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伴我成長手抄報簡單內容

  書,是一個伴我們成長的伴侶,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書香伴我成長手抄報你會做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簡單的書香伴我成長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整潔美觀的書香伴我成長手抄報

  書香伴我成長手抄報素材

  讀書的故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裡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裡,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親子共讀的方式

  1.摟著孩子共看一本書;或家人在旁邊一起看同一本書,是一種很親密的互動方式,有助孩子喜歡閱讀。

  2.讓孩子自己挑選書,孩子對喜歡的書百讀也不會厭倦。

  3.同一本書,也可以變化出不同的故事。由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長,家長講述時,可以從中挑出一個重點來講述,下次再找不同的主題來說,或者加入新的角色,每次都做不同的解 讀,保持孩子的新鮮感。

  4.運用PAC理論,巧妙的互換角色:由孩子講故事給大人聽,或用接龍的方式,改編成不同的繪本故事,訓練孩子的想象力。PAC是一種人際關係理論,強調每個人「同時」擁有這三種特質;P parent 代表父母、權威的。A adult代表成人、理智的。Cchild 代表小孩、無助的。

  這三種特質會依現實情況,「自動交錯」顯現出來。這種理論也適用師生和親子關係上,例如,有時候孩子看完書,讓他說說他的想法P,老師或父母用心聆聽A,或露出無限崇拜的眼神 C,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讓他有權威與力量,孩子會更愛閱讀。

  5.複習故事情節:看完書後鼓勵孩子說說感想,或與孩子一起利用道具如布偶、手指偶等演出,或錄下他講話的影像,不但留下紀念,也可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語文能力。

  6. 大人說故事時,自己要先被故事感動。表情和語氣融入故事中,也可模仿各種聲音,讓音調有變化,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手勢,讓孩子有新鮮感,才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7. 也可以照書上的文字一字一句,慢慢的敘述。如果某個情節,孩子有興趣可加以發揮;冗長的部份可以刪除,只要不影響原來的故事架構即可。

  8.看完書或講完故事,也可鼓勵孩子一起大聲朗讀出來,有助孩子聽力及語文能力的發展,孩子一旦琅琅上口,自然而然就可記下故事內容。等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就會去享受故事及文字、音律的美。

  9.用什麼人、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問問孩子幫助閱讀。

  10.加點延伸活動,複習故事的提問、探討,讓思路更開闊。

  總之,利用故事來引導孩子學習,是最便利,同時也是成效最佳的方式,透過故事角色的帶領,孩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各種美德。學齡前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幼兒雖不會自己閱讀,但會享受其中的樂趣,且有較多時間來閱讀。學齡後,老師、父母更要持續以身作則,經常與孩子共讀,並給孩子說故事,讓孩子也一樣愛上閱讀。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