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尊師國旗下演講稿

  演講是一種現場演說活動,資訊傳遞具有即時即地的特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參考閱讀。

  慎終追遠,孝親尊師,知恩報恩

  尊敬的各位同仁,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走進春暖花開、萬物欣然的四月,徜徉在“歸來花滿樹,葉落晦鳴臺”的校園,你可曾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生命是一條源源不斷的河流,一代代的傳承繁衍,無論時空如何變遷,她都依然在那裡靜靜的流淌。在忙碌的工作和學習中,你是否留意過這條河流?是否聆聽過她的智慧?我們的生命,其實就是祖先,就是父母賜予我們的恩典!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祖綱紀,山高水長。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它是我國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祭祖、掃墓、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古聖先賢孔老夫子說對待長輩的態度應該是“生,事之以禮;死,祭之以禮。”這就是孝道。孝、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緬懷祖德,我們提倡孝道,提倡師道。祭祖是要我們不忘本,飲水須思源,知恩懂報恩。它所起的作用,就是《論語》中夫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中國傳統文化一般歸納為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其內涵就是“孝”與“敬”。“孝”,以父母做代表;“敬”,則以老師為代表。孝敬孝敬,即先做到孝親尊師,繼而做到“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成為有德之人。那麼,我們就一定能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裡。

  天蒼蒼,地茫茫,縱五千年血脈流淌。雲淡淡,水泱泱,中華文明屹立東方。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祖。人心向祖,連根養根,慎終追遠,萬世家風,根深葉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7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聯合國開會時不謀而合,達成如此一個共識: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只有中國的儒釋道傳統文化。因為只有在中華傳統文化裡,人們的想法、說法和做法才是符合人性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們發出的波動是善的波動,善的能量,善的資訊,可以把人類世界帶到美好、和平、幸福、安樂的境界。

  所以二十一世紀必定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紀,因為人類走到現在,除了恢復人性,恢復和諧,恢復平衡,恢復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自己的正常關係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曾經歷經滄桑和屈辱,儘管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如今重新以東方巨龍的形象展現於世介面前。“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主席的這兩句詩,道盡了當今中國的豪情壯志。現代的中國人已經到了認祖歸宗、重新認識古聖先賢重新獲得民族自信心的時候了。

  讓我們一起感恩,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養育,感恩老師辛勤教導,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讓我們做我們父母的好後代,做我們後代的好祖先。

  中華家道,以祖為先,以親為本,以義為利,以和為貴,以家為樂。讓我們立命: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 為生命立根,為家族連根,為五福養根,為傳承祖宗家業深造生命樹根。

  敬祖宗愛祖國,觀大世界,興大中華,做大事業,建大家庭,成就大圓滿人生!

  今天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為止,感恩大家的聆聽!

  孝親尊師國旗下講話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提起母親,我想你們一定有說不完的話語。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什麼時候能離開我們的母親呢?父母的愛輕柔如水,深沉如海,恩重如山。面對這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理當細心體會,用心報答。

  翻開歷史的畫卷,孝親敬長的故事一一浮現在眼前。

  春秋時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僅以勇敢聞名,還以“孝”為後世稱頌。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米缸中沒有一粒米。為了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才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當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時,竟然忘記了疲勞。雖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停止過。是呀,一個人一時做幾件孝親敬長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個一輩子孝親敬長的人,確實很難!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子路這樣一輩子都孝親敬長的人,卻不乏其人。

  而今,一個個孝親敬長的感人故事依然在上演。陽光少年黃舸和死神賽跑,踏上“感恩之旅”,最後還給人們以光明和希望;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國,他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延續了母親的生命,延續了一段當代孝子的佳話。而更讓我感動的是“‘孝心感動學校、愛心助他圓夢’的鄒尊喜的事蹟”。鄒尊喜的父親是個左腿有殘疾的人,在他八歲那年,他的媽媽又拋棄了他和弟弟回到了老家。從那以後,小尊喜每天都攬下所有的家務活。為了全年人的生計,小尊喜的父親在村子裡開了小賣部,用殘疾的腿蹬著自行車到20公里以外的縣城去進貨,在父親外出進貨時,尊喜便當起了售貨員。為了不讓父親為他的學習操心,聰明的小尊喜每次領回獎狀來總要讓父親看看,讓他知道自己是好樣的。他家是村裡最窮的人家,可是他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堅持在清貧的生活中奮發讀書,最後,他終於考上了大學。但為了報答父親的恩情,為了照顧一日三餐都要人喂的父親,他選擇了揹著父親上大學,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破碎的家。

  鄒尊喜攜父求學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流進了每個人的心田。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談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不願在眾人面前誇耀稱讚;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就是這樣的父母,在你跌倒時,扶你起來,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學們,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知曉孝親敬長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與長輩交流;讓我們銘記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優良品德;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讓孝親敬長與你我永遠同行!

  孝親尊師國旗下講話稿5分鐘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中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父母生我養我,拉扯我長大,呵護備至,我想好好報答,但是上天無情,想要報答父母也沒有機會了!父母養育子女並不求回報;作為子女的我們,則要充滿感激之心,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對王祥非常不好,屢次挑撥他跟父親的關係。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後母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命王祥去抓魚。可是,江河都凍結了,哪裡還有魚呢?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王祥頂著嚴寒來到河邊,他脫掉衣服,希望用體溫化冰,得到鯉魚。

  想一想我們自己!平時母親叫洗一雙筷子、洗一個碗,可能都不願意做。叫掃個地,可能也會不高興。但後母如此難做難為的要求,王祥都毫無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捉到魚,帶回去奉養母親。這麼純厚的孝心,怎會不令人感動呢? 據說就在這個時候,冰突然自己裂開,竟然有兩條鯉魚躍了出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樣做呢?唯有一個“孝”字,也正是這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有的同學也許會說,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那就讓我們我們翻開歷史看一看: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赫赫有名的陳毅元帥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小小女子花木蘭尚可以為了自己的老父親而女扮男裝,在馬革裹屍的戰場出生入死,我們為何不能為了自己的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這樣一幅漫畫,畫的內容是: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和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和係扣子,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當他們想不起來或者是接不上話了的時候,當他們囉囉嗦嗦重複一些老掉牙的故事的時候,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在慢慢老去。如果有一天,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請你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走,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可是當我們的年歲越長越大,我們越渴望掙脫父母的雙手,現在不妨讓我們以母親節的名義,向天下父母獻個禮吧。週末回家花上半個鍾去聽一聽父母記憶裡,我們成長的故事,去聽父母講一講養育我們長大的心酸和歡樂。當我們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的所有心血都轉移到我們身上,我們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父母的神經,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照下,我們得以成長為健康快樂的少年,對於如此優秀的你,我想你的爸爸媽媽應該有很多話想要對你說吧?

  充滿愛意的話語間,是歲月無情的走過。當你步履如飛時,父母卻悄然老去,歲月的痕跡漸漸爬上父母的雙鬢。可是殊不知他們也曾有自己的青春年華,找個時間和父母一起翻一翻家裡的相簿吧,聽一聽他們的青春和他們年輕時美好的愛情,把時間還給他們,把父母交給他們彼此。

  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濃濃的親情包圍,我們習慣了被愛而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朋友們,讓我們用那顆被愛浸潤的心去回報愛吧,哪怕只是飯後的一次促膝長談,沙發邊稚嫩的按摩,亦或是一道談不上美味的菜餚。事其親者,不折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古人在幾千年前已經替我們說出了這樣的話,今天就讓我們實實在在的給父母一點真情的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