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幼兒園哭的原因

  孩子如果初次上幼兒園,有些哭鬧很正常。你知道他為什麼哭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18個可能原因及解決辦法

  1分離焦慮

  每天大人送孩子上幼兒園時表情痛苦,孩子哭、大人也跟著掉眼淚,結果大人把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會認為大人很在乎我的哭鬧。我觀察過很多孩子,在哭的時候,他不會自己在那兒光哭,一般是邊哭邊看大人的反應,即便看起來哭的很凶的孩子,也會用餘光觀察大人。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表現出和平時一樣的態度,不要表現出對孩子哭鬧的過多關注,這樣持續幾天,孩子會老老實實上幼兒園。

  我想作為媽媽,肯定會擔心孩子,大寶剛2歲上的幼兒園,我被小區裡很多媽媽說是狠心媽媽。我內心其實是很擔心孩子的,畢竟這麼小,但是我表現的和平常一樣,送到幼兒園她在哭,我和孩子說:寶貝,看看幼兒園今天做的啥飯啊?如果小朋友正在吃飯,看到有小米粥,我就說:今天是小米粥 啊,好幾天都沒吃了,好香啊!她雖然還在哭,但是眼睛已經注意到飯上了。看到小朋友吃麵包,我就說:麵包上還有葡萄乾呢,今天來了幾個小朋友,我們得趕緊進去,要不一會沒飯了。成功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我就和她說再見,然後說下午爺爺來接你。就這樣剛開始哭了2周,後來就再沒有哭過。

  還有一種在我家常用的方法,在送幼兒園之前,我不讓孩子選擇是否上幼兒園,而是讓孩子選擇誰送。比如孩子生病剛好,不太舒服,或者外邊風比較大,如果我們夫妻倆都有時間送孩子,那就讓孩子選擇由誰送,她心裡覺得自己能夠選擇,挺高興。我會問孩子,今天是讓爸爸送還是讓媽媽送啊,如果選擇爸爸,我會說再見,她會說“媽媽再說一個好”,然後我說好。原來基本是爺爺接,我們沒法接,所以不讓孩子選擇誰接,就告訴孩子爺爺放學接你回家,但是可以讓孩子選擇是自己走著回家還是讓爺爺推車接你。所以孩子無論做那種選擇,她都得去幼兒園,沒有機會選擇不去。

  2無法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及規則

  孩子到幼兒園,就必須遵守幼兒園的規則,比如吃飯、上廁所都要排隊,想玩的東西也不一定能夠馬上得到。很多孩子在家裡擁有一切、隨心所欲,很少受到限制,到了新的環境受到限制則不能適應。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講故事的方式,或者在家裡提前進行一些規則的練習。比如在家裡上廁所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寶寶你們輪流來,只有一個馬桶,所以都要排隊。再比如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玩同一個玩具,孩子在玩的時候,大人可以在邊上等,孩子不玩了,大人也玩這個玩具,然後要認真的玩,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受到吸引,還要玩這個玩具,那你就告訴孩子,爸爸或者媽媽正在手裡玩,你需要排隊,等我不玩了,給你玩。順便告訴孩子,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做什麼事都要排隊,幼兒園和家裡一樣都有規則。孩子逐步習慣了這些後,對集體生活就會逐漸適應。

  3內心需要關注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往往一個孩子好幾個大人,大人圍著孩子轉。在幼兒園也需要老師和小朋友去關注,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新的環境,老師可能關注多一些,等過段時間孩子適應之後,老師就不會過多的關注,畢竟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對某一個孩子特殊照顧,那麼孩子內心可能會有些失落。

  這個時候還是通過故事和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適應減少被關注。

  4平時缺乏安全感

  這種孩子往往表現為特別粘媽媽,媽媽在身邊寸步不能離,孩子的情緒容易波動。

  這種情況也是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的,針對這種情況,平時家長尤其是媽媽要和寶寶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要,適當的去滿足孩子,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5家庭內部的原因影響孩子的焦慮

  比如夫妻吵架、婆媳吵架,不避開孩子,可能影響了孩子。還有父母工作不順、情緒不穩定,孩子觀察捕捉到父母的情緒變化,會認為自己哪兒不對,產生不安全感。孩子會通過哭鬧,引起父母的關注,或者拒絕上幼兒園。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傳遞這種負面情緒,我們可以有情緒,但是最好避開孩子。當然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緩解孩子的焦慮是最好方式。

  6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受挫折

  有些孩子不願意和同伴交往,時間長了,就會缺乏交往的主動性,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開心,自己卻融入不了環境。

  針對這種情況,下班後或者週末讓孩子多和小朋友玩,讓孩子感受到一人玩,不如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7孩子表達有障礙,遇到困難不敢向老師和小朋友表達

  有些孩子比較膽小,上幼兒園了,不敢去表達,想上廁所不敢向老師說,吃飯也吃不飽,這樣連最基本的需求都滿足不了,會覺得在幼兒園身心都無法得到滿足。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多傾聽孩子,鼓勵孩子多表達、敢於表達。孩子表達允許說錯話,不要批評孩子。

  8大人對孩子上幼兒園的態度不堅定,上幼兒園無法持續

  看到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在家呆幾天,尤其家裡有老人的情況下,很多老人捨不得讓孩子哭,孩子一哭,行了,別去了,那孩子會認為我只要哭,就不用上幼兒園了。

