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感言發言稿
要在畢業典禮發言,怎樣寫好一篇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精選
光陰荏苒一揮間 厲兵秣馬又四年
有人說,所謂幸福生活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照此看來,在大學最後的日子裡,我也算是半個幸福的人:反正前半句已經做到,後半句正在努力。二十多年來,這也算是最悠閒的時候了。總覺得應該再寫點什麼,可惜提筆忘字,只能回放大學四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那些沉澱已久的真實感受。
一、 社團
大學空餘時間較多,而習慣了高中生活模式的我們,來到大學多少有點不適應。為了打發業餘時間,也為了充實、鍛鍊、挑戰自己,我先後加入過院辯論隊、文藝部、宣傳部、新聞部、校祕書處。依稀記得自己在迎新晚會上獨唱《精忠報國》的情景,以後在院裡舉行的各種活動中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可惜那些經歷猶如過眼雲煙,早已灰飛煙滅。
也許大學四年,最值得留戀的要數在校報記者團度過的兩年。校報老師的諄諄教導,歷歷在目;校報同學的歡歌笑語,記憶猶新。我們一起幹活,精誠團結,在掛宣傳條幅時,無一例外的都流過血受過傷,我們負責出的宣傳欄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經常能聽到不同部門的老師說“校報出人才啊”,黨委宣傳部交給其他任務,我們也力爭精益求精,做到盡善盡美;我們一塊遊戲,慶祝記者節、春遊、元旦晚會、新老記者見面會、各種交流會等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充分展示了學生記者的風采和才華,也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
“凝聚、尚實、超越”,我們的口號深入每一個學生記者的心中,無論身處何地,大家聚是一盆火,散是滿天星。
二、學習
如果要問大學生在大學學到了什麼,估計十有八九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並且沮喪失望之情溢於言表;但如果有社會人說大學生什麼也沒學會,又沒有幾個大學生願意承認。
有很多人,也想在大學裡珍惜青春年華,好好學點東西。可一碰到那些陳舊的知識、古板的教學、機械的思維、死氣沉沉的氛圍就讓人難以忍受,於是閒聊、睡覺、逃課便習以為常。
依我看,小學強調基礎,中學強調深度,而大學強調廣度。許多人習慣了中學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興奮點在於對知識的理解和實用性;而部分大學老師敷衍了事、浮光掠影、照本宣科,甚至連自己都底氣不足的講解自是讓學生大失所望。
一個本科生四年學五六十門課,每科都要達到高中那樣的要求簡直無法想像。這時候,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或者形象一點說就是要全面撒網,重點捕撈。比如某一堂課,也許就那麼一個知識點或老師的一句話對你產生了影響,讓你有所啟發,那麼這堂課就沒白上。有人說課後他又忘了,沒關係,你吃過一塊肉,過後也不會有多少特別的回味,身體的某個部位也不會立馬長出一塊肉來,但我們知道,那塊肉對我們的身體已經產生了營養作用,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大三上學期,我看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頗有感觸。仔細想來,其實積累知識有如武俠小說裡面練習內功。日積月累自己現在無法感受,一旦將來在社會上有用武之地,同樣的招式,由你發揮出來的威力與那些沒念過大學的自是不可相提並論。
三、朋友
沒有人會反對我說朋友是人生當中不可多得、無法取代的財富!除了知識,朋友應該是我大學最大的收穫。
患難之中見真情,錦上添花絕對沒有雪中送炭來得真實感人。有多少人真心幫助過我業已漸漸淡忘,但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卻愈久彌新。我先後在武漢四所高校呆過,吃喝住行全有兄弟負責,我掏錢都不讓;有一次,我急需用錢,打幾個電話,兩天之內籌足所需要的1500塊錢,實際上那也是我為別人借的;我考研的資料70%是上屆學長給的,如今我又全部給了下一屆的學弟學妹;我現在不擔心工作問題,至少有五、六個大城市,我隨時去,吃住都不會有問題。
摘錄
六月的風中飄散著麥子熟透的氣息---又一個畢業的季節來臨了。
去年的此時,看著忙碌的學長們,還覺得畢業離自己很遙遠。而此時,站在四年大學時光的終點,白駒過隙的感覺油然而生。
書香四溢的圖書館,情誼融融的宿舍,人頭攢動的食堂,窗明几淨的教室,還有風雲叱吒的綠蔭場,都能勾起我無數回憶。依然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邁進學校校門,第一次穿過校園小道,第一次起晚了飛奔著去上課,第一次坐在教室裡如飢似渴地尋求心中的聖地,第一次與天南海北的同學促膝談心,第一次看到了校園裡如詩的朝陽……清楚地記得講臺上老師奮筆板書的身影,宿舍裡歡快地抱作一團的情形,還有賽場上用力揮舞著的助威旗幟……每一處建築、每一張桌椅、每一寸草木,都是我四年青春歲月的見證,鏤刻了我無數或悲傷或快樂的心情故事。
選段
大學四年,演繹了我人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第一次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而大學的珍貴,並不僅僅是這許多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涵蓋著許多的最後一次: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曆程;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純潔,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所幸的是,我認真把握住了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我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我也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沒有讓現在的自己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