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碼相機知識大全

  關於你自己的數碼相機,你知道哪些知識呢?不知道很多關於數碼相機的知識的話可以在這篇文章中學到一些數碼相機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有關數碼相機的知識,希望你喜歡。

  數碼相機六大引數知識

  1、白平衡

  即white balance。物體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產生改變,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例如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一般來說,ccd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所以通過白平衡的修正,它會按目前畫像中影象特質,立即調整整個影象紅綠藍三色的強度,以修正外部光線所造成的誤差。有些相機除了設計自動白平衡或特定色溫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動白平衡調整。

  2、光圈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

  光圈f值 = 鏡頭的焦距 / 鏡頭口徑的直徑

  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這裡值得一題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於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家用DC大多是光圈F2.8起跳,極少數高階DC光圈值會高於2。8大光圈的作用在於拍攝人物時能夠得到背景虛化的效果,在光線比較差的情況下,能夠以比較高的快門進行拍攝,提高拍攝成功率,不過拍攝時也不要一味開到最大光圈進行拍攝,因為一款鏡頭在同時間不同的光圈下,拍攝出的照片質量是有區別的,成像效果最好的光圈值一般是最大光圈基礎上小兩檔

  3.光圈及快門優先

  進階級以上的數碼相機除了提供全自動auto模式,通常還會有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快門優先shutter priority兩種選項,讓你在某些場合可以先決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門值,然後分別搭配適合的快門或光圈,以呈現畫面不同的景深銳利度或效果。

  4.快門

  是鏡頭前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一般而言快門的時間範圍越大越好。秒數低適合拍運動中的物體,某款相機就強調快門最快能到1/秒,可輕鬆抓住急速移動的目標。不過當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車水馬龍,快門時間就要拉長,常見照片中絲絹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門才能拍出來。

  5.焦距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 =\\\",那麼後面接的數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後相當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於70mm就代表支援望遠效果,若是低於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可對焦範圍\\\"則是焦長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與近拍距離,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都標示為\\\"從某公分到無限遠\\\",而進階級設計的產品則往往還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macro,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有些相機就非常強調具有支援1公分近拍的神奇能力,適合用來拍攝精細的物體

  6.防手震功能

  光學防抖:通過鏡頭的浮動透鏡來糾正“光軸偏移”。其原理是通過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然後將訊號傳至微處理器,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的位移量,然後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地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生的影像模糊。這種防抖技術對鏡頭設計製造要求比較高,而且成本也相對高一些。光學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的,一般情況下,開啟該功能可以提高2-3檔快門速度,使手持拍攝不會產生模糊不清的現象,對於初學者來說效果非常明顯。特別在大變焦相機,效果就更為明顯了;因為一般變焦越大的情況下,就算是極輕微的抖動也是非常易見的,對於長焦情況下對防抖的功能需求就更大了。

  電子防抖:使用CCD偏移來實現防抖,其原理就是:首先把CCD安置在一個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然後當陀螺感測器檢測到抖動的時候,就會把抖動的方向、速度和移動量等引數經過處理,計算出足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和光學防抖技術相比,CCD防抖技術有效的避免了因補償方式所帶來的球差問題,同時還解決了困擾單反交換鏡頭的體積限制。而且也不會因為防抖技術而侷限了鏡頭的設計了所以理光R3和R4就能做到28-200mm焦距7.1倍廣角光學變焦鏡頭了。但效果沒有光學防抖的好。

  數碼相機六大效能指標知識

  1、CCD解析度

  是評價數碼相機優劣的重要指標,但由於各生產廠家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造成CCD的畫素並不直接對應相機的實際畫素,通常還要看相機實際所具有的總畫素數。一般而言,總畫素水平高的數碼相機可以得到高質量的照片。拍攝時,數碼相機解析度的高低可以根據要求隨時任意切換。

  3、色深度

  色深;即相機對顏色豐富程度的表現能力,現在24位色深是數碼相機的標準能力,色深位數越大越好。

  4、白平衡

  白平衡效果就像傳統相機的膠片的色溫,即膠片適用於何種光型,這直接影響到數碼相機所拍攝影象對色彩的再現能力和色彩還原的準確性。高階相機應當具備自動白平衡功能,相機根據現場環境光來自動調整校正白平衡,使照片達到最佳的色彩。

