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的原因是什麼

  由於滑雪者冬季麇集到山區勝地滑雪,雪崩就成為對他們有較大的潛在危險.因此必須作出最大的努力來了解雪崩的原因,並且及時地預報雪崩。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雪崩的概念:

  積雪的山坡上,當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每每是從寧靜的、覆蓋著白雪的山坡上部開始的。突然間,咋嚓一聲,勉強能夠聽見的這種聲音告訴人們這裡的雪層斷裂了。先是出現一條裂縫,接著,巨大的雪體開始滑動。雪體在向下滑動的過程中,迅速獲得了速度。於是,雪崩體變成一條几乎是直瀉而下的白色雪龍,騰雲駕霧,呼嘯著聲勢凌厲地向山下衝去。

  雪崩是一種所有雪山都會有的地表冰雪遷移過程,它們不停地從山體高處借重力作用順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時速度可以達20-30米/秒,隨著雪體的不斷下降,速度也會突飛猛漲,一般12級的風速度為20m/s,而雪崩將達到97m/s,速度可謂極大。具有突然性、運動速度快、破壞力大等特點。它能摧毀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線路、通訊設施和車輛,甚至能堵截河流,發生臨時性的漲水。同時,它還能引起

  山體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現象。因此,雪崩被人們列為積雪山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

  

  雪崩都發生在山地,常見的雪崩發生在雪已經聚積了很多的時候,也有的是在特大暴雪中產生。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緩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這是一種冰的六角形杯狀晶體,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冰碴相似。這種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雪粒的蒸發所造成,它們比上部的積雪要鬆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積雪與上層積雪之間形成一個軟弱帶,當上部積雪開始順山坡向下滑動,這個軟弱帶起著潤滑的作用。

  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積雪太厚。積雪經陽光照射以後,表層雪溶化,雪水滲入積雪和山坡之間,從而使積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與此同時,積雪層在重力作用下,開始向下滑動。積雪大量滑動造成雪崩。此外,地震執行踩裂雪面也會導致積雪下滑造成雪崩。

  如何在雪崩中逃生?

  ★判斷當時形勢。出於本能,會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時速達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險,可能給冰雪埋住。

  ★向旁邊跑較為安全,這樣,可以避開雪崩,或者能跑到較高的地方。

  ★拋棄身上所有笨重物件,如揹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帶著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動起來會顯得更加困難。

  ★切勿滑雪逃生。不過,如處於雪崩路線的邊緣,則可疾駛逃出險境。

  ★如果給雪崩趕上,無法擺脫,切記閉口屏息,以免冰雪湧入咽喉和肺部引致窒息。

  ★抓緊山坡旁任何穩固的東西,如矗立的岩石之類。即使有一陣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終究會瀉完,那時便可脫險了。

  ★如果給衝下山坡,要盡力爬上雪堆表面,同時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邊緣。

  ★逆流而上時,也許要用雙手擋住石頭和冰塊,但一定要設法爬上雪堆表面。

  在雪地活動必須十分注意以下幾點:

  ★大雪剛過,或連續下幾場雪後切勿上山。此時,新下的雪或上層的積雪很不牢固,稍有擾動,甚至一聲叫喊都足以觸發雪崩。

  ★天氣時冷時暖,天氣轉晴,或春天開始融雪時,積雪變得很不穩固,很容易發生雪崩。

  ★不要在陡坡上活動。因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動,在1:5的斜坡上,即可發生雪崩。

  ★如必須穿越斜坡地帶,切勿單獨行動,也不要擠在一起行動,應一個接一個地走,後一個出發的人應與前一個保持一段可觀察到的安全距離。

  ★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聲或低沉的轟鳴聲,雪球下滾或仰望山上見有云狀的灰白塵埃。

  ★雪崩經過的道路,可依據峭壁、比較光滑的地帶或極少有樹的山坡的斷層等地形特徵辨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