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發揮作用的明白人心得體會
講奉獻、有作為,說到底就是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兢兢業業為黨作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也就是說,要腳踏實地幹工作,一心一意為人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全市上下有力有序開展,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成為廣大黨員的一致共識。
“四講四有”是內在聯絡的有機整體,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和精神特質。對於每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四講四有”是一面鏡子、一把尺子,只有時刻用來檢視自身、衡量自己,自覺踐行、名副其實,才配得上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才能樹立起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
講政治有信念是根本,其要義是政治合格。講政治是對共產黨員的第一要求。所謂疾風知勁草,越是在事業發展的緊要關頭,越考驗我們的政治定力。考驗什麼?看能否始終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理論上的堅定,能否做到提高政治覺悟、牢記政治責任。一句話,是不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如何經受住考驗?必須堅守對黨忠誠這條“生命線”,挺起理想信念這個“主心骨”,做好管黨治黨的“擔當者”,主旨就是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講規矩有紀律是底線,其要義是執行紀律合格。守紀律是底線,守規矩靠自覺,“不逾矩”是不出問題的關鍵。講規矩有紀律體現在哪?體現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黨中央權威上。在這裡,我們追求的是建立在黨性原則基礎上的坦誠相見、並肩奮鬥的真