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微山湖導遊詞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經離開了縣城,正沿著104國道向南駛往微湖碼頭,從這裡到微湖碼頭約有20公里,行車時間約20分鐘。借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微山縣的一些情況。
微山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面積1779.8平方公里,這個縣是1953年8月,為統一管理微山湖即南四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經政務院批准設立的。現轄二處街道、五個鎮、八個鄉,至2005年全縣總人口70萬人。
微山縣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悠久燦爛。出土文物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縣城北面約11公里處的尹窪遺址,就是一處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同一時期的古遺址,據《史記》和地方史志記載,從夏、商、周到中華民國的三千餘年間;今縣境內曾設定過5個諸候封國、2個郡、5個縣。現已被湖水淹沒的,就是漢朝時設定的兩個縣:位於昭陽湖的湖陵縣和位於微山湖中的漢朝有名的大將張良的封地有留城縣。縣城東北約13公里處的古薛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孟嘗君的封地薛國。縣城北面10公里處的歡城鎮,就是孟嘗君的門客馮諼“焚券”的地方。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的唱和詩中有一句“無車彈鋏怨馮歡”,其典故即於此。
微山縣人民政府的駐地夏鎮,原名夏村,秦朝時是廣戚縣的治所。據傳說漢潮時劉邦的戚夫人即居於此。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夏村改名為鎮。明、清兩朝這裡設有管理大運河的工部分司。夏鎮是一個濱湖城鎮,明朝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有詩稱讚這裡:“一片雲飛護夏陽,人傳帝子大風鄉……碧樹斷香銷豔舞,青樹含影入斜陽……”可見,當時夏鎮是很美麗的。
微山縣即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地下礦產資源又很豐富,煤炭已探明儲量高達127億噸,每年生產煤1277萬噸,是全國重點煤炭基地之一。稀土儲量1275萬噸,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典型氟碳鈰鑭礦,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現在,我們已到了塘湖碼頭,請各位下車,準備乘船。
在船上
各位遊客,請您舉目遠眺,這碧波萬頃的湖面,就是著名的微山湖。微山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它的總面積是1200平方公里,它有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湖相連而成,因微山湖最大,統稱為微山湖。又因它處於東平湖山東東平縣境內南面,所以又稱南四湖。
剛才我已經介紹了,微山湖是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湖相連而成。那麼,這四個湖到底是什麼時候相連而成為湖的呢?這個時間是在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當時黃河在今河南省原陽縣光祿村決口,洪水侵入了四湖地區,帶來的大量泥沙抬高了湖兩岸的地面,淤堵了古泗水等河道,從泰沂山區入湖的客水受阻,水越積越多,慢慢地四個湖便連在一起了。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也成為微山湖的湖中河?
抗日戰爭時期,微山湖曾是著名的“鐵道游擊隊”的根據地。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高階領導人如劉少奇、陳毅等都從微山湖上來往過。詩人元帥陳毅過湖時曾經寫下了“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日扁舟入畫圖”的著名詩篇。
除了陳毅元帥的大作外,在這個美麗的湖上,歷史上的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許多吟詠它的詩篇。清高宗乾隆在路經微山湖時,曾留下過一首《韓莊觀湖》的七絕。詩是這樣寫的:“韓莊水氣照樓臺,雨後斜陽岸不開,人在長亭深處好,風帆一一眼中來”。清朝詩人趙執信,又是這樣讚譽微山湖的:“湖上人家無賴秋,門前水長看魚遊。當窗莫晾西風網,時有行人來纜舟”。
運河主航道上
也許有的遊客已經注意到右邊的湖面,對,那就是著名的萬畝荷花塘。微山湖的荷花有10萬畝之多,堪稱世界之最。荷花,在我們國家可以稱為君子花。她不僅有著宋朝詩人楊萬里所描寫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秀麗景色,而且以“出汙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而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詠吟。朵朵荷花競相開放,隨風起舞,它們正為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各位遊客,前面的島嶼就是微山島。請大家注意,島上那銀白色的帆船式建築就是著名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島上還有“三賢墓”等文化遺蹟。詳細情況上島以後,再向諸位介紹。
微子墓前
各位遊客,您面前的這座封丘,就是微子墓。微子名啟,殷紂王的同母庶兄。“微”是其封國,“子”是其爵位,故稱微子。據歷史記載:微子的母親原是帝乙的妾,立為皇后又生“辛”即後來的紂王。當時帝乙和皇后都認為微子啟賢明可承王位,可太史官認為根據制度和慣例,“有妻子不可立妾子”,所以帝乙死後由紂繼位,紂執政後,沉湎酒色,暴虐無道,聽信費仲、妲己之讒言,使用炮烙等酷型殘害忠良,微子數諫不聽憤而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勝利後,微子攜祭器歸周。於是周武王赦免了微子。
武王滅殷後,原來是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宋國今商丘接續殷祀。武庚因叛亂遭誅後,又封微子在宋地以續殷後,爵為宋公。至此,微子便成了春秋時宋國的始祖,所以微子又稱宋微子。因微山島當時屬於宋地,故微子死後葬在這裡。現在,微山島附近殷姓老百姓很多,應該是微子的後代。
