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夢想而成功的故事

  夢想,是一種不顯山石露水的執著;是一種不懼風不畏雨的堅忍;是一種不圖名不圖利的忠誠。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從前有兄弟兩個人,住在義大利的一個村子裡。他們從小就有雄心勃勃的夢想,希望長大以後能掙好多錢,過上幸福的日子。

  實現夢想的機會終於來到了,村裡決定要僱用兩個人把附近河裡的水運到村廣場的蓄水池裡去,而村長讓兄弟兩做這份工作。

  兩個人於是開始努力了,他們各抓起兩隻水桶奔向河邊開始了他們辛勤的工作。當一天結束時,他們把村廣場的蓄水池裝滿了。村長按每桶水一分錢付錢給他們。

  哥哥看著這些工錢,激動萬分:“我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可弟弟並不這麼認為,他的背又酸又痛,用來提那重重的水桶的手也起了泡。他認為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去做這個工作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於是他決心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將河裡的水運到村裡來。

  第二天早上,弟弟堅定地告訴哥哥:“我有一個計劃,一個桶水才1分錢的報酬,卻要我們這樣辛苦地來回提水,我們不如修一條管道,將水從河裡引進村裡去,這樣整個村子也都跟著受益了。”

  哥哥不以為然,驚訝地看著弟弟:“一條管道?這怎麼可能?弟弟,你瘋了嗎!我們現在擁有一份很棒的工作,多少人羨慕呀。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天就是1元錢!我已經算是富人了!一個星期後,我就可以買雙新鞋。一個月後,我就可以買一頭牛。半年以後,我還可以蓋一間新房子……我們這輩子都不用愁了!什麼管道呀,那只是空想。”

  弟弟並沒有因為哥哥的話而放棄,他決定自己一個人實現這個計劃。於是,弟弟將一部分白天的時間用來提桶運水,而將另一部分時間以及週末的時間用來建造管道。由於薪酬是根據運水的桶數來支付的,所以弟弟現在掙的錢比哥哥少了很多。而且也很清楚,要等上1年,2年,他的管道才能產生可觀的效益,然而他還是堅持著每天都建造。

  半年後,哥哥真的蓋了一間新房子,而弟弟還在修著管道。村民們開始嘲笑他,但他並不介意,只是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天一天過去了,他繼續地挖,一次只能挖1英寸。他一邊揮動鑿子,打進岩石般堅硬的土壤中,一邊重複這句話。1英寸又1英寸……成為1英尺,然後10英尺、20英尺、100英尺……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有一天,弟弟意識到他的管道已經完成了一半了,這也意味著他只需提桶走一半路程了。弟弟又把這多出的時間也用來建造管道,完工的日期越來越近了。

  此時的哥哥仍然在一桶桶地費力運水,他的背馱了,由於長期的勞累,步伐也開始變慢了,哥哥的臉上也露出了厭煩甚至怨恨的情緒。

  終於有一天,管道完工了。村民們簇擁著來看水從管道中流到水槽裡,這意味著現在村子裡有源源不斷的新鮮水了。附近其他村子裡有人也都紛紛地搬到這個村子中來了,於是這個村子就發展和繁榮起來了。

  人生感悟:

  這個故事很像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一個人不能沒有遠大的理想,不能缺乏遠見,不能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勇氣。但現實令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是生活在一個“提桶”的世界裡,只有一小部分人敢做建造管道的夢。那麼,你願意做誰呢?

  篇2

  攀登珠穆朗瑪峰是人類的一大壯舉,多少探險家們都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站在峰頂,站在世界的最高處。1953年5月,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嚮導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在此之前,世界上還沒有人到過這樣的高度。

  遙不可及的世界之巔與他們只有短短的兩米,其中一個人只要向前跨幾步就可以成為這個世界的第一,而這幾步,對於誰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將成為攀登珠峰的第一人。而這時這位從紐西蘭來的攀登者對嚮導說:“這是你的家鄉,你先上去吧。”

  老實的夏爾巴人當時並不知道這將意味著什麼,他順從地向前走了幾步,登上了世界之巔,他在那裡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他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攀登者隨後跟上,他們在世界之巔緊緊擁抱,他們高呼著:“我們成功了。”

  這個晚了幾秒鐘登上珠峰的攀登者就是聞名世界的希拉里,他是嚮導名叫丹增。身居都市的希拉里明明知道這幾步對於自己的意義,而他從小到大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著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夠第一個登上頂峰。然而在巔峰前的幾步,希拉里卻戰勝了自己的慾望,把這個機會讓給了身居此地的夏爾巴人,他認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處的夏爾巴人才有資格第一個登上珠峰。

  然而,世人並沒有在意這晚了的幾秒鐘,依然為他的成功所高呼,更被他的氣度所折服。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的慾望,慾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但50年前的那一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為善良、最為燦爛的光輝。

  人生感悟:

  可以想象,希拉里終其一生的心願就是成為攀登珠峰的第一人,而這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筆,但在夢想即將實現的那一刻,他居然戰勝了自己。這種氣度遠比珠峰要高得多,這種胸襟也只有精深的修為才能達到,比起衝頂的那一瞬,那種精神輝煌。

  篇3

  一個夢想是當一名作家的小男孩兒,十分喜歡寫作,可是語文課成業卻很糟糕,因為他覺得語法又複雜又枯燥,所以他討厭冗長的、毫無生趣的寫作訓練。因此,語文老師並不看好他的作文。

  不過小男孩兒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夢想,他對語文課的態度也沒有變,直到有一位叫弗裡格的先生擔任了他的語文老師。一天,弗裡格先生髮給學生們一張家庭作業表,上面列滿了作文題,要大家任選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寫一篇作文。

  小男孩兒發現這個老師好像很不一樣,於是他開始選擇題目,他幾行作文的標題,都覺得沒意思,一點寫作的慾望也沒有。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吃義大利通心粉的藝術”這個題目上,生動的記憶便從他腦海中傾瀉出來:那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夜晚,窗外圓月高掛,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庭院,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靜靜地等著姑姑端來義大利通心粉;雖然這是姑姑第一次做通心粉,味道怪怪的,可是全家人吃得很認真,還不停地讚美和鼓勵姑姑,其樂融融,樂在其中,整個屋子裡充滿了銀鈴般的笑聲。

  男孩立即把它寫下來,當然仍以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寫,而將學校裡學的那些作文技巧和語法規則統統拋在了腦後。幾乎是一筆呵成,男孩兒覺得渾身舒暢,那是從來沒有的寫作經歷,他也幾乎忘了自己是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作文交上去之後,男孩兒並不報期望會受到表揚,因為這種事從來都不會發生到自己身上。可出乎男孩的意料,他的文章竟被老師當範文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而同學們也都在認真地聽著他的文章,教室裡只有老師渾厚好聽的聲音在迴盪。老師讀完後,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讚歎的掌聲。

  後來,男孩長大了,在一家地方報當上了記者,由於寫作和選材敏感超人被主編派駐白宮,後又受聘於《紐約時報》,成為著名的專欄作家。

  他就是羅素貝克,兩次普利策新聞獎的得主,後來又擔任了普利策新聞獎的評委,他的理想真的實現了。

  人生感悟: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美麗的夢想,可是總是出於某種原因,尤其是環境的壓力,使我們改變了最初的想法,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羅素貝克,他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堅守著自己最初的夢想,為了自己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最終走向了成功。

 

的人還:

1.名人堅持夢想成功的事例15個

2.堅持夢想成功的故事

3.名人堅持夢想成功的事例15個3

4.名人

5.堅持夢想成功的例子8篇

6.堅持夢想才會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