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有哪些

  禮儀起源於宮廷,原指紳士與淑女的行為準則。“禮儀”一詞中的“禮”是原意是“表尊敬、崇敬之意”,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自古就把“禮”與“忠、孝、義”並稱為儒家道德準則;“儀”,原意是指“禮”的形式,包括一些禮節、儀式等。那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銷售員應注意的八大舉止: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一、當眾搔癢

  搔癢動作非常不雅,如果你當眾搔癢,會令顧客產生不好的聯想,諸如面板病、不愛乾淨等,讓顧客感覺不舒服;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二、對著顧客咳嗽或隨地吐痰

  這也是一種應該杜絕的惡習。每一個現代文明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隨地吐痰是一種破壞環境衛生的不良行為,姑且不論別人看見你隨地吐痰後作何感想,這種舉動本身就意味著你缺少修養;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三、打哈欠、伸懶腰

  這樣會讓顧客覺得你精神不佳,或不耐煩;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四、高談闊論,大聲喧譁

  這種行為會讓顧客感覺你目中無人。一個毫不顧及旁人感受的人又怎麼會為顧客提供細緻的服務呢?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五、當眾照鏡子

  顯得你對自己的容貌過於注重,或沒有自信;也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容易引起顧客的反感;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六、不排隊

  這種推推搡搡,互不相讓的惡習,應該堅決摒棄。在公共場所禮讓老人、婦幼,是人的基本美德,也是一個高素質的體現;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七、交叉雙臂抱在胸前,搖頭晃腦的

  這樣的舉止會令顧客覺得你不拘不節,是個粗心的人;

  銷售員應注意的舉止八、雙腳叉開、前伸,人半躺在椅子上

  這樣顯得非常懶散,而且缺乏教養,對顧客不尊重。

  言談舉止看起來好像是瑣碎小事,但是小事往往更能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素質。所以,請你一定要隨時隨地都注意你的言談舉止,尤其注意糾正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習慣,從而將最佳的狀態展現給顧客。

  銷售員應注意的提問細節:

  一、提問的語氣要溫和肯定

  一般來說,銷售人員提問的語氣不同,客戶的反應就不同,得到的回答也不同。例如,“這位女士,您殺價這麼狠,我們能接受嗎?”“這位女士,您的殺價遠遠超出我們的估計,有商量的餘地嗎?”這兩句話雖然者B是提問,但語氣大有不同,前者似乎有挑戰的意思,它好像要告訴客戶:

  “如果你殺價太狠,我們就沒什麼可談的了”。而後者則能使談話的氣氛緩和許多。可見,提問的語氣會直接影響客戶的態度。平時,在與人交往中,你會發現,用肯定的語氣與人交談會給別人可信可親的感覺。反之,用否定的語氣與人交談,則會給別人留下疏遠疑惑的印象。因此,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要多用肯定的語氣與客戶交談,這樣才能使客戶對你所銷售的產品產生更大的興趣。不要問:“我想知道您是否還有足夠的洗髮膏?”“我能使你對改變辦公室的佈局和裝潢發生興趣嗎?”像這類問題均不應向客戶提出。你可以借鑑一些好的開頭,比如,“您想……”“您願不願意……”“您是否……”“您已經……”等等。總之,推銷工作開始進行時,你應該集中談論客戶感興趣的問題。

  二、提問時切忌無的放矢

  銷售員必須記住:向客戶提問必須切中實質,不要無的放矢。也就是說,與客戶溝通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緊緊圍繞著特定的目標展開,對客戶提問時同樣要有目的地進行,千萬不要漫無目的地脫離最根本的銷售目標。

  在向客戶推銷產品時,一定要帶著目的性向客戶提問,否則,盲目的提問是毫無意義的。比如,有一位牧師問一位老者:“我可以在祈禱時吸菸嗎?”他的請求自然遭到了堅決的拒絕。另一位牧師又問同一位老者:“我可以在吸菸時祈禱嗎?”他被允許了。後面牧師的提問意願與前面牧師的提問意願相同,為什麼前面那位牧師遭到了拒絕,而後面那位牧師卻獲得了允許呢?因為前面那位牧師沒有思考他提問的目的,而後者那位牧師很明確自己提問的目的,因此,他非常注意措辭,措辭一變,結果也隨之發生改變。

  三、不要向客戶提出“最後通牒”

  在銷售過程中,有的銷售人員往往要求在面談中向客戶提出這樣的問題,比如,“您到底買不買呢?”“您還不做購買決定?”“我們今天能否達成協議?”“您是否接受我的推銷建議?”“你會購買這種產品嗎?”這些類似發出“最後通牒”的提問往往使客戶很反感。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提問也違反了銷售心理學的一條規則,即要避免提出一些容易遭到反對的問題。以“最後通牒”形式詢問客戶的意見,只會招致否定的答覆。比如,“我們再來談一談你要不要這個產品好嗎?”這樣的提問只能引起客戶的反感,得到否定拒絕的答案:“不!不!我現在不想談這個!”

  因此,為了擺脫銷售人員一方的壓力,客戶會毫不留情地拒絕銷售人員的建議。所以,在誘導客戶購買產品的時候,銷售人員千萬不要提出“最後通牒”式的命令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