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評說高考真題集錦

  在高考歷史時,如果遇到與人物史相關的題目,考生要如何去解答這類題目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一

  材料一 明朝末年,後金政權不時對明朝發動進攻,整個社會處在動盪不安的狀態。徐光啟富於愛國的熱忱,他希望能夠利用科學技術幫助國家富強起來,使天下的黎民過上“豐衣食,絕飢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直至花甲之年,保國守土的愛國忠心,昭昭可鑑。

  材料二 徐光啟曾長期輾轉苦讀,深知當時流行的陸王心學,實為誤國害民。徐光啟走上了積極主張經世致用、崇尚實學的道路。

  萬曆二十三年1595,徐光啟開始與傳教士郭居靜交往。使他第一次知道在中國之外競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地球是圓的、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1606年,徐光啟請求利瑪竇傳授西方的科學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徐光啟完全弄懂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內容,並與利瑪竇合作把它譯成中文。1612年,他與傳教士熊三拔合譯的《泰西水法》,書中介紹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種水利機械。在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崇禎曆書》的編譯和為改革曆法所寫的各種疏奏之中。《崇禎曆書》的編譯,引入了大地為球形的思想、大地經緯度的計算及球面三角法。在《度數旁通十事》疏奏中,徐光啟詳細論述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如果每個學科都設臵相應的機構,那將形成一個相當可觀的“科學院”。他吸收《九章算術》、高次方程和方程組的解法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認為“算術之學被廢的主要原因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實事。”

  徐光啟的家鄉地處東南沿海,水災和風災頻繁,這使他很早就對救災救荒感興趣,並且講究排灌水利建設。他利用各種機會,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設臵試驗田,親自進行各種農業技術實驗。他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有《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泰西水法》等。其中,《農政全書》分類引錄了古代的有關農事的文獻和明朝當時的文獻;是“雜採眾家”又“兼出獨見”的著作。”

  ——以上材料摘編自《徐光啟傳》和《徐光啟評傳》

  1根據相關材料,簡要說明徐光啟獻身科學事業的動力。6分

  2結合材料二,分析徐光啟取得科學成就的主要途徑,並簡要評價徐光啟的科學精神。9分

  【答案】

  1實現國富民強的社會責任感;針對陸王心學的弊端,講究經世致用。6分

  2繼承古代科技成就的精華;借鑑外來科學技術;注重科學實踐和科技創新。3分 徐光啟以為國家和人民謀利益為己任發展科技,倡導經世致用,是難能可貴的;徐光啟注重在實驗的同時,學習借鑑前人和外來的科技成果,這種方法給後人以深深的啟迪。6分

  二

  材料一 康熙皇帝詩三首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難,捷書夜半到長安。未襟幹羽三苗格,乍喜徵輸六詔寬。

  天末遠收金馬隘,軍中新解鐵衣寒。回思幾載焦勞意,此日方同萬國歡。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萬里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

  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敢雲黃屋重,辛苦事親征。

  ——摘自張玉書、張英等《御製詩集》

  材料二 同胞們,只要你們還有一點尊嚴,只要你們承認自己是世代相傳的高尚傳統的後裔和維護者,你們不支援不合作運動就是違反憲法,同這樣一個變得如此非正義的政府合作就是違反憲法。我不是一個反英主義者,不是一個反不列顛主義者,更不是一個反政府主義者……只要當政府保護你們自尊心的時候,合作才是你們唯一的職責。同樣,當政府不但不保護你,反而剝奪你的尊嚴時,不合作就是你的天職。這就是不合作之真諦。

  ——摘自甘地《論不合作》

  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涉及的主要歷史事件。6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甘地不合作主張的主要特點和本質特徵。4分並從民族國家發展

  的角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康熙的政治行為和甘地的政治主張。5分

  【答案】

  1事件:平定三藩的叛亂;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的叛亂。6分 .

  2主要特點:運用非暴力反抗方式進行反種族歧視的鬥爭。2分

  本質特徵:反抗英國在印度野蠻的殖民統治,謀求印度的民族獨立。2分

  評價:康熙的政治行為打擊了分裂勢力,維護了民族的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

  固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3分甘地的政治主張是從道德上、從個人解放的

  角度,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他利用傳統的宗教形式宣傳民族主義,對印

  度民族民主運動實現了重大突破。2分

  三

  材料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後統紀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班固《漢書·董仲舒》

  1從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資訊?從這些資訊可以得出什麼判斷?6分

  2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發生了哪些變化?以漢武帝政治措施

  為例說明你對他的評價。9分

  【答案】

  1資訊: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等人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分

  判斷:漢武帝並非真正獨尊儒術,而是“儒表法裡”,說明了漢武帝所信任的大臣,多是精通儒術又深明刑法的人。漢武帝這樣做是為了嚴以察吏,寬以對民,這在當時確是一種合理的治法。4分

  2變化:秦始皇時期,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法家思想。西漢初期,倡導“無為而治”,以道家為主,又兼採儒、法。漢武帝時期,變“無為”為“有為”,“獨尊儒術”。4分

  漢武帝在中央重用身邊侍從、祕書工作的人,讓其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權力,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漢武帝還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這些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皇權,有利於大一統帝國的鞏固與發展,也順應了人民的願望、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進步。當然,實行了專制集權也強化了對人民的控制。5分

  四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飄萍辦起了北京的又一張新報紙——《京報》。……

  闡明瞭《京報》的使命:“時局紛亂極點,乃國民毫無實力之故。……必從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所為作也。”

  ——蔡曉濱《中國報入》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國外交在巴黎和社會上完全失敗的訊息傳來時,邵飄萍通

  過兩次重要集會,為激發五四運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晚會上,邵飄萍以其自由民主主義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報告,整個禮堂裡響起一片鳴咽聲。有的同學捶胸跺足,有的同學大聲號啕。……五四運動爆發後,邵飄萍《京報》上編髮大編幅報道,更連續發表評論,敦促當局釋放學生,呼籲學生堅持到底,希望工商實業界奮起對外,直到五四運動取得勝利。

  ——《金華日報》2011年5月10日《邵飄萍:“一代報人”的教亡圖存》

  材料三:邵飄萍經歷五四運動。……之後,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國共合作形成後,北京政府開始在北方逮捕革命黨人,北京各報對國民黨、共產黨和共產國際訊息都不敢再作報道,《京報》仍在發表“莫斯科特約通訊”,成為北京唯一公開宣傳革命、傳播馬列的重要陣地。

  ——摘編自胡星壽《身世飄搖雨打萍》

  1據材料二指出,邵飄萍是如何實踐《京報》“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

  本報所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飄萍在五四運動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6分

  2綜合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邵飄萍在五四運動前後政治取向的變化,

  並指出推動這種變化發生的主要原因。9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