  5、液晶取景器的大小

  大部分相機在配有光學取景器的同時另配有液晶LCD顯示器。這樣,在拍照之前就可以預視要拍的照片,在拍攝之後可以回放所拍攝的照片。對不滿意的照片可以立刻刪除,從而騰出寶貴的儲存空間。

  6、其他重要引數

  影象壓縮率、儲存卡大小、是否具有變焦功能、最大閃光距離及最小拍攝距離前者越大越好,後者越小越好、快門速度範圍、光圈大小範圍、是否具有曝光補償及自動白平衡功能、支援哪些檔案格式、是否具有連拍功能、每張照片拍攝的時間間隔等等。電源最好配用新型的理電池,或者是配用專用的充電裝置及充電電池,以保證長時間地供電。

  光圈: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多數非專業數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短、物理口徑很小,F8時光圈的物理孔徑已經很小了,繼續縮小就會發生衍射之類的光學現象,影響成像。所以一般非專業數碼相機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專業型數碼相機感光器件面積大,鏡頭距感光器件距離遠,光圈值可以很小。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於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

  焦段:焦段,簡單說就是變焦鏡頭焦距的變化範圍。

  熱靴:廣義的含義是指機身頂部用以接駁閃光燈、攝像燈、各種功能麥克風單聲道、雙聲道、變焦、四聲道立體聲等的專用插槽式介面,槽中置有提供這些臨時性外接裝置正常工作的電源接頭,和音訊訊號輸入的介面,這些介面大多都設計成暗藏在槽中的形式,有些還有熱靴蓋,熱靴表面都有兩條平行的金屬溝槽,用來卡緊這些外接裝置的緊固螺栓。如果僅僅對DC而言,熱靴就是外接閃光燈的介面。

  選購數碼相機時注意的引數

  光學變焦倍數是3-5倍或以上更好,高倍率的光學變焦,焦段涵蓋面較大,基本無損畫質,數碼變焦的大小無需考慮,通俗點說,該變焦是以損失成像畫質的前提下來達到變焦目的點,無實用價值.

  有無豐富的手動拍攝功能,無此功能是全自動相機,在實際拍攝中,針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拍攝環境,無法通過手動調節光圈、快門等引數來獲得精確的曝光,只能通過機內預式的各種拍攝模式來應付各種複雜多變的拍攝環境,特別是光線較差情況下,尤其是拍攝夜景時,成像效果會顯得不怎麼理想,有全面的手動拍攝功能,在拍攝時可以更多融入你自己想要的效果,拍攝的樂趣和空間會更大,尤其在拍攝純夜景相片時,通過手動調節曝光、光圈、ISO等引數後,得到的相片畫面效果清徹潔淨無任何噪點,是全自動相機用類似夜景模式之類的所謂程式模式俗稱傻瓜模式相機拍攝的成像效果無法相比的.

  家用消費級DC上無需考慮ISO引數最大感光度是多少,實際拍攝中,一般ISO引數在320以下時,相片成像質量還可以,超過這個引數,相片上明顯會出現紅綠噪點,嚴重影響成像質量,單反相機上要考慮ISO引數最大感光度.

  採用光學防抖功能的相機優先考慮,實用價值高,實際拍攝中能顯著改善因相機輕微抖動而造成的圖象模糊,採用電子防抖、數字圖象穩定器之類的防抖功能是無實用價值的,基本是忽悠人的玩意,無需考慮.

  相機顯示屏的大小和像數的多少?是否是觸控式螢幕?無需太重視,對實際的成像效果是絲毫無影響的,僅是在回看拍攝的相片時的養眼與否的區別,大尺寸的顯示屏反而會消耗更多的相機有限電量.

  家用消費級DC相機上,不要太在意廣角的有無,有了廣角,實際的成像效果絕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沒有了廣角,實際的成像效果絕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

  佳能A2000IS、佳能IXUS80、85、870IS、索尼W150、W170是全自動相機,在實際拍攝中,針對各種複雜多變的拍攝環境,無法通過手動調節光圈、快門等引數來獲得精確的曝光,只能通過機內預式的各種拍攝模式來應付各種複雜多變的拍攝環境,特別是光線較差情況下,尤其是拍攝夜景時,成像效果會顯得不怎麼理想,但一般家用完全能勝任.

