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導遊詞

  白草畔景區是野三坡的至高點,它的主峰海拔1983米,與北京的百花山遙相呼應,屬姊妹峰,是京西四大高峰之一,東、南與北京市相鄰,總面積約20萬畝。因為有較好的森林植被,所以素有太行山脈中的“綠色明珠”之美譽。這是河北省的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導遊詞,歡迎閱讀。

  各位遊客:

  歡迎諸位來河北旅遊,祝各位在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度過一段輕鬆愜意的時光。

  今天我們遊覽的白草畔景區是野三坡的至高點,它的主峰海拔1983米,與北京的百花山遙相呼應,屬姊妹峰,是京西四大高峰之一,東、南與北京市相鄰,總面積約20萬畝。因為有較好的森林植被,所以素有太行山脈中的“綠色明珠”之美譽。這裡山勢剛勁挺拔、花木豐茂、山泉甘冽、氣候清爽、空氣清新,春夏秋冬異彩紛呈,春季漫山遍野的紫丁香、野玫瑰、杜鵑花、照山白等各色山花競相怒放、奼紫嫣紅、芳香四溢、百鳥爭鳴給大自然帶來了勃勃生機;夏天漫山碧綠、山花飄香、鳥鳴蝶舞、溪水潺潺、清幽涼爽使人陶醉迷離;冬季群山積雪、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使人精神振奮。真可謂是“一年四季、季季有景、季季可賞”。白草畔景區屬地表形勝型別景觀,集名山風光,峰林景觀、森林風光、珍稀植物群、野生動物棲居地、避暑勝地、古人類遺址、雲海日出等十大景觀於一體,是迴歸自然、享受綠色生態,參與森林觀光,探險健身,科考修學,休閒度假等旅遊的極好天地。

  白草畔景區共有三條遊覽路線:有風動石小環線,白草畔主峰大環線和石城嶺大環線。現在主要開放的是風動石小環線,兩條大環線正在建設中,小環線全長4600米,遊覽內容以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觀賞和冰川杜鵑、風動石、螞蟻嶺等十幾個景點的遊覽為主。

  白草畔景區以自然生態為主,其森林覆蓋面積在山的陽坡上達61%,陰坡達90%,因其海拔變化較大,又有規律的垂直分佈著4種植被型別。最低一層為落葉闊葉林群叢帶,分佈高度在陽坡海拔800——1100米處,陰坡可達1250米,以落葉松為主;第二層為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分佈於海拔1100——1500米的陰坡和1250——1800米的陽坡,主要喬木有山楊、白樺和櫟樹;第三層為中山上部溼生樺林帶,分佈於海拔1500——1950米的陰坡及1650——1800米的半陰坡和陽坡,主要喬木以闊葉紅樺為主;最高一層為亞高山灌叢——王花草甸帶,分佈於海拔1800——1950米的山頂部,以黃花柳灌叢和苔草為主。

  右側路邊的石砌建築就是高山羊圈。以前當地有一習俗:村民白天放羊于山坡上,晚上就把羊群圈在這裡。羊圈用山石壘砌,圈裡底部用平石鋪就,整個羊圈處在一較平坦的緩坡上,而且在羊圈的下側圈牆上有幾個長方形洞口。這主要是用來排水的,即使在雨季也能保持羊圈的清潔乾爽,在羊圈的上側那個穹頂形石屋,是放羊人看守羊群用的,從羊圈的整體設計上和建築藝術上反映了當地人的聰明才智。但自2001年我縣制定了“旅遊富縣、旅遊強縣”的戰略,實施旅遊二次創業後,為保護生態環境採取了全面禁牧措施,所以現在這些高山羊圈只能當做紀念來儲存。

  現在咱們大家看到的這條山谷為“凌雲谷”,它通向白草畔主峰,山谷內植被茂密,花草遍佈,百鳥爭鳴;在雨季時,雨水形成泉溪,自上而下涓涓流淌,時緩時急,其形、其聲變化莫測,且谷內怪石、奇石頗多,是一處遊密林、觀奇石、賞鮮花、聽山泉的絕佳勝境。