微子墓,是山東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30多畝。這個地方,島上人稱鳳凰臺,相傳鳳凰曾落於此。大家看這塊石碑。據說此碑是漢朝名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這四個字,是南昌尉梅福篆寫。橫比題額“仁參箕比”,出自《論語·微子》。原文是這樣的:“微子去子,箕子為之奴,比干誎而死,殷有三仁焉”。司馬遷史記時為表彰微子、箕子,比干的仁義,把孔子的這段話引用在《史記、宋微子世家》中,所以後人稱微子為三仁之首。
去往張良墓途中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去參觀張良墓。您現在向島的西端看去,離島約十餘里的水中,就曾是張良的封地留城。關於留城是怎麼陷到湖中的,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民間傳說。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很早時候,留城裡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主人叫李好善。此人雖家業豪富,卻樂施仁義。人都稱其為李善人。一天,李善人家來了個賣羊肉的,賣二斤肉只收半斤油錢,眾人一看有利可圖,便買了一次又一次,唯獨李善人,買了二斤肉付他一斤錢,他怎麼也不願意。賣肉人和他爭執了一會後嘆了一口氣說:“看起來,這留城裡就你一家好人。”於是遂告訴他回家趕緊建造大船,等他家門前石獅子嘴裡流血時,全家人趕緊進船,並千叮嚀萬叮嚀不可告知別人。賣肉人走後,李善人把此事告之家人,家人都雖覺詫異卻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就伐木請人造船,船剛造好,夜裡突然狂風大作,雨如瓢潑,一連下了十天十夜。留城積水,平地十仗深,成了白茫茫一片大湖。城中人全部葬身汪洋之中,只有李善人家倖免於難。現在微山島溝南村姓李的老百姓,據說就是李善人的後代。這個民間傳說,只不過反映了人民群眾“善有善報”的美好願望罷了。
張良墓前
各位遊客,現在到了張良墓了。張良墓也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通“漢留候張良墓碑”是清康熙二年立石。
關於張良這個人,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傳說。在軍事上,他象三國時諸葛亮一樣以多謀著稱。其中“火燒棧道”助劉邦鴻門脫險,特別受人稱道。而有關他忍辱負重以成大事的傳說更是特別多。這裡向大家介紹一個故事。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黃石公。據說黃石公是仙翁,但當時張良並不知道。黃石公為了考驗張良故意三次把自己的靴子掉到路邊的溝裡,三次讓張良給撿起來穿上,張良都照做了。於是黃石公祕授張良《太公兵法》,後來終於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被封為“留候”。張良很聰明,漢朝建立後,他知道“狡兔盡、獵狗烹”這個時候了,於是激流勇退,避之深山。死後葬在封地留城的微山島上。
張良是歷史上影響很大的人物,為許多思想家和著名人士所推崇。周恩來中學時代就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博浪追相蹤”。
關於張良墓,陝西省留壩縣還有一座。究竟哪一座是真的?據唐代張守節《括地誌》說,張良墓在沛縣城北60裡處。明朝《一統志》、唐朝《通典》也有記載。而且,根據留壩縣張良墓研究所1986年的考證,張良墓在山東微山縣境內微山島上。可見這座墓應是真實的。
目夷君墓前
各位遊客,我們面前的這座墓,是宋目夷君墓。這塊“宋賢目夷君墓”的石碑,立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碑文系當時徐州知州傅堯喻所篆寫。這座墓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夷,字子魚,春秋時宋國人。他是殷微子的第十七世孫。公元前625年,宋桓公病危,宋襄公曾請求讓位於庶兄目夷,目夷堅決不同意。於是宋襄公即位後便任用目夷為相。目夷由於景仰先賢微子,死後也葬在了微山島上。目夷也是位大軍事家。“子魚論戰”是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宋襄公十三年冬十一月,襄公親率大軍與楚成王戰於宋國境內的泓水之上。當時宋國的軍隊先擺好了佇列,作好了戰鬥準備。當楚兵渡泓水,尚未靠岸時,目夷主張發動攻擊。襄公說不可,這樣打仗不仁義。楚兵全部渡過泓水而未擺成陣勢時,目夷又一次主張出擊。襄公卻說等他們擺好陣勢再說。結果等楚軍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開始交戰後宋軍大敗,連襄公也受了傷,目夷奮力指揮突圍,襄公才免做俘虜。戰後宋國上下輿論紛紛,對宋襄公是一片埋怨聲。宋襄公卻振振有詞說:“君子不困人於險隘之地,不攻擊不成行列的敵人。”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指出不能做宋襄公蠢豬式的“仁義”之師,而是要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打敗侵略者,可見這個故事流傳之廣,給人啟迪之深。
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碑前
各位遊客,這就是著名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微山湖的鐵道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擊日本侵略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績。
鐵道擊隊紀念園投資250萬元,1994年3月破土動工,1995年8月揭幕使用,門口“微山湖抗日英烈紀念園”為原山東省省長趙志浩題寫,現園為濟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濟南軍區“國防教育基地”。
園內青石臺階,共五層,每層九級,計45級,象徵1945年抗戰勝利,每層寬度為9.3米,9月3日為抗日勝利紀念日。碑體前紅花崗岩臺階,下層為八級,上層為七級8.715,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日。
整個碑體為帆船造型,是我國著名黑陶專家仇志海先生設計,碑文題字“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為前國家副主席王震生前最後一次題詞。碑體37.77米,象徵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碑體前三個人物,昂首挺胸面向西方的是劉洪大隊長,執栓站在後方的是魯漢,手拿土琵琶的是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