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導遊詞範文精選

  跟著小編來看看為大家準備的湖南景點導遊詞吧,快步湖南收入旅行計劃吧。

  湖南劉少奇故居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衝。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衝裡,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沖連炭子衝,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沖一樣,炭子衝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嚮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在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在,這裡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四合院始建於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過一個多世經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著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抬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裡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裡,也準備予以銷燬。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著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著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為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於得以儲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為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裡的擺設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簷上有一本老黃曆,這本老黃曆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曆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輳?垂??871年。堂屋的正中供著一個神龕,內建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村,都有在節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歲即離鄉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裡,他的慈母曾經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為兒子的安危和事業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雲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雲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啟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潮,便製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1949年二哥去世後,少奇同志親撰輓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這是1938年,劉雲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鍊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身為國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搞農村調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裡與群眾疏遠了,住在自己家裡,鄉親們來去自由,頂好。”整整七天六晚,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床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著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總書記不時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

  靠南角的這間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劉墨欽的臥室。劉墨欽忠厚老實,是父親死後家庭的主要支撐者。

  接下來,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臥室。照片上這位慈祥的婦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親魯氏。江總書記參觀時曾仔細地端詳著畫像說:少奇同志很像他母親喲。”魯氏是一位善良賢惠、精明能於的家庭婦女,少奇同志的父親劉壽生於1910年即46歲時去世後,母親便承擔起撫養6個子女的重擔。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親。作為一位致力於救世濟民的革命家,他很難盡到為人之子的孝道。1925年,少奇同志回長沙時,曾把母親接去治病,並補做60大壽,還專門請人為母親畫了這張像。這像片陪伴著少奇同志南征北戰,度完他整個非凡的人生。少奇同志母親於1931年病逝,終年66歲。而此時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地下鬥爭。

  這間橫堂屋就是農家的客廳了。它的一面與天井相連,所以光線特別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鄉親們紛紛來到這裡座談、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鄉親們痛快淋漓地說出了許多心裡話座談會上,少奇同志取下藍布帽、露出滿頭銀髮,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誠懇地說: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了,現在回來了,看到鄉親們生活很苦,我感到對不起大家。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在基層幹部座談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人民受了這麼多苦,要為他們分憂啊,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在這裡,他深深地瞭解到當時農村生活極端困難的原因的確如鄉親們所說的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就在這裡,他做出瞭解散食堂、頂住五風”這一重大決策,也就在這裡,少奇主席辦理了一樁私事:他回鄉時,當地政府就修繕故居和創辦經念館的事向他請示,他堅決予以拒絕;同時他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幾個村的村民無屋可住,他把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說要把房子分給他們住,村民們搖頭擺手決不接受。少奇主席懇切地說:拜託大家,幫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誠心誠意,村民無法推辭,於是六戶村民分別往進了劉少奇舊居。這就是為什麼舊居在”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儲存下來的原因。這樣,也就找到了我們開頭說到的那一個謎底。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時的真實寫照。

  與橫堂屋相聯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劉作衡的臥室。劉作衡曾做過湖南政府的參議員。

  這一間是飯廳,1961年回鄉時,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說:你了不起喲,以前我家來了客人,母親和小孩子都只能在廚房裡吃呢,現在是婦女半邊天了……”

  這間十分敞亮的房子是碓屋,這是貯存糧食的板侖,這裡有春米的推子、碓子,還有風車。這是個斛桶,類似北方的鬥,是一種量具,一桶30斤。青少年時期的少奇同志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用這個斛桶量米鄰居時,總是堆得高高的,遇到貧困的鄰居買米時,他還偷偷地把錢埋在米里邊。鄉親們這九伢子心腸太好了少奇同志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1961年,王光美隨少奇同志回鄉時,曾饒有興趣地在這個斛桶旁留影。

  這裡有一間僻靜的小屋,窗外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小院子。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常在這裡讀書學習,由於他酷愛讀書博聞強記,被當地一博學之士譽為小書櫃”,所以少奇同志就有了個劉九書櫃”的雅號。1917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決心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寒暑假便在這裡學習,在窗外的院子裡練棒習武。