野三坡白草畔景區

  這個山嶺雖不太高大,但半山坡卻多亂石堆積,這就是蛇的聚集棲息之處,故名“蛇嶺”。在這裡棲息的蛇有十數種之多,如:有毒的眼鏡蛇、蝮蛇;無毒的菜蛇等。經過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繁衍生息,這裡聚居的蛇的數量之大無法估計。每逢盛夏時節,暴雨過後天氣驟晴,陽光照耀在這山麓之上時,大小不等,顏色不一,長短不齊,成千上萬的各色蛇等均爬出洞穴淋浴陽光,追逐嬉戲,看之時令人毛骨悚然,望而退避,但其場面之壯觀又令人驚歎。但朋友們不用害怕,如果在遊覽過程中遇到蛇,千萬不要追打,因為蛇的反擊性很強,不惹它,它絕不會攻擊人類,讓它先走或把它哄到一邊即可安全進行遊覽。

  對面是由雨水及泉水長期沖刷侵蝕山體形成的一巨大山谷,在嚴冬時此谷為一巨大冰瀑,是由於山谷上部泉水下流,經長時間層層凍結而成的,其落差可達200餘米,適時晶瑩剔透,氣勢磅礴,極其壯觀迷人,隨季節變化氣溫上升,到每年的4月份消溶,如遇氣候嚴寒其殘冰可持續到4月底,如果遊客朋友們有幸,則可看到它的雄姿。

  這條山谷直通白草畔主峰,由弱透水性的火山岩作基底,又有茂密的植被作涵養水源,山泉溪水順林下徑流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水潭,且谷內怪石橫生,山花爛漫,奇景迭出,高大的樹木、低矮的花草與懸瀉的瀑布,清澈的水潭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恰似一幅無可挑剔的錦繡畫卷,故此谷取名“錦繡谷”。

  右側這條山谷名為“凌霄谷”是大環線與小環線的叉路口,此谷頂部為白石埡口,向東北達白草畔主峰,轉西南遊石城嶺奇景,且谷中植被茂密,泉瀑眾多。

  此處6月份之前有一巨大冰川,是由三條形成雞爪的山泉匯聚並經三冬之嚴寒逐漸凍結而成。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冰川綿延800餘米,最寬處達40餘米,厚可達4——5米,至每年5月底漸漸溶化,每逢春季氣候變暖,杜鵑花迎春縮放,丁香吐蕊,楊柳飛絮,但根部依然被潔白如雪的冰川所覆蓋,這種白色冰川與綠柳鮮花同春共夏的奇特景觀令人歎為觀止,對於這一自然奇觀的成因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當地是這樣解釋的:春季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地氣已通,各方面的條件已達到鮮花開放的要求,此時冰川已經上下同溶,只不過冰川凍結堅實,陽光照射時間又短,並非一日可以完全溶化,這就形成了這一冰、花同存的罕見景觀。

  俗話說:“三月看杜鵑,四月聞丁香”這兒的杜鵑當地人又叫映山紅,到農曆的三月底,也就是陽曆“五一”才在冰雪中遲遲綻放,而且這兒的村鵑花和南方的有所不同,它的顏色不是火一樣熱烈,而是紅中帶粉,透著滿臉的嬌羞與溫柔,而且是先開花後長葉,酷似傲霜鬥雪的臘梅。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現在的土質與剛進入景區時的土質有什麼區別?本景區土壤成土母質主要成份是中生代中性噴發巖,隨海拔高度變化而形成山地褐土、森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三種類型:山地褐土多發育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中山、低山和山麓階地,是由碳酸鈣的淋溶積累和土壤粘化過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森林棕壤發育在海拔1200——1800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富團粒結構;高山草甸土分佈於1800米以上,腐殖質土層肥厚。