  選購數碼相機要看的八大項

  1,CCD尺寸,這是成像質量的關鍵所在,尺寸越大成像質量越好。一般選1/2.5英寸以上的。1/1.8或1/1.7英寸的比較好了。

  2,CCD的有效畫素。畫素大小的作用在於能列印多大的照片。500萬畫素的解析度最大列印尺寸就可達50 x 75 釐米 20x30 英寸的優質照片。其實,一般家用通常也就列印5、6寸而已,300萬就夠用的了。目前市場上的DC,幾乎所有機型的畫素都在700萬以上了,所以,選購DC,不去看畫素也行了。

  3,鏡頭尺寸。3到20倍光學變焦,一般選3到4倍就夠了,6倍以上是長焦機了;要廣角的選28mm鏡頭尺寸;要長焦的選200mm以上的;不要去看數碼變焦了。當然了,如果能有28mm廣角+長焦的,那就更好了,就能更加的適應各種場合的拍攝,就能實現一鏡走天下的願望了,這樣的機型,目前可選的越來越多了。

  4,顯示屏。2.5英寸20萬像數以上顯示屏,這類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就相當的不錯了;當然還有可旋轉的顯示屏可選了,旋轉屏會給你的取景帶來更多的便利了。要看大小,更要看畫素,目前3.0英寸,23萬畫素的顯示屏的顯示效果是特別的好了。

  5,動畫功能。支援640×480畫素30幀/秒以上的主流的動畫功能。動畫過程中如果能拍靜態照片、能進行光學變焦、能進行光學防抖,能在拍完之後進行動畫編輯和剪下靜態照片的,那就更好的了。

  6,手動功能。需要手動的話還要看手動功能M檔、A檔、S檔如何。這就要看各人的愛好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全自動了,但如果你是想學攝影的話,手動功能越強大就越好了。最好是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手動曝光都有。

  7,機身大小外形、顏色、電池型別能力、防抖與否等等了。想要防抖機型的話,一般要選光學防抖型的了。電池一般是鋰電的好了。

  8.品牌問題。著名品牌,本身就是高質量的一個保證。佳能索尼尼康富士松下等都是首選。

  當然啦,還有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感光度等等,不過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的話,這些不看也罷,這些配置是會和整機的檔次相匹配的。

  決定數碼相機效能的因素有CCD或者CMOS的畫素數、鏡頭、儲存卡等因素,購買數碼相機當然也要從這幾個主要因素著眼。但是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用途,挑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專業攝影工作者、攝影愛好者和普通使用者顯然有不同的需求。

  專業攝影工作者或者發燒友可以說是最挑剔的一族。對於他們來講CCD、鏡頭、機身、儲存卡都是要最好的,好東西當然要有好價格,動輒一兩萬的價格可不是隨便哪一個普通家庭都可以承受得了的。500萬畫素的CCD和專業的鏡頭是必不可少的,應該至少配256M的儲存卡,或者乾脆配小硬碟。

  鏡頭當是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數碼相機畢竟還是相機,再好的CCD如果沒有好的鏡頭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正如低階相機裝上高階膠捲不會照出好照片是一樣的道理。一般而言,傳統專業相機廠商的數碼相機的鏡頭的品質要好一些。但近年來三星和柯達也和德國施耐德建立了夥伴關係,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數字變焦也稱為數碼變焦,英文名稱為Digital Zoom,數碼變焦是通過數碼相機內的處理器,把圖片內的每個象素面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這種手法如同用影象處理軟體把圖片的面積改大,不過程式在數碼相機內進行,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畫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做放大,將CCD影像感應器上的畫素用插值演算法將畫面放大到整個畫面。

  與光學變焦不同,數碼變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變化,而給人以變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積越小,那麼視覺上就會讓使用者只看見景物的區域性。但是由於焦距沒有變化,所以,影象質量是相對於正常情況下較差。

  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 Zoom,數碼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大!比如有些數碼相機已經達到15倍左右!

  如今的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大多在2倍-5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數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如果光學變焦倍數不夠,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上,那麼這臺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和光學變焦倍數相乘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