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學生為主的初中語文有效課堂

     課程改革實施多年後,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仍是來自於教學方式方法的滯後。即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大多數孩子,甚至與大多學生的學習方式相違背。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錯誤或不當導致學生學習困難。那麼如何提高語教學效益?如何突出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下面是我對語文有效教學的幾點看法。
1 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 有效教學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動參與者。在語文教學中,有的老師怕失去課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學生學不懂,課堂上往往重視講、霸著講,長期以來,形成了“會講”、“能講”、“善講”的習慣,而且語文老師幾乎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隨著教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會講,越來越能講,越來越善於講,越講越有味,越講越拖堂,有的確實忘記了“是誰在讀書?”“是誰在學語文?”這些基本問題。還有的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很少給學生一點自主閱讀、理解課文的時間,有的雖然也安排了學生讀書,但只是讓學生草草讀一遍課文後,就開始分析重、難點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學習理解課文,大多數學生會感到十分困難,長此以往便感覺到語文課越來越難學,於是便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時間一長,學生也就越來越怕讀書,越來越怕學語文。所以,語文教學中,學生一定要是學習主動者。比如,在講授一篇課文之前,我總要學生先了解課文講了什麼?怎麼寫的?表達了什麼?文章中有哪些優美的句子?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就不那麼困難了,在課堂上也會得心應手。
        1.2 有效教學強調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學要淡化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項或雙向交流的教學方式,鼓勵、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項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有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語文學習才能有實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才能變為現實。
        1 .2.1 開展自主學習,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多年來,受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的影響,我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安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查閱工具書及資料、提前預習課文、精典詩文的朗讀與背誦等,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攝取知識,掌握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1.2.2 語文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地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使學習中的每個成員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完成同一任務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合作學習是積個人智慧為集體成果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也可以促進教與學的共同發展,體現創造性、開放性地學習及知識的生成性和發展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2 課堂交流模式力求多樣化
        教學課程實施過程的研究中曾有一份調查報告,在學生1135 次課堂言語行為中,93.8豫為回答老師的問題,2.7豫為對其他學生的觀點表示異議,1.7豫為主動向老師提問,1.8豫為其他。從這組資料反映出的各種課堂交流型別的比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課堂實踐中,課堂交流大部分是以師班(老師與全體學生)交流為主,其中更是以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評價為常態,即教師在課堂上作為控制課堂的權威人士,是以支配性的提問行為和評價行為來控制課堂的對話的。相比之下,學生們在對話中扮演的主要是老師問題的迴應者的角色。在課堂交流中很少體現生生交流、師生(老師與個別學生)交流。課堂交流正是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是由課堂上時時刻刻發生的行為和交流所構成的。教師應在自己的課堂上努力建立起多種型別的交流活動,其型別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此發現新的天地,創造新的境界,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提問中生從師問的被動局面。
3 要注重課堂問答和評價的策略
        課堂問答時教師要注意善於留等候時間,不能因為課時的緊張而不留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時間。之所以留下等候時間是因為這段時間構成了學生思考的寬鬆氣氛,而沒有等候時間會引起學生的焦慮、緊張。還要注意使課堂問答要保持“無序性”,使學生感到自己任何時候有被要求回答問題的可能性。這樣,可增加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責任感和注意程度,使所有學生都思考和參與課堂活動。
        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饋,又叫課堂評價。注意在必要情況下應留一定時間讓回答問題的學生補充完善問答。因為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和其語言難以及時準確地外顯思想,可能使其回答不完善,回答問題後的輕鬆和頓悟可能使其能及時補充,完善自己的回答。其次,對學生的回答必須作出反饋,以表明教師接受到他們的理解和對課堂做出的貢獻。其中,特別要注意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肯定性反憤。對學生的回答,不管其正確與否,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參與,對回答不正確的學生不要指責或諷刺,以免打擊或傷害他們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生的回答行為,更要從肯定、鼓勵的角度作出反饋。要強調的是對不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查明原因,是因為不願意回答而不回答,還是因為膽怯、害羞、不習慣回答而不回答,或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而不回答。查明原因後,再採取措施。總之,教師要訓練學生作出反應,如直接說“不知道怎麼回答問題”這本身也是一種回答。提問的一個目的是鼓勵學生探究式學習,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因此,對學生的回答可以延遲作出評價。教師和其他同學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並運用語言(繼續說、這一點是對的、不錯、很好)和非語言手段(眼神、表情、姿勢、點頭等)鼓勵猶豫不決、吞吞吐吐的學生。要適時地對學生在回答問題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總之,我們要不斷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學到知識,又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同時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讓學生感悟語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語文學習真正體現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