  在上述土壤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暖溫帶森林植被生態群落,包括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次生林樹種以白樺、遼東櫟為主。人工林以落葉松、油松為主,植被繁茂,種類甚多。據專家考察結果顯示:本景區有種子植物92科713種,蕨類植物15科6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200餘種,除前面所提到的4種植被型別外,還有15個植物群系,其中有珍稀植物數十種,如:百花山花楸、東陵八仙花、金露梅等,此外,在溝壑中還生長有多種藻類植物,在溪邊、陰坡、潮溼地面有許多苔蘚植物,特別是在岩石表面及樹皮上還有大量地衣,這說明這裡的空氣新鮮沒有受到過汙染,每年7、8、9三個月的雨季,在樹林裡還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形態各異、顏色不同,堪稱“天然植物標本庫”。

  繁茂的植被為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棲息環境。據專家考察,本景區共有脊椎動物184種,其中魚類13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5種,鳥類125種,哺乳類動物29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5種,如:褐馬雞、黑鸛、金雕、斑羚、勺雞等。列為一般保護動物的有數十種,如:孢子、青羊、狗獾、黃鼬、狼、蝮蛇、環頸雉、伯勞、啄木鳥等。此外還有許多無脊椎動物,如:昆蟲、土壤動物等,所以這裡有“野生動物王國”之稱。

  隨著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攀升至海拔1200米的位置,森林樹種也已隨海拔的變化而改變。現在我們下穿行於白樺林中,這是進入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標誌,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森林棕壤蘊育了這一典型的暖溫帶森林植被,這些樺樹都是自然生長的所以疏密不一,最高的白樺有40餘米,直徑在1米以上。據說古時候當地人上山砍柴,打獵時,用樺樹皮圍成的圓桶來盛食物和飲水,是既保溫又不漏。現在我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已明令禁止亂砍濫伐樹木,嚴禁捕殺野生動物,當地村民以砍柴、打獵為主的謀生意識也轉變成領先旅遊來致富發展意識。他們能為您的吃、住、行提供規範優質的服務,讓您體驗到上帝般的享受。在此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白樺樹皮油性很大,極易被點燃,容易發生火災,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防火。

  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那邊山嶺之上,夾在兩座小山峰之間的那塊怪石,是不是像一駝背老翁坐在那休息。關於它當地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古時候,白草畔山上到處是寶,供養著這一方百姓,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為防止有賊人上山盜寶,玉帝便派一天兵來此山巡查駐守,此天兵盡職盡責,終日巡山不已,但也有體乏之時,便會找一避風清靜之處休息。這塊怪石便是駐守此山的天兵之化身,當地人稱“守山翁”。

  對面山谷的巨大冰川是由溝谷上部泉水下流,經過冬之嚴寒凍結而成的堅冰。因此處冰體深嵌谷中,又處於大山之陰,常年少見陽光,至每年6——7月份仍留有未溶化的殘冰,因其冰體存留期較長,當地人稱“萬年冰”,與滿谷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和遍野的各色山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處奇妙的自然景觀。

  眼前這些樹就是當地有名的野核桃,又名山核桃,核桃楸,屬胡桃科,是國家保護樹種之一。野核桃是天然野生樹種,我們在市場上買的核桃是經過人工嫁接、培育不斷優化的品種,它的祖先也是山核桃,此樹木質花紋很漂亮,材質較好,可作高檔傢俱,其果仁可以食用,是一味滋補中藥,果實呈紡綞形,比家核桃小,皮厚而堅硬。但含油率比家核桃高,而且更濃香可口,山核桃的嫩葉和果皮是有毒的,但是現在有人用其汁煎雞蛋治療胃癌,食道癌據說很有效,每年處暑時節成熟,比家核桃早熟半個月,請朋友們特別注意的是,這裡自然生長的野果很多,可食的不少,如核桃楸、懸鉤子、桑葚、毛榛、酸棗、山杏、蒙古櫟等,但有毒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不要隨意食用,以防誤食中毒。

