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長征路演講稿

  長征已成為歷史,但精神永存於華夏龍魂心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五年級暑假裡我們有一個為期10天的軍訓,第八天軍訓結束時教官對我們說:“明天我們要重走紅軍長征過曲靖時走的路,讓我們去小小的體驗一下紅軍長征的精神”。

  第二天,我們早早的來到了學校集合,我發現同學們的揹包裡都裝得滿滿的,都是吃的。集合好隊伍就出發了,我抬頭前後一看,根本看不到隊伍的頭和尾。我們沿著紅軍長征過曲靖時走的路開始了“長征”。剛開始時,大家有說有笑,開開心心的走著,但是走了一個小時之後大家都變得有氣無力,無精打采了。邁著沉重的步子來到了西山敬老院,大家拿出隨身攜帶琳琅滿目的食品邊吃邊休息,這時候大家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最後我們來到了西山三元宮。在三元宮老師對我們說:“曲靖是紅軍長征經過的主要地區。1935年和1936年,紅一、二方面軍在長征途中先後兩次經過曲靖,歷時共30天,行程2300多裡,粉碎敵軍的圍追堵截,召開西山三元宮等重要會議,作出搶渡金沙江等重要戰略部署,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曲靖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紅軍所到之處,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攻城池,懲凶頑,打土豪,開倉濟貧,紅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言行和嚴明的紀律,深受曲靖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曲靖約兩千名熱血青年踴躍參加紅軍。在返回的路上雖然大家又渴又累,有的同學腳都被磨出了水泡,但是大家還是堅強的走回學校。

  篇二

  在遊小的六年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春秋遊。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五年級時的“重走長征路”。

  這次秋遊的地點是十月軍校。經過漫長的車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十月軍校。我們的教官姓李,很有軍人氣概。十月軍校後有一座山,一些女生便問道:“李教官,我們要爬山麼?”“對!”李教官回答得很利落。“啊?”幾位女生頓時洩了氣,無精打采的。“沒事,不就一座山嘛,還沒紫金山高呢!怕啥!”“就是,我們是 巾幗英雄。男生們 就是 小 日本。小日本 都 部怕 ,我們 怕啥!。。。。。。”女生們 七嘴八舌地為自己打氣。

  開始上山了。因為 有臺階,我們走起來並步輕鬆。大家邊走邊說說笑笑。到了上面,石階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泥巴路,非常難走,大家不得不手拉手起來。

  在途中,我們經歷了許多橋。如“天下第一橋”,“盧溝橋”等等。有一座橋,樣子酷似船。船中還有許多水。我和陸海慧是手牽手走過去了。她邁一步,我邁一步。總算是有驚無險。有些男生圖省事,從橋下走。橋下是一個泥坑。上下滑極了。結果,我們班的“”總量級人物“沈翔羽在上去時,腳一滑,跌了下去。在他後面的陸州可就被害慘了。沈羽羽都快把他”活埋“了。當同學將兩人拉起來時,地上清晰顯出一個人的印子。大家都哭笑不得。

  在返途中,有一關需要拉繩子蕩過去。我們班的樊響抓住繩子,一用力。人沒過去,褲子掉下來了。羞得他滿臉通紅。我們則笑得直不起腰。另一位,更有水平。只見他熟練地蕩過去。剛一得意,卻沒站住,又蕩了回來。

  這次秋遊結束了。可長征路卻沒結束。它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

  篇三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關於長征的紀念活動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電視臺崔永元做的一個節目,叫“我的長征”,就是要找20名志願者重走長征路。我報了名,不過沒選上,我想是因為他們我的照片後覺得我太象專業演員了,不適合參加這種平民化的紀實性節目。報名的時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見到了崔永元,他一定會用他那因為抑鬱症而失眠而熬的佈滿血絲的眼睛看著我,然後問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走長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體驗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比如要宣傳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比如要考察長征沿途革命老區的風土人情,為老少邊窮地區的群眾做一點貢獻;甚至可以說是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等等,當然我不會告訴他我是為了減肥。其實這些理由都沒錯,但對於我來說,都不太真實。一個人如果願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走完一萬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知道當年那些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當我每次看到關於長征的故事的時候,我總在想,是什麼讓這些人能夠走完這麼長的路,而且是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冒著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答案可以很簡單,是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可以再具體一點,是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蔣家王朝,建立一個新中國。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確,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鄧小平晚年的時候,他的子女曾問他:為什麼很少聽他講過去戰爭年代的事情,在長征的時候您做了什麼呢?鄧小平只說了三個字—“跟著走”。