  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孩子生病或者確實有事,一定要讓孩子堅持上幼兒園。

  9經常出去旅遊的孩子或者長假之後的不適應

  在旅遊中孩子自由自在,再讓孩子重新回到幼兒園,因為幼兒園畢竟有規則和限制,和旅遊相比,孩子肯定會不適應。

  針對這種情況,旅遊或者長假完了,提前一兩天讓孩子生活規律,飲食規律,作息規律。

  10體弱多病的孩子

  如果孩子生病,需要在家休息。孩子生病的時候,往往一家人都在照顧孩子,所以孩子生完病之後,都會比較嬌氣一些。但是幼兒園是集體環境,老師不可能像在家那樣照顧孩子,這個時候需要大人和孩子好好溝通,多說一些幼兒園有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等等的好處,讓孩子感覺在家呆著也沒意思。

  11過於追求完美的孩子,內心比較要強的孩子

  老師帶孩子玩遊戲、畫畫等,總覺得自己完成的不夠好,如果喜歡和別的小朋友比的話,也會認為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完成的好,這樣內心也會有挫折感。

  我女兒也是非常追求完美的,這時要多與孩子交流,譬如我女兒畫圓,必須畫的特別圓,不圓心裡就著急,這個時候我也畫一個圓,還不如她的圓,孩子雖然還追求完美,但是看到媽媽也畫不好,慢慢心裡會接受自己的某些不完美。

  12大人無形中對幼兒園和老師有消極的暗示作用

  我經常聽到的大人說:你再不聽話,我把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你;你不聽話,我就不接你,讓你呆在幼兒園。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可怕的地方,產生抗拒心理。

  平時要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譬如說幼兒園來新朋友沒有,你們都玩什麼遊戲了,幼兒園做的飯,在家裡媽媽都不會做啊等等。

  13對孩子沒有履行的承諾

  經常聽大人哄孩子上幼兒園,說:就去一會,一會就接你;你去幼兒園,媽媽給你買好吃等等。結果孩子去幼兒園了,大人卻沒實現自己的諾言,答應下班後第一個接你,結果卻做不到,那麼孩子就會不相信大人。

  針對這種情況,不要輕易許諾實現不了的事情。

  14家長對孩子幼兒園的情況過度關注

  家長經常問孩子:老師對你好不好?小朋友欺負你沒?幼兒園的飯做的比家裡好吃嗎?在幼兒園想爸爸和媽媽了嗎?等等,這種問題會引導孩子把幼兒園和家庭做對比,產生對立情緒。

  針對這種情況,大人可以換一種思考方式,孩子之間交往難免磕磕碰碰,只要不是傷害很大,就不要過多關注。我女兒在幼兒園被小朋友給咬了,我還在上班的時候老師就給我打電話,說沒看到哪個小朋友把孩子胳膊咬了,我說不嚴重就沒事。回到家,我沒有特意問孩子被咬的事情,表現的跟平時一樣,被咬這件事情都沒提。等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才看到紅紅的傷口,仔細觀察看是否對孩子有大的影響。我們要和老師溝通,要注意保護孩子,儘量減少類似的事情發生。

  15家長缺乏對孩子的信任

  家長過於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擔心孩子自理能力不夠,與同伴交往受阻,性格軟弱被小朋友欺負等等。

  如果家裡有人帶孩子的,大部分孩子3週歲開始上幼兒園,這個年齡是比較科學的,一個正常的孩子,這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大人應該相信孩子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爸爸去哪兒?》中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集,林志穎把kimi單獨留下,kimi當時是非常著急的,到處找爸爸,但是發現爸爸真的不在這兒了,他也沒哭,很快適應並進入正常的節目環節,這就是典型的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16家長缺乏對老師的信任

  我想任何孩子送幼兒園,家長肯定也事先考察過幼兒園的情況,不會對幼兒園一點也不瞭解吧,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受一些網路上曝光的幼兒園老師負面新聞的影響,總擔心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能否照顧的好,孩子能否吃飽啊、是否及時給孩子換尿溼的褲子了、孩子在幼兒園是否受傷等等。

  我覺得既然選擇這家幼兒園了,那就應該選擇相信老師,老師畢竟是專業的幼師畢業,應該比家裡老人更瞭解怎樣科學帶孩子。如果老師對孩子有些疏忽,也應該理解,老師需要照顧那麼多孩子,不可能強求面面俱到。如果出現什麼問題,應該及時和老師溝通,而不是對老師懷疑,如果不認可老師,無形中會有一種對幼兒園的焦慮,孩子會觀察家長的臉色和態度,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老師和孩子都能感覺到,老師與孩子相處起來也會產生隔閡。

  17有些老師比較嚴厲,不是從孩子需求出發,而是完全按照老師的需求出發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首先和同班其它家長交流,看看別的家長對老師的反應,如果別的家長反映這個老師還可以,那就和老師多溝通,針對自己家孩子的特點,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如果大家都反映這個老師確實有些問題,我覺得就可以調換老師或者轉到別的班,如果認為這個老師非常不合適,那就應及時轉園。

  18孩子自身有缺陷,譬如發育稍微欠缺

  這種孩子畢竟少數,如果真有問題,我想家長會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

  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如果您和孩子還想繼續上幼兒園,我想,只要父母多關心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尤其是孩子內心的困難被理解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是最受鼓勵的。父母要堅持接送,經常和老師溝通,家園一致,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多信任孩子,多鼓勵孩子,對孩子多表揚,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樣一個階段之後,孩子會逐漸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幼兒園生活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家長一定要重視並鼓勵,人是社會化的,孩子也願意跟同齡人一起玩耍,這些快樂和收穫是家庭無法提供的,希望每個孩子都得到完整的社會體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