  現在我們已處於海拔1400米處,眼前這塊巨石呈東北—西南向,長5米,高約4.05米。其開關恰似一仰放的饅頭,當地人稱“饅頭石”。此石結構成份為中生代火山岩基礎上發育而成的安山岩,其龐大的身軀僅以極小的兩個支點屹立於懸崖之頂,並處於一斜坡上,且有三分之一探出崖外,其著地面積不足其體表面積的二面分之一,給人一種只需用一根手指稍加用力便可把它推下去的感覺,當山風吹來,林濤陣陣,樹木搖曳不止,此石也好似隨風而動,故取名“風動石”,對其體量之大,置位之險,成因之奇,人們眾說紛紜,從而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堪稱“天下第一石”,究其成因有幾種說法:一說,此石為天外來客即隕石,自天上墜落於此,山體經長期風化,該石卻變化甚微而成現在的狀態;二是說,該石在形成下方斷崖之前,就已滾放於此,隨後經地質變化形成石下斷崖,造成了這種隔置於崖邊險境的情形;三說該石有一個古老的歷史傳說: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對劉秀恨之入骨,必殺之而後快,隨苦苦追殺之。當地人稱此段歷史為劉秀走國。當劉秀被追至白草畔時,飢餓不堪,隨向當地百姓討得兩個饅頭,但又擔心王莽追兵趕上,就拿著饅頭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爬到此處,心想此處山高林密必是安全之地,遂吃起饅頭來,誰知剛吃完一個,王莽追兵喊殺聲已近,劉秀驚慌失措,扔下另一個饅頭拔腿逃命,扔在此處的這個饅頭後變成一塊巨石,所以當地人稱“饅頭石”。

  我們現在穿越的是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山楊林,說明我們現在的位置海拔在1300米左右,此林原為大面積的天然林,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早期被砍伐,形成現在的次生林,已初具林相,同時為了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國務院釋出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條例中明文規定:風景名勝區內的林木均屬特殊用途林,不準砍伐,必要的疏伐、更新,以及確需砍伐的林木必須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同意,經地方主管部門批准後始能進行。旅遊開發後,當地村民靠山吃山,毀林種糧的意識得到了根本轉變。保護森林資源,退耕還林,綠化植樹等意識迅速增強,相信我們白草畔景區的森林覆蓋率會大幅提高,生態會更好,環境會更美。

  在這片較平坦的山嶺上,樹林旁,大家可能已發現了許多土堆光禿禿的,沒有一根草,這是什麼呢?其實,這裡是螞蟻們的家園,這些土冢就是螞蟻窩,是用樹枝、草根和沙土建造的,所以此嶺名為螞蟻嶺,此種螞蟻屬罕見的紅蟻,異常凶猛,通體呈暗紅色,尤其是脊背和肚子最紅,屬節肢動物門昆蟲類,喜歡群居,一個蟻冢只允許居住一個家族,只有一個蟻后也就是螞蟻王,它的軀體巨大,比工蟻大7——8倍,不能走動,只靠工蟻餵養、服待,靠它的觸角與工蟻接觸來了解巢中的情況,從而有效地治理它的王國,兵蟻的職責是保衛本國不受侵犯。如遇外來者入侵。它們便一擁而上,把入侵者咬死再吃掉,朋友們如果用木棍輕擊蟻窩,螞蟻會傾巢出動,令人不寒而慄,足見其團結一致抵禦外界侵犯的精神,並且所有螞蟻對蟻王志心不二。如果蟻王死後,它們會全體不食而亡,用來報答至高無上的國王。螞蟻體內含有一種特別的酸——蟻酸,它可以用來攻擊獵物,防禦敵人。近年來經科學試驗證明蟻酸對風溼性關節炎、心臟病有治療作用。經研究證明,螞蟻與一些鳥類,山雞等有密切的生態依存關係,我們要適當地保護它們的生存,這既是維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

  對於這種螞蟻,當地不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剛才咱們在風動石處提到劉秀被王莽追兵逐殺,慌不擇路,跑到螞蟻嶺上,劉秀感到疲憊至極,心急如焚,心想我劉秀難道命該絕於此?誰知王莽追兵到止的腳步聲和喊殺聲驚動了穴中的螞蟻。瞬間,螞蟻便傾巢出動,見人就咬,咬的王莽追兵痛癢難耐,無心顧及追殺劉秀,這樣就給劉秀逃生贏得了時間,後來,劉秀平王莽定江山成大統後,想起這一驚心動魄的情景,不禁感嘆:若非神蟻相救,豈有我劉秀的今天!逐封此地螞蟻為“紅袍大將”。從此這兒的螞蟻就成了紅色的。有詩為證“小小螞蟻本領大,咬得賊兵滿地爬,劉秀封它紅袍將,螞蟻嶺上來安家”。

