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奉獻的演講稿

  每個人都奉獻一點點,社會就會美好一點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奉獻,多麼平凡而又偉大的詞;奉獻,多麼美好而又嚴肅的詞。記得大人們總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是哪裡來的?是共產黨的那些英雄們用鮮血和汗水拼搏而來的。1961年11月,彭德懷回到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試問奉獻是什麼?這就是奉獻,為了讓全國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黨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胡錦濤曾說過:“甘於奉獻是青年應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打算,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奉獻精神雖然很高尚,但做起來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獻就在身邊,奉獻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奉獻,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講些奉獻,少講些索取,多為他人著想,少考慮個人得失,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是呀!多奉獻,我們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新人,要報效祖國,報答黨,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要不斷地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奉獻自己,只要甘於奉獻才能夠創造出亮麗的青春年華,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奉獻,是黨交給我們的任務,奉獻,是黨教給我們的知識。黨,就是這樣無私奉獻,黨就像我們心愛的媽媽,我們要像她一樣,要甘於奉獻。

  篇二

  生活源於分享,比分享的境界更高的奉獻。我們要學會分享,樂於奉獻。

  說起分享,不由得讓我們想起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把大梨分給家人,把小梨留給自己。值得肯定,這麼小的年紀就學會了分享,的確值得學習。但是在分享中他還做到了奉獻,把好的奉獻出去,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精髓。所以,我們要樂於奉獻。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奉獻呢?

  真正的奉獻就是一種忘我精神。小而言之,如我們把自己的零用錢捐出去,給災區人民奉獻愛心;大而言之,奉獻的就不光是愛心了,有時候是青春、精力,甚至是生命。

  我們所熟知的任長霞,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她早早地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奉獻精神在她身上完美地體現出來,她的這種忘我的精神難道不讓世人敬仰嗎?

  留意身邊,我們不難發現,奉獻精神就在我們身邊。如我們的老師,我們兢兢業業的老師,每天日出而行,日落而息,他們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為我們傳授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這難道不是一種奉獻精神嗎?

  學會分享,讓我們懂得團結;樂於奉獻,讓我們擁有一顆博愛之心。

  篇三

  白雲的幸福,是在藍天裡自由散步;魚兒的幸福,是在河流裡快樂生活;鮮花小草的幸福,是在大地媽媽的懷裡,沐浴著陽光雨露;而我的幸福,就是像楊利偉等樂於奉獻的人那樣,為他人、為社會樂於奉獻自己的一切。

  這是我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後最真切的感受。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成龍、李娜、楊利偉許多名人以生動精彩的人生歷練講述自己的“幸福”。小劉浩、孟佩傑、王中華等普通人的故事也凸現了幸福的主題。

  我印象最深的是楊利偉的經歷。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地球,迎接他返航的人緊緊地握住楊利偉的手,久久不肯放手,好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從中我讀懂了:樂於奉獻的人最幸福。楊利偉在這一課上給少年兒童的諄諄教誨是:“幸福在於奉獻”。我將把這句話作為我一生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樂於奉獻的人。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像楊利偉這樣擁有奉獻精神的人還真不少。清潔工、掏下水道的工人、護士、老師……他們雖然不會像楊利偉那樣名揚四海,但他們默默所作的一切,有誰說他們沒有奉獻精神呢?有誰說他們不是幸福的呢?

  《開學第一課》對幸福的含義解說得真好:幸福就是堅持,就是有自信,就是學會奉獻、寬容、溝通、理解、讚美、努力、助人、協作……

  而我堅持認為,我的人生準則:只要與奉獻為伴,那幸福之門定會為我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