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育兒知識

  幼兒園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識,許多家長不再只關心孩子學多少知識,而更注重激發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寶寶感冒咳嗽呼吸急促怎麼辦

  7歲半寶寶感冒咳嗽並伴有呼吸急促困難有聲音,儘管吃了很多抗生素及止咳藥,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寶寶的肺為嬌髒,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咳嗽都與肺臟密切相關。無論邪氣通過哪種途徑進入小兒機體,肺總是首當其衝受到損害,從而表現為外感咳嗽。不但咳嗽劇烈,而且持續時間較長。

  有的小兒白天咳嗽尚輕,越到夜深人靜之時,咳嗽越劇烈,有時一口氣能咳一兩分鐘不止,常常影響到睡眠休息。有些較小的嬰幼兒病情加重,甚至會因劇烈咳嗽導致心力衰竭,有危及生命的危險。

  咳嗽特點,小兒感受外邪,發病一般較急,有發燒、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咳嗽聲音高而粗,痰白稀薄,治療期間其他症狀逐漸消失,但是咳嗽症狀不見減輕,患兒常感覺咽喉部發癢,無痰液,迎風刺激或安靜睡眠時常出現自發性咳嗽,使用止咳及潤喉藥物見效甚微。咳嗽時間可長達半月以上,有的時間甚至會更長些。

  中藥治療咳嗽效果好,對於燥邪或風寒犯肺引起的咳嗽,中醫治療以清燥潤肺、散寒宣肺為主,而中草藥具有西藥所不及的功效。一般簡單的幾劑小藥煎熬成湯,每次讓孩子分幾次服用,不出幾天咳嗽便會止住。如果以梨煮水喝,或用少量川貝加梨煮汁喝湯吃梨肉,則效果會更佳。

  咳嗽的家庭護理,由於中藥特殊的辛辣苦澀味道,往往令孩子們望而生畏。這就需要家長耐心地給孩子講清道理,熬藥時儘量濃縮使藥量不要太多,並在藥中根據孩子的口味加入適量食糖,以減輕刺激性氣味。喂藥時儘量將湯匙往舌根部放,避開對苦比較敏感的舌中部的味蕾,動作要快而準確。

  千萬不要在孩子不情願的情況下采取強硬手段給孩子喂藥,如捏鼻子、撬嘴巴,甚至打、罵、恐嚇孩子,這隻能進一步增加孩子對服中藥的恐懼心理,使其更加拒絕服藥。有的孩子飯後劇烈咳嗽,常常會使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此時,家長要及時為孩子做好清潔,並安慰孩子,鼓勵其進食。食物可以以較硬的米飯、饅頭、發麵餅為主。咳嗽劇烈時可與孩子一起做遊戲、講故事或外出散步,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輕咳嗽症狀。

  :孩子有口吃結巴怎麼訓練

  7歲半孩子口吃怎麼辦?幼兒口吃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焦慮和應激,或因軀體疾病神經功能失調,或因模仿而形成。幼兒結巴口吃,家長要注意耐心引導。情況嚴重的話可去醫院掛小兒康復科或保健科。

  糾正小兒口吃結巴,首先要幫助患兒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緊張的情緒,可採取平靜地緩慢講話,逐步掌握流利講話的規律。家長應正確對待口吃兒童,不要過分糾正講話,避免懲罰或歧視。及時採取口吃矯正訓練治療。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和鍛鍊。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哌啶醇治療,劑量0.5~2mg,每日1~2次,或服用抗焦慮藥治療。

  兒童口吃糾正訓練可有如下方法:

  1、正確示範法:用一種和藹溫柔的表情和態度,從容不迫地說出一句話,讓孩子跟著學一遍。

  2、緩慢對話法:孩子講話時,讓他慢慢講,特別是開頭第一句,甚至頭一個字,更要慢而再慢。

  3、唱歌朗讀法:口吃的孩子通常唱歌或朗讀課文時並不口吃,這是因為這種語言活動中的節奏感使然。

  4、節拍訓練法:孩子說容易結巴的語句時,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說一個字,一字一字慢說。也可以利用音樂節拍伴奏練習。

  :如何在旅遊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看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如何出招,從一個作家的視角出發,在30天的家庭旅遊中,培養女兒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將寫作的“畢生絕學”傳授給女兒。

  第一招:出遊前先神遊

  不管島內出遊,還是島外走走,要帶孩子出門旅行,應該要花點時間做準備。

  我帶孩子去四川順長江東遊之前,先陪她在地球儀上神遊。原來臺灣這麼小,對岸那麼大,我們的旅程會跨過好幾個省,距離足足有兩千多公里。

  成都出過許多文學家,那兒是李白、三蘇的故鄉,杜甫也曾逃難到成都,還結了一個草廬。長江也是一條詩詞大道,崔顥、杜牧、李白和三蘇都走過,留下不少好文章。女兒也愛三國,沿路都是三國典故發生的地方,我們都會走一遍。我找出唐詩三百首,先勾出幾首一定要讀的詩,向她解釋,給她想象。我們還沒走長江,已經跨越古今,與今古長江接軌了。