  對面山嶺一側的那塊巨大怪石,是不是像一老翁做背山運力欲起狀。關於這一石像當地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古語說“江南出方士”。話說這一天,有一江南的江湖方士來北方尋寶,一路尋來,走到白草畔見到此處滿山是寶,逐起了獨佔寶山的貪念,準備施展法術將此山揹回家鄉,正在這時,被前面大家看到的守山翁發現,立即報告了玉帝,玉帝想寶山如被他帶走,此地百姓如何生存,遂派一神將火速前來,正趕上這個江湖方士背山欲起,便用定身之法將其定住,並點化作巨石常留在這兒,所以當地人稱此石為“背山翁”。

  現在來到了觀景臺上,在此登高遠眺,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仰觀山嶺起伏,峰巒疊嶂,白草畔主峰清晰可見,俯視公路蜿蜒,田園村莊星羅棋佈,北邊橋村就座落在那裡。1983年,北邊橋村村民在挖菜窖時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骨骼化石,後經美國亞利桑那大學NSF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實驗室用加速質譜儀測定,該化石的年代距今已有28000年,考古學界將此定名為“淶水智人”,經研究考證,淶水智人具有蒙古人種即黃種人的特徵,化石的出土推翻了史學界關於中國人是非洲人種後裔的說法,在史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這說明早在2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棲居,對研究探索中國人類祖先的進化提供了新的依據,可以說這裡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不知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首歌謠:“三坡十年九災荒,祖輩忍淚酬燕王,松鼠捧果拜朱棣,遂頒恩詔免丁糧,反清復明‘老人制’,世代不書戒考場,唯獨來了共產黨,識文習武見太陽”。那麼文中的“老人制”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得追溯到封建社會,在清朝匪盜勾結官府對三坡人敲詐勒索,於是三坡人民組織起來實行自制:推舉“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綜理坡內一切事務,並組織護坡武裝保衛鄉里。《涿州志》有記載:“初涿州政令不行於三坡。”當時是涿州代管野三坡,坡內實行老人制,也就流傳下來,而且《涿州志》稱‘老人制’為“實開民選之前例,獨樹自治之先聲,‘老人制’延續到民國十八年。涿州在這裡設區管轄才廢止。但在本景區的大澤村,還保留著清代老人官故居,裡面一些陳設還是老樣子,它對我們研究野三坡的風土人情和歷史變革有重要意義。

  行至此處,大家可能已經感覺到了涼風習習,心體通泰,精神為之一振。這便是清涼谷了,它與萬年冰上下一體,在此不僅可以呼吸山花香氣,聆聽百鳥爭鳴,而且可以飽覽自然美景,置身清涼世界,與山外高溫燥熱的氣候相比,頗有隔世之感。

  由於本景區有茂密的森林環境,所以被人們稱為天然大氧吧,它有較強釋放氧氣、淨化大氣的功能。同時這種完好的生態環境可以放射出有益於康體的植物殺菌素——芬多精。這種揮發性物質是含有芳香氣的植物油精,是一萜類及倍豐萜類物質,它是天然香料的最大來源又很高雅馨馥,人們吸收後精神特別清爽,對消炎、消毒、止疼、活血、強心、健胃等均有明顯作用。西方國家把這種森林譽稱為“攝氧活動健身法”。森林環境還能放射出更多的陰離子,使負氧離子含量增高,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淨化血液,強化細胞機能,恢復生機活力,增進人體健康。這種陰離子在這種森林小氣候中,一般都附在水露微粒上,它的大量存在與樹葉、枝幹逸散出的芬多精相結合,便成為森林浴增進健康之源泉——空氣維生素。所以,這裡是您強身健體的最佳場所。