  書房的兩邊是雜屋。劉家田土不少,農具十分齊備,稱得舊一個古色古香的農具展覽館了。那是犁耙、水車,這些農具上也許還留有少奇同志的手紋吧。那邊是豬欄,等會大家在門口還可以看到牛欄。

  迂迴曲折地轉一圈後,我們又和碓屋隔井相望了。這中間隔著的是個小天井,小天井是用來採光和排水的。

  少奇同志家裡人口多,廚房也就很寬敞,鍋灶俱全。這邊還有一間專門放醃菜的雜屋,舊時沒有冰箱,旺季的蔬菜經過鹽浸處理就能保質到淡季時食用,而現在醃菜已成為特殊的風味小吃了。隔壁還有個小小的烤火屋。這個叫梭筒鉤,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槓桿原理,下端可以掛水壺、飯碗等,根據火力的大小還可以上下調整。參觀者對此大都格外好奇。江總書記曾親自試了一試,還稱讚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呢。大家往上看,梭筒鉤上方橫著一根竹竿,農家通常用它懸掛魚肉,下面的火氣一薰,魚肉黃燦燦、香噴噴的。這邊有菜罐、酒罐,劉家人很好客,一壺米酒、一杯好菜,把客人招待得舒舒暢暢的,現在我們寧鄉的農家也都還有這個習俗。嗨,這裡還有一個草鞋馬,茶餘飯後,可以圍在火爐邊編草鞋,當時的草鞋用途還蠻大的呢。少奇同志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勤勞、儉樸而又較為殷實的普通農家裡。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前坪,記得1991年江總書記在參觀完舊居後感嘆道:革命前輩真偉大呀!”這一聲感嘆也許正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心裡話。劉少奇,一位普通農民的兒子,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山衝裡出發,踏過泥濘的鄉間小路,投入到滾滾革命洪流中,成為世人矚目的一代偉人。又記得日本中國現代史尋根訪問團的友人也曾感嘆道:花明樓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瞭解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闢未來,願今天的參觀能給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興旺,歡迎您再次光臨。

  湖南劉少奇故居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衝。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衝裡,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沖連炭子衝,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沖一樣,炭子衝也因為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為人民嚮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在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在,這裡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四合院始建於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過一個多世經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著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著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抬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裡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裡,也準備予以銷燬。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著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著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為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於得以儲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為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裡的擺設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簷上有一本老黃曆,這本老黃曆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曆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年。堂屋的正中供著一個神龕,內建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村,都有在節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歲即離鄉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裡,他的慈母曾經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為兒子的安危和事業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雲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雲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啟蒙。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潮,便製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1949年二哥去世後,少奇同志親撰輓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這是1938年,劉雲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鍊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身為國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搞農村調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裡與群眾疏遠了,住在自己家裡,鄉親們來去自由,頂好。”整整七天六晚,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床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著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總書記不時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

  靠南角的這間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劉墨欽的臥室。劉墨欽忠厚老實,是父親死後家庭的主要支撐者。

  接下來,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臥室。照片上這位慈祥的婦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親魯氏。江總書記參觀時曾仔細地端詳著畫像說:少奇同志很像他母親喲。”魯氏是一位善良賢惠、精明能於的家庭婦女,少奇同志的父親劉壽生於1910年即46歲時去世後,母親便承擔起撫養6個子女的重擔。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親。作為一位致力於救世濟民的革命家,他很難盡到為人之子的孝道。1925年,少奇同志回長沙時,曾把母親接去治病,並補做60大壽,還專門請人為母親畫了這張像。這像片陪伴著少奇同志南征北戰,度完他整個非凡的人生。少奇同志母親於1931年病逝,終年66歲。而此時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地下鬥爭。

