥的心,就是能夠改善了,所以我用了這個方法去激勵他的”。後來有一個人。把一柄寶劍遺失在路上,那個以前偷牛的人,就替他看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