  紅軍的全稱應該是中國工農紅軍,而其實它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農民,是大多數不識字的農民。我不清楚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列寧的革命理論他們能夠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他們有堅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現有的政權統治,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反抗階級壓迫和剝削,而他們知道,共產黨是能夠領導他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所以他們堅定地跟隨著共產黨,組成了黨領導的軍隊,不惜冒槍林彈雨,不惜拔山涉水,長征二萬五千裡。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並不知道這次遷徙的目的的在那裡,甚至連我們的黨中央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才知道在陝北還有一塊革命根據地,那裡的領導人是劉志丹。但正是這些堅定的跟著走的大多數紅軍戰士,創造了人類戰爭史的奇蹟,原創文祕材料,盡在文祕知音網。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讓後人震驚的字彙——長征。

  跟著走是大多數人在長征中的選擇,是長征勝利的保證,但不是長征勝利的原因,長征的勝利開始於遵義會議,在此之前紅軍可以說是大潰敗,而且損失慘重。正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新的領導指揮集體,而新的領導指揮集體又實行了正確的方針路線,所以中國工農紅軍才擺脫了幾乎被徹底消滅的命運。由此可見,正確的領導,正確的方針路線對於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與遵義會議有著同等重要地位,並且有著驚人相似性的另一個轉折點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兩個會議同樣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換了中央領導集體,並重新確定了方針路線,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方針路線,一個在過去可能被視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針路線。

  為什麼會有這樣開天闢地的轉折?為什麼會有這樣歷史性的會議?原因很簡單,形勢所迫。在遵義會議以前,紅軍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據地,傷亡近十萬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十年浩劫,國民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正是嚴峻的現實促使人們去重新思考,思考過去的方針路線是不是錯了;去重新選擇,選擇一條新的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道路。所以,我們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但我們在此之前付出了什麼呢?付出了十萬人的生命,付出了一個國家十年的時間。

  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進入了XX年,在年初的人大會議期間,一條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就是所謂“物權法草案違憲,背離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質疑。因為時間的關係,在這裡我不想就兩種觀點的孰是孰非談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我知道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為民法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權法,卻也因為這種爭論而推遲審議。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提出不要討論姓資姓社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指導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正確的,而且也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時至今日,改革開放已近三十年,成績固然是巨大的,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醫療改革以後我們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後我們上不起學了,房地產改革以後我們買不起房了,而現在"八榮八恥"的提出也正證明了一個時代價值判斷的迷失.一個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而相應的制度、體制、觀念和文化等方面卻不能隨之發展的話,就必然成為其進一步前進的瓶頸。

  如果說在三十年前我們不知道白貓和黑貓那一隻會抓老鼠,所以我們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話,那麼經過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該選擇一隻貓的時候了,以便這隻有本事的貓能夠繼續抓老鼠。

  如果說剛下水的時候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已經越走越深了,手已經摸不到石頭了,是該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選擇一條正確航線的時候了,以便我們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遠的船。

  在建國前夕,毛澤東曾經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到現在建國已經快57年了,我們的萬里長征走到了第幾步呢?

  1935年長征路上的遵義會議,1978年建國三十年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向我們不止一次的證明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在一個國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只有有了一條正確的路線,人民才能跟著走,才能取得象長征一樣的偉大勝利,象改革開放一樣的輝煌成就。但歷史也告誡我們,不要等失去了十萬人的生命,浪費了十年的時間以後,才知道那一條道路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