  這間橫堂屋就是農家的客廳了。它的一面與天井相連,所以光線特別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鄉親們紛紛來到這裡座談、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鄉親們痛快淋漓地說出了許多心裡話座談會上,少奇同志取下藍布帽、露出滿頭銀髮,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誠懇地說: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了,現在回來了,看到鄉親們生活很苦,我感到對不起大家。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在基層幹部座談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人民受了這麼多苦,要為他們分憂啊,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在這裡,他深深地瞭解到當時農村生活極端困難的原因的確如鄉親們所說的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就在這裡,他做出瞭解散食堂、頂住五風”這一重大決策,也就在這裡,少奇主席辦理了一樁私事:他回鄉時,當地政府就修繕故居和創辦經念館的事向他請示,他堅決予以拒絕;同時他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幾個村的村民無屋可住,他把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說要把房子分給他們住,村民們搖頭擺手決不接受。少奇主席懇切地說:拜託大家,幫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誠心誠意,村民無法推辭,於是六戶村民分別往進了劉少奇舊居。這就是為什麼舊居在”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儲存下來的原因。這樣,也就找到了我們開頭說到的那一個謎底。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時的真實寫照。

  與橫堂屋相聯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劉作衡的臥室。劉作衡曾做過湖南政府的參議員。

  這一間是飯廳,1961年回鄉時,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說:你了不起喲,以前我家來了客人,母親和小孩子都只能在廚房裡吃呢,現在是婦女半邊天了……”

  這間十分敞亮的房子是碓屋,這是貯存糧食的板侖,這裡有春米的推子、碓子,還有風車。這是個斛桶,類似北方的鬥,是一種量具,一桶30斤。青少年時期的少奇同志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用這個斛桶量米鄰居時,總是堆得高高的,遇到貧困的鄰居買米時,他還偷偷地把錢埋在米里邊。鄉親們這九伢子心腸太好了少奇同志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1961年,王光美隨少奇同志回鄉時,曾饒有興趣地在這個斛桶旁留影。

  這裡有一間僻靜的小屋,窗外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小院子。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常在這裡讀書學習,由於他酷愛讀書博聞強記,被當地一博學之士譽為小書櫃”,所以少奇同志就有了個劉九書櫃”的雅號。1917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決心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寒暑假便在這裡學習,在窗外的院子裡練棒習武。

  書房的兩邊是雜屋。劉家田土不少,農具十分齊備,稱得舊一個古色古香的農具展覽館了。那是犁耙、水車,這些農具上也許還留有少奇同志的手紋吧。那邊是豬欄,等會大家在門口還可以看到牛欄。

  迂迴曲折地轉一圈後,我們又和碓屋隔井相望了。這中間隔著的是個小天井,小天井是用來採光和排水的。

  少奇同志家裡人口多,廚房也就很寬敞,鍋灶俱全。這邊還有一間專門放醃菜的雜屋,舊時沒有冰箱,旺季的蔬菜經過鹽浸處理就能保質到淡季時食用,而現在醃菜已成為特殊的風味小吃了。隔壁還有個小小的烤火屋。這個叫梭筒鉤,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槓桿原理,下端可以掛水壺、飯碗等,根據火力的大小還可以上下調整。參觀者對此大都格外好奇。江總書記曾親自試了一試,還稱讚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呢。大家往上看,梭筒鉤上方橫著一根竹竿,農家通常用它懸掛魚肉,下面的火氣一薰,魚肉黃燦燦、香噴噴的。這邊有菜罐、酒罐,劉家人很好客,一壺米酒、一杯好菜,把客人招待得舒舒暢暢的,現在我們寧鄉的農家也都還有這個習俗。嗨,這裡還有一個草鞋馬,茶餘飯後,可以圍在火爐邊編草鞋,當時的草鞋用途還蠻大的呢。少奇同志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勤勞、儉樸而又較為殷實的普通農家裡。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前坪,記得1991年江總書記在參觀完舊居後感嘆道:革命前輩真偉大呀!”這一聲感嘆也許正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心裡話。劉少奇,一位普通農民的兒子,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山衝裡出發,踏過泥濘的鄉間小路,投入到滾滾革命洪流中,成為世人矚目的一代偉人。又記得日本中國現代史尋根訪問團的友人也曾感嘆道:花明樓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瞭解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闢未來,願今天的參觀能給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興旺,歡迎您再次光臨。

  湖南南嶽衡山導遊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嶽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願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麼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嶽獨秀”而蜚聲守內的南嶽衡山風景區了。

