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鑽研學習的名言

  對學習能夠不斷的刻苦鑽研,才會在學習上獲得成功。那麼有哪些名言是能夠激勵人們刻苦鑽研學習的呢?下面小編給你帶來的是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經典版

  1 愛學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郭沫若

  2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3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4 讀書,人才更加像人。——嚴文井

  5 書,我的良師益友,它給我知識力量,它指導我怎樣去生活和鬥爭。——吳運鐸

  6 書給人以優點,人從書中得益。——陳伯吹

  7 要到書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們都應有分析有鑑別有批判地加以繼承和發揚。——劉心武

  8 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幹

  9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0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11 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12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

  13 格天功業有本源,誰謂讀書記名姓?——歸莊

  14 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15 開卷有益。——趙光義

  16 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17 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別林斯基

  18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19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法布林

  20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最新版

  1 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2 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個只有興趣者。

  3 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4 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5 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機會抓住的人,十有都會成功。

  6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古訓

  7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名

  8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9 態度決定成敗,無論情況好壞,都要抱著積極的態度,莫讓沮喪取代熱心。生命可以價值極高,也可以一無是處,隨你怎麼去選擇。——美國:吉格斯

  10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11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12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芬奇

  13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諺語

  14 不安於現狀,不甘於平庸,就可能在勇於進取的奮鬥中奏響人生壯美的樂間。

  15 不去耕耘,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鬥,不去創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碩果。

  16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17 遊手好閒的學習並不比學習遊手好閒好。——約·貝勒斯

  18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韓愈

  19 研究證明:學習是學習者態度的函式,而不是複習遍數的函式。——傑克•布威特斯

  20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訓

  熱門版

  1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2 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3 入於汙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周恩來

  4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5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6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7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8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魯迅

  9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10 學不可以已。——《荀子》

  11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愛迪生

  12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魯迅

  13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14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5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孫中山

  1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17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18 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19 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0 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李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