  旅遊書不是爸爸的專利,地圖也要孩子一起看。我們拿起粗粗的筆就在地圖上圈圈寫寫,一生也許只去一次,值得在地圖上揮霍一番。看看旅遊書,寫下最期盼的景點,闊氣的標記在地圖上。還沒出發,憧憬就已經讓等待變成一種幸福。

  第二招:設定主題找樂子

  每一次旅行,我們都會選定一種主題。

  有一年是找字,出門在外,每個地方都有很特別的字可以找來玩。陝西寬頻面,那個字念做“比昂比昂”,寫法還有順口溜可以念。各地的招牌、路標和公交車站牌,只要留心,處處都在考驗孩子的觀察力。一家子在半路上看見什麼稀奇古怪的字型,比跑到羅馬競技場還興奮。

  今年我們的主題是找獅子。找到獅子學它的模樣照張相,這麼簡單的概念,成了我們千里跋涉時最佳景點,回來後把它們挑出來,每張都有個故事可以說。加洗的照片,是最好的明信片,送給朋友,貼在作業簿,連同學都覺得稀奇。

  第三招:隨時畫畫寫寫做紀錄

  帶孩子出門玩,除了拼命照相,錄一大堆回來沒空看的影帶外,如果能讓孩子抽空寫點什麼、畫點什麼,是出遊最好的紀念品。因為有孩子的筆跡,當時的記憶,就不像照片那麼冷冰冰。準備一本空白的筆記本吧,準備幾枝筆,喝咖啡、吃午餐,只要抓到一點空檔時間,就可以拿來畫畫寫寫。大人是孩子的榜樣,能親子一起做更好。

  第四招:從導遊身上挖寶

  導遊是你的最佳幫手。如果跟團,或遇到有解說員的地方,我們的家規就是緊跟著導遊,導遊總是走在最前方,有什麼問題可以馬上問。再說,有些導遊很寂寞,因為很多人不愛聽他講解尤其是大人。小朋友跟在導遊身邊:一,有危險第一個知道;二,有獎品常常領到;三,有問題,馬上有人回答。

  如果沒導遊,父母是最佳的解說員。你一定要事先做功課,不要進了一個景點,到了一個古蹟,因為不瞭解,最後匆匆走過,那真是太可惜了。

  孩子如果發問,先誇他問得好,不要馬上告訴他答案,請他自己觀察四周觀察力,想想為什麼想象力,最後再印證答案,就是一個提升觀察力與想象力的方法。

  第五招:只要三個不貪多

  博物館是家長最常帶孩子去的景點,除了便宜,另一方面是可以快速認識一個地方。它通常會有整個地區的簡介,也會有這地方的古往今來。

  博物館有豐富的典藏品,但太多的藏品如果要全看完,常會壓垮孩子的耐性與興趣。怎麼辦呢?請學湖北省博物館的做法吧。在處找到博物館簡介,裡頭一定會有該博物館最優的藏品,請孩子勾選出他最想看的三件寶物;如果還有時間,再選三個他想逛的特展。只要三個不要多。

  因為逛的是精品,又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東西,孩子體力尚可,興趣高昂,自然有較多時間去觀察、想象。

  如果你貪多,硬要拉著孩子一天逛遍二十萬件藏品,哦,那該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第六招:放慢腳步,與感動邂逅

  有的旅行實在很趕很累,還是要想辦法創造一點感動來。

  我記得去樂山大佛那天,因為全家人睡到自然醒,到樂山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

  我原先計劃搭五毛錢渡輪去對岸看大佛多節儉的爸爸;到了樂山,卻因為江水湍急渡輪停駛,怎麼辦?是花兩百七十塊人民幣買門票看大佛,還是馬上掉頭回成都,什麼都不看?

  情感戰勝理智,不可能下回再來樂山,我們就在午後四點鐘進了樂山大佛景區。

  景區很受歡迎,大佛頭部有長長的鐵欄杆。如果是早上來,光在這裡排隊走到大佛腳下,至少得花兩個小時;但我們抵達時已是四點,遊客走光了。陰錯陽差,一家人慢慢走,一點也不趕,還有空讓女兒去抱抱佛腳。

  那一天,其實在景區只待了兩個半小時,卻成了女兒念念不忘的景點。因為金色陽光太美?還是因為大佛太莊嚴?

  不,我想只是因為真的不趕行程,反而造就另一種美。旅行中,抽段時間疏離人群,靜靜體會當地人文歷史,收穫更多哦。

  第七招:一天只排一種練習

  每一天,我都安排一種練習給女兒玩。

  寫一篇美食記,要她把自己想成美食記者,用舌頭去辨別不同的味道。

  給她十塊錢,讓她自己上街買紀念品,寫一篇小物品的文章。

  去變臉、特技表演,當天的重點就是仔細觀察別人的演出,有條有理寫出自己的觀戲心得……

  十五篇作文,三十天完成,沒有什麼特殊技法,就只是不斷重複我想讓她練習的能力──觀察力和想象力。

  觀察力敏銳了,想象力才能發揮。

  而這樣的練習,家長很容易做到,和孩子出遊時,即使不寫作,用說的,用討論的,都能時時練習。

  試試看,帶孩子去旅行,把觀察力與想象力練好,或許回來後,你會看到一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