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登山隊

  也叫北大“山鷹社”,是全國首家以登山、攀巖為主要活動的學生社團。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這個學生社團。

  簡介:

  北京大學山鷹社成立於4月1日,是全國首家以登山、攀巖為主要活動的學生社團。社團精神是“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

  社團成立九年來,在以走向自然、征服自我、發揚青年人不畏艱難、勇於進取、追求卓越精神的宗旨下,開展包括登山、遠足、攀巖、探洞等各種形式的活動。登山活動結合高山探險與科學考察,努力發掘祖國廣闊的山嶽資源。暑假組織社會實踐考察團,深入祖國邊遠地區瞭解國情,服務當地人民。各項活動培養出一大批青年登山愛好者和國家運動員,為中國的民間登山運動和高山科考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目前,山鷹社已成為北京大學第一大社,並被評為北大十佳社團之首,也是中國民間登山運動最有實力的登山團體領導著中國民間登山運動新潮流。教育部長陳至立女士、《人民日報》社長韶華澤先生、國家體育總局伍紹祖先生等知名人士紛紛為本社寄發賀信或題詞。

  回顧:

  作為群眾性體育和學術團體,成立至今,新老隊員遍及全國。她的活動以登山,郊遊,攀巖,科考為主,其宗旨是走向未來,征服自我,發展人類追求卓越,不斷進取的精神。

  作為山鷹社的核心組織,北京大學登山隊由積極上進,身體素質良好的會員政策,其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師。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在校體育教研室,校團委的直接支援下,也是在中國登山協會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山鷹很快的發展起來。1990年8月23日,在天津加利加有限公司的贊助下,攀登東崑崙玉珠峰6178米成功,“開闢了中國群眾性登山運動的新紀元”中國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王鳳桐語,1990年10月。12年來,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同時,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向社會展示了北大這所優秀高校的學生拼搏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12年中,先後登上了念青唐古拉、各拉丹東、瑪卿崗日、卓奧友等十幾座山峰。

  是一支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隊伍。目前擁有11名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統計資料表明,自90年代以來,共有70餘人攀登過雪山,30人有過兩次以上高山經驗,21人曾達到過7000米以上的高度。

  輝煌的背後,山鷹也品嚐過失敗的滋味,1991年慕士塔格,由於種種原因,山鷹未竟而歸。

  然而,在哪失敗就在哪爬起來。1993年山鷹重返慕士塔格,11名隊員登頂而被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

  作為一個學生社團,山鷹有更多的意義。

  在平常的日子裡,山鷹每週的二,四晚上都要在五四操場進行體能訓練,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到郊外活動----攀巖,野營,探險。此外還有寒假的冬訓,暑假的科考。多少次的謹慎不眠夜,多少個秋日傳奇,漫漫的顛簸之旅,耐人尋味的天寒地凍,都將在山鷹的大學記憶中記下爛漫的幾筆。

  每個秋季學期的結束,山鷹都要選擇一處冰雪世界,進行攀冰,雪地越野等活動,進行每年一度的冬訓;春秋的郊遊上山鷹社的慣例,也是社外朋友出行的好機會;攀巖在我國上一項新興的運動,驚險刺激,又不乏舒展之美。金山,309有山鷹常去的天然巖壁,在體育中心山鷹離了兩塊室內如果巖壁,一塊新的室外人工巖壁也在籌備之中。到了暑假,除了登山之外,山鷹也多年組織了暑假科考小組。

  登山運動與北大:

  登山運動起源於19世紀的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故又稱“阿爾卑斯運動”,它既是對大自然的探索與觀測,又突出體現了體育運動的拼搏向上,勇於探索的精神。而正是這種精神,在各國發展前進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登山是一項深受任命喜愛的運動。

  中國的登山運動始於五十年代末,由全國總工會和體總組織的登山隊伍,肩負著青藏高原科學考察和確定邊界的艱鉅任務。隊員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年青的專業人員。我校地質地理系,地球系和生物系的許多老師和學生都參與了登山活動,成為此項運動發的開創者,也正是因為那時打下的基礎才使得現在的有了生根發芽的土壤。4月1日,在這個具有幽默意義的日子裡,北京大學登山協會--北京大學山鷹社成立,從此開始了白手起家的創業。

  北京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登山隊是我國第一個由學生自發組織,自籌資金的群眾性團體。自其成立7年來已經代表北大攀登了6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體現了北大不斷追求,永遠向上的精神風貌。近百來,北大以其寬闊的胸襟懷抱,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由的學術風氣,相容幷蓄,包羅永珍,為祖國培養了一代代優秀的人才,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近百年來,北大以其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精神一直不斷地向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在科學技術,思想理論,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成就都居於全國前列,是我國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大學需要積極向上,勇於攀登的精神,正是實踐這種精神的先進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