  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長沙嶽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群。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餘;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嘆低吟,回味無窮。

  南嶽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說。一產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嶽泰山,腳化為西嶽華山,腹華為中嶽嵩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左臂則化為南嶽衡山;另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嶽,所以大家在南嶽古鎮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嶽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星經》記載,南嶽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嶽”之稱,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嶽古鎮,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築,這便是有著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後歷經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築為清光緒六年重修,佔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櫺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嶽大廟的南正門--櫺星門。櫺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櫺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們國家人才輩出,萬業昌盛。

  穿過櫺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築叫做奎星閣”。奎星就是主管文學藝術的魁星。奎星閣在古代往往用做戲臺,每逢節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臺上演出一些傳統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臺下則擠滿了四鄉八里趕來的鄉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幹什麼的呢?對了,它可以產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麼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聖帝殿,供奉聖帝火神祝融氏。聖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築,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嶽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繞的神龕,聖帝的泥塑金身就置於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著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聖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麼南嶽到底奉什麼教呢?這就是南嶽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於西晉傳入南嶽,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後兩教就一直並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源地的福嚴寺和南臺寺,還有先道後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裡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各位遊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後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嶽衡山主峰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七二峰,如避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於”時期,現在聯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處自然林區,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菸點火的,讓我們共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嶽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溫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峰祝融峰進發吧!

  朋友們,南嶽衡山在五嶽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嶽獨秀”的美譽。那麼它究竟秀”在哪裡?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鬱鬱蔥蔥。南嶽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裡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點兒累吧?那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惟一儲存的大型抗戰紀念陵園--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於1939年,落成於1942年,陵園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築,左右對稱,層次分明。沿中軸線共有五進建築,長達320米,寬約60米,四周還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陣亡的國民覺第九戰區和第六戰區將士。前面這就是忠烈祠正門,它為拱形三門重簷牌樓,正上方鑲嵌著刻有祠名的漢白玉門匾,上面的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是由原國民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所題。

  進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奇特的七七紀念碑”。碑為全花崗石結構,由一大上小共5顆倒立炮彈組成,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禦外侮,碑的基麻上刻著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體中國人永不忘國恥之痛!

  穿過紀念堂,大家看到的這是個綠草如茵的山坡,兩側有石級,共分為9層。草地上用大理石鑲了民族忠烈千古”6個大字,襯以鄰近的蒼松翠柏,更顯得十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敬仰、緬懷之情,繼續向上去吧。

  好了,現在我們登上了忠烈祠最高處--禮堂平臺了,不知剛才有沒有人注意數了腳下的石級沒有?對,一共276級。為什麼是個數目呢?這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階軍官而專門安排的,那麼,這些英烈們究竟魂歸何處呢?就在這最後一進建築--享堂裡。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築,也是過去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正門上是蔣介石親筆書寫的忠烈祠”匾額。大家仔細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嗎?對,烈”字下面少了一點。為什麼會少呢?這裡有很多說法:一說是蔣介石希望今後戰爭能少犧牲一點兒;一說是他打算抗戰勝利後再補上;還有一說是書法中的種藝術處理。見仁見智,眾說不一。享堂內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壇和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嶽於1942年題寫,妙在無論橫念豎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懷忠烈神,我懷忠烈魂,誓繼忠烈神。”現在堂內陳設了大量抗戰圖片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過後,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前面這是裡是半山亭,因為這裡恰好是南嶽鎮到祝融峰頂的一半,故而得名。這兒還有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留下的試劍石”和湖南省道教協會所在的十方玄都觀”。您來看看玄都同門口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們到了南天門,據傳此地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門”。這裡也是觀賞衡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雲,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悅目,不一而足。這裡還是登上頂峰的最後一站,讓我們抖擻精神,一起去欣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祝融絕頂。

  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南嶽七十二峰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峰之高”與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並稱為衡山四絕。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祝融殿並不大,一進兩間,建在巨石之上,花崗石砌牆,殿頂鋪以鐵瓦,多為宋朝所鑄,至今仍光潔不鏽。

  好了,參觀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嶽之行也就即將結束。希望南嶽衡山--這顆南國明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