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摘要】物理教學過程是一個滲透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訓練技能、啟發思維,使學生受到正確科學態度、科學方法訓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是關鍵的一環。
【關鍵詞】物理教學;方法;培養
物理教學過程是一個滲透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訓練技能、啟發思維,使學生受到正確科學態度、科學方法訓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是關鍵的一環。它起著橋樑與紐帶作用,為教與學鋪平了道路,為解決教學中知與不知、能與不能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徑。正確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減少甚至消除教學難點,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習質量。正確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過程變得符合學生認識過程,適應學生心理特點,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不斷探索問題,深入學習,從而收到教學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在研究教學方法的同時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下面,結合物理教學談幾點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請各位同仁指教。
一、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便於掌握知識
一般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遵循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滿足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精神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其"自主性",使之在自主意識的支配下,在各種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構建、主動創造,使學生不斷地開發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探究,也叫科學探究,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運用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經歷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例如,在進行物理“壓強”概念教學時,通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在臺下根據現象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的結論,學生接受知識較為被動。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種實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大不一樣。我們可以讓每組同學帶一塊厚海綿,用木塊、鐵釘做一個實驗小桌,發給學生每組一個大砝碼,再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實驗結果記錄表格,然後按步驟進行操作。有些同學設計瞭如下表格:
學生根據結果討論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壓的面積有關,進而引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使得壓強概念引入水到渠成,理解難度降低,便於學生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
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農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步行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探索學習規律,鼓勵學生研究學習方法,在班級、年級、學校範圍內,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法交流活動。如配合班主任教師開展"學習方法大家談"的主題班會,組織開展“談解題技巧與解題方法”小論文評優活動等,以形成學生自己探索學法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邊學習、邊對照、邊實踐、邊總結、邊借鑑、邊探究,選擇合乎自身學習特點具有個人風格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素質教育。
【關鍵詞】物理教學;方法;培養
物理教學過程是一個滲透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訓練技能、啟發思維,使學生受到正確科學態度、科學方法訓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是關鍵的一環。它起著橋樑與紐帶作用,為教與學鋪平了道路,為解決教學中知與不知、能與不能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徑。正確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減少甚至消除教學難點,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習質量。正確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過程變得符合學生認識過程,適應學生心理特點,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不斷探索問題,深入學習,從而收到教學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在研究教學方法的同時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下面,結合物理教學談幾點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請各位同仁指教。
一般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遵循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滿足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精神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其"自主性",使之在自主意識的支配下,在各種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構建、主動創造,使學生不斷地開發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探究,也叫科學探究,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運用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經歷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學生根據結果討論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壓的面積有關,進而引出壓強的概念。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使得壓強概念引入水到渠成,理解難度降低,便於學生掌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
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農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步行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探索學習規律,鼓勵學生研究學習方法,在班級、年級、學校範圍內,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法交流活動。如配合班主任教師開展"學習方法大家談"的主題班會,組織開展“談解題技巧與解題方法”小論文評優活動等,以形成學生自己探索學法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邊學習、邊對照、邊實踐、邊總結、邊借鑑、邊探究,選擇合乎自身學習特點具有個人風格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