  此處冰川長達百餘米,厚可達3米,每年5月末消溶,它與前面朋友們看到的冰川相比要小得多,所以稱為小冰川。由於白草畔的山體為弱透水性的火山岩,中下部由於坡積物較厚,在涵養水源林的作用下,地表水多被攔蓄,滲透於風化層中,之後在溝谷處露出地表,形成了眾多水量豐富的泉溪,加之冬季寒冷期長,絕對最低溫達-24.5℃,又因泉溪所處位置不同,接受陽光照射時間長短不同,這就造就了本景區形態各異、大小不等,存留期不同的冰川系列,給我景區增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給遊客朋友們帶來了更多遊覽樂趣。

  現在我們下穿行於櫟林之中,這是白草畔較典型的樹種,又名柞樹、橡子樹,是遼東櫟、蒙古櫟、鵝耳櫟的通稱,屬殼鬥科,木質堅韌,可作傢俱,果實外有殼鬥就象花市場看到的栗子,秋天結實,俗稱橡籽,不但可供孩子們玩耍,還可以作為糧食食用,在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所噴氣發動機的橡子麵粉,就是用這種橡籽磨製而成的,這促樹葉寬大厚實,是放養柞蠶的專門飼料。我國山東、遼寧等放養性柞蠶地區都是以柞樹灌叢人蠶場。等到秋天柞樹葉子由綠變橙黃,直到紫紅色,呈現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櫟林秋色。難怪古人會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著名詩句。有人觀看之後曾感慨地說:“飛焰流霞染重陽,不似香山,勝似香山,攝卻魂魄去又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山腳下,這裡海拔適中,氣候涼爽,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有益於身心健康。據說患有與熱有關的久治不愈面板病的人,在這裡療養10天半月就會痊癒,有心血管病的人,信在這裡可天天享受森林浴,花香浴,空氣浴,接受森林康復醫院的治療,對健康長壽極其有益。在這裡還能品嚐到純綠色食品——山野菜。本景區可食用的山野菜有幾十種,其中較著名的有十多種,如:蕨菜、莢果蕨、酸模、豬毛菜、蒲公英、藜、馬齒莧、反枝莧、桔梗、牛蒡、黃花菜、薺菜、刺五加、苦蕒菜、苣蕒菜、龍鬚菜等營養豐富,其中大多數屬於中草藥,經過當地廚師的精細加工,色、香、味俱全,吃上一口定會讓您回味無窮,終生難忘。

  小環景點主要就是這些,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咱們不妨去主峰上領略一番。

  自冰川處至白石埡口的凌霄谷中,有較粗大的暴馬丁香,徑粗可達30——40cm,高6——8m,極為罕見,又名暴馬遼、阿穆爾丁香或東北丁香,為小喬木、花白色、濃香,花期5——6月,喜光耐陰。而且在凌霄谷內樹木森蔚,空氣清新,樹下有溪泉流瀉,在陡坎處形成飛瀑,瀑布潔白如浪如雪,故名:密林雪浪。

  白草畔主峰海拔1983米,與百花山為“孿生姊妹峰”,在地質時期都是由火山噴發所成,又聳立於同一向斜基座,粗壯美,花草美遠勝百花山,並且擁有面積更大的亞高山草甸風光,面積達數百畝,是典型的亞高山五花草甸景觀,大面積的野刺玫花和黃花地丁、金黃色的金蓮花、藍紫色的龍膽,淡紫色的老鸛草,構成了一片色彩美麗的山花的海洋,令人陶醉之至,就在這片草甸之中,一個天然造就的太師椅座落在那裡,它坐西朝東,面向北京國門,坐在上面頗君臨天下、統領群雄之感。而在白草畔主峰之西,泉水從崖壁的幾道崖縫中滴出,大旱大澇,始終如一,永不幹涸且水質優良,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在此登峰遠眺,一片片開關優美的丘陵與山脊,層層疊疊地向遠方延伸,愈行愈高,最後幻化為山巒,油然而生一種舉頭日月乾坤盡之豪情。

  在與白草畔環線相反的石城嶺環線上及其北坡上發育著燕山期噴發的安山岩冰緣城堡和冰劈巖柱及崩塌石等柱狀峰林和奇石景觀。而在火山岩地貌基礎上又發育了大面積的以櫟、樺、楊、椴、核桃楸以及落葉松、油松等樹種為主的森林。山坡上的森林環抱著威然矗立的根根石柱和座座石峰,形成紅色的安山岩與綠色的植被系統相溶合的特殊山地風光,這是河北省太行山腹地保留的唯一一處“石林+森林”生態系統,號稱“二林競秀”。

  在石城頂下海拔1650米處有一巨石,相對高度80餘米,頂部為10多平方米的平臺,遠看酷似燒香拜佛之香爐,所以當地人稱此巨石為“香爐石”。它是由在中生代火山岩基礎上發育而成的安山岩堆積層面被侵蝕後留下的冰緣柱峰。

  與香爐石東西對峙的那一字排開的那5座柱狀石峰,與香爐石在同一地貌面上,同為冰緣柱峰,由於安山岩的垂直節理相當明顯,後被雷擊,中間形成了裂縫直通地下,集雄、奇、險、怪於一體,從側面看象對冠狼牙,近看則象五根手指直插天空,遠看則象五尊大佛正襟危坐,眺望西方,故稱“五佛臺”。

  石城崔南面有高達千仞的懸崖絕壁,山脊上有幾處石峰,此處是賞雲觀霧的好去處,如遇到陰雨日或霧日,被石城嶺阻隔的東南氣流,沿山脈南坡冉冉升起,頓時形成濃雲密佈的飛雨或白雲繚繞的天象奇觀,雲沉山谷,山在雲上,如同波瀾翻滾的海濤,十分壯觀,使人頓生“雲在腳下飛,人在天上游”之感。

  石城嶺頂上有一石峰,四面為懸崖絕壁,只胡西面一處可通峰巔,因形若石城,故名石城頂,這裡視野開闊,居高臨下,地形險要,一望無際,每逢晨曦日出,霞光萬道,一面通紅,天邊一條長長的淡紅色橫線,隨著太陽升起逐漸變寬,當太陽完全露出地面時是上大下小的蓮花盆型,所以當地人說太陽是由蓮花盆從海中托出來的,隨著太陽的不斷升高,太陽也由扁變圓,顏色由紅變白,至此日出幻景在漸強的陽光下消失。這便是壯麗美景“石頂觀日”。

  位於石城嶺之東的山脊就是“韭菜堰樑”,為亞高山平緩面,上有五花草甸,長約百米,寬50米,主要植物組成種類有苔草,河北大黃、瓣蕊唐鬆草、黃花地丁、金蓮花、紫色鳶尾、龍膽和矮小的黃花柳、紅樺等,大部分屬禾本科和莎草科草本植物,每逢夏季,各色花卉相互交織,形成一片花海。

  在石城嶺山脊之上,西臨韭菜堰樑,為石城嶺至高點,海拔1875米,其山南側為刀切一般懸崖峭壁,非常驚險,此峰很尖,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像一把利劍直插天空,故名刺天峰。

  站在峰頂,讓柔和的山風撫慰疲憊的身心,甘冽的山泉滌盪心靈,雄壯的大山震撼靈魂,大自然的慷慨,也許會讓您感到幾許歇息和歸真。遠離已經厭倦了充滿富貴氣息的舞榭歌臺,雍容華貴的亭臺樓閣,看看充滿野性的山和率真的水,體驗山水中的桀驁與率真,還有一片片山谷包圍下的寧靜優雅的小小村落,是要靠您的心靈去感受的。

  好了朋友們,相逢總是短暫的,白草畔一遊到此就結束了,首先向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希望大家留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俗話說:“仁者愛山,作者愛水”,希望您永遠喜歡這裡的山山水水,白草畔人民始終歡迎您的再次光臨,最後祝朋友們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好,遊客朋友們,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