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怎麼預防_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心理疾病預防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心理疾病預防的方法

  l.要加強修養,遇事泰然處之。要清醒地認識到生命總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應當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並隨之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主動地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衝擊。事實上,那些擁有寬廣胸懷、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擾的。

  2.要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與生活。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鬱心理。同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3.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臺階;再者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對心理的撼動,它會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為子孫造福。最好是學會一門藝術,無論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產生新的追求,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

  4.保護心理寧靜。面對大量的資訊不要緊張不安、焦急煩躁。手足無措,保持心情寧靜,學會吸收現代科學資訊的方法,提高應變能力。最後,要儘量多地設想出獲取它們的可行途徑,並選擇一個最佳方案行動,從而減輕個人的心理負擔,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適當變換環境。一個人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裡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於安逸的環境反而更易引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生活,可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6.正確認識自知與社會的關係。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規範。要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成功與失敗。這樣,就可以減少心理失衡。

  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佔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援與幫助。

  三、對網路的依賴心理

  網路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升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鉅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裡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心理疾病的嚴重趨向

  資訊焦慮症

  一旦家中或單位出現網路堵塞、電視斷電、電子讀物無法開啟等現象,有些人就會感覺極其不適應,變得焦慮不安、心情浮躁,總擔心漏掉重要的資訊和新聞,害怕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並引發精神、生理上的反應,出現失眠、頭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症狀。

  成功後抑鬱症

  在事業有成是令人羨慕的好事,但是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卻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鬱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來解脫。升遷壓力過大,對自己信心不足。白領人士由於社會競爭加劇,工作節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過高,導致整天像機器人那樣拼命。如果心理素質較差或不善於自我疏解則更易罹患心理疾病。出現這症狀要忙裡偷閒,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得到及時恢復。

  瘋狂購物症

  患貪購症的人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佔有慾,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人們常會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購買的同時會有佔有的滿足與快感。如果硬是控制不買,就會出現焦慮不安、周身不適,勉強控制一次只會使下一次購物更瘋狂。但當理智佔上風時,後悔和苦惱必然伴隨而來。如此周而復始,自然影響心情與工作。因此,出門不要帶太多的錢,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必要時與同伴一塊去逛街,並要同伴幫助提醒。最關鍵還在於搞清楚購物慾望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問題,是否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己的不滿。當一個人敢於面對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時,心理才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