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寒假的培訓作文

  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裡。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著船把飯投進江裡,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裡的米飯全被魚吃了。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裡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為是菱角,因為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範文2

  元宵時節,燈是最讓人難忘的,那色彩豐富的燈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的習俗。

  燈,凝集著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歡的就是“海鹽滾燈了”:在海鹽長川壩一帶有著那令人讚不絕口的滾燈節目,誰會知道那燈還能與人翩翩起舞呢?不過,你看那託舉、騰跳、側手翻、倒立、竄撲、疊羅漢等高超動作連成了一個個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劉海撒金錢,那是仙鶴生蛋,那是我最喜歡的眾星拱月,我看見那個金燦燦的燈在舞藝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滿了神力,短短的一轉眼,那燈從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間,是那麼的璀璨啊!

  當然,海寧陝石燈綵展也是頗負盛名的,那火樹銀花、流光溢彩的燈真是美啊。展示了燈的另一景觀。當然,桐鄉烏鎮的走燈頗負習俗的,男女老少沿街自南而北走過每座橋,從心中許下新一年的願望,真讓人溫馨啊。

  我喜歡嘉善餘姚一帶的“走馬燈”,用竹紮成的馬燈在慢慢地走著,照耀著黑暗中大地的一寸土地,表演的人拿著龐大的燈,向人們表演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最好看的是《白蛇傳》和《三國演義》了,馬燈隊每到一家,倍受著歡迎。

  我拿著燈,又一次次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燈,讓黑暗中充滿了光明,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房;燈,讓文化更加輝煌,傳統得以延續。每到晚上,我就會想起燈,想起燈下的文明。

  怎麼樣!元宵節的燈是不是很有文化韻味呢?

  範文3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徵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裡,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訊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麼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