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藝術教育論文
從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來看,藝術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注重學校藝術教育,弘揚優秀民間藝術》
摘要:從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來看,藝術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當地優秀傳統藝術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應通過多種途徑滲透當地民間藝術,形成自身特色。
關鍵詞:學校藝術教育;民間藝術;滲透途徑
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如何通過藝術課和開展課外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是學校藝術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小學校要加強藝術教育,就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滲透優秀民間藝術,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視優秀民間藝術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騰飛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從語言到服飾,從節日到習俗,外來文化都在強烈衝擊傳統民族文化。在這種氛圍中成長的孩子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缺失顯得尤為嚴重,外來文化的衝擊使得他們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漸漸淡忘傳統文化。針對此,中小學校應在堅持常規教育的基礎上,大膽引入優秀民間藝術,把傳承民俗文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點。
優秀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挖掘整理、繼承優秀的民間藝術,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挖掘當地民間藝術精華,將之補充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優秀的民間藝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地人民審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蘊藏著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秀的民間藝術進課堂或組織學習觀摩,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課餘時間或節假日欣賞觀摩、參與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有效貼近生活體驗和感受,加強對本地區文化和地域文明的瞭解。因此,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資源,培養一批愛好者和接班人,是廣大藝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二、學校藝術教育滲透優秀民間藝術的途徑
課堂上注重民間藝術教育的同時,學校教學大環境也應充滿民間藝術文化氣息,因為學校的整個環境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的教科書,學校應利用教學樓牆壁及文化長廊展示各種民間藝人的作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間藝術的美。除此之外還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入社群,親身體會優秀的民間藝術。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揚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藝術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藝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來源於生活實踐,同人們日常的生產勞動和生活行為密切相關。民間藝術的實踐屬性與課程的實踐屬性自然相契合,這使得民間藝術在藝術課堂中的滲透成為可能。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獨特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為一種大眾的、生活的文化,不僅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著本地方群眾的審美和生活習慣,是當地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藝術課堂中滲透民間藝術,是吸收民間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學生活化、趣味性。藝術教師可結合專業優勢,有側重地選擇本地民間藝術精華,靈活用於課堂。如美術類,可側重挖掘農民畫、社火臉譜、刺繡香包、編織、彩繪泥塑、剪紙、龍獅燈飾製作等;音樂類,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間舞蹈、皮影、民間傳說的精華,編寫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地運用於課堂,展示獨特的藝術教學範例。
二校園環境建立中加強民間藝術的滲透。
在學校文化長廊的牆上,設計一個完整的本地優秀民間藝術的主題框架,它包括:主題名稱——主題由來——主題網路圖——主題資料師生教學活動的照片、學生作品、本地民間藝術文化特色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主題總結。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學樓走廊牆壁將學生的繪畫作品、剪紙作品、編制作品、陶藝作品等,經過裝飾、裝裱後展示出來。注重營造教育性、豐富性、藝術性、參與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園環境氛圍,以此充分激發學生探索、創造、表達的慾望,讓學生在自然、愉快的環境氛圍下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獲得自我認同,提高審美能力,發揮其創造性。
三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參與民間藝術,加強藝術教育。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廟會等民族傳統節日和地方性節日是民間藝術集中展現的最大平臺,藝術教師應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群,欣賞元宵節的舞龍、舞獅子、跑旱船、跑紙馬、蠟花舞、踩高腳高臺、打花鼓、耍燈籠等20多種優秀民間藝術匯演,並且動員學生參與其中扮演各種角色,模仿該民族的舞蹈和演藝方式進行表演;領略“五月十八”、“四月八”廟會時節唱地方戲曲的深意,加深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特點的瞭解;帶領同學們參觀民間藝術家的木雕、泥塑、葫蘆雕刻、麵塑、草編、刺繡、剪紙、繩藝串珠、手編等20種民間手工藝作品,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美的熱愛,使其體驗到主動探索與合作的樂趣,使得當地優秀民間藝術一代一代人的傳承和發展下去,從而使學校藝術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就要重視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將其精華作為教學內容,更應該拓展學校展示優秀民間藝術的空間,充分利用課內課外時間,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傳統文化活動之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對民間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瞭解。並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對某一藝術形式進行改進並作創新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民間藝術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唐家路,潘魯生.中國民間美術學導論.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2]王繼平.民間美術文化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3]張鵬.推動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美術研究,2003.
[4]王大根.美術教學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6]陳雅玲.怎樣開發利用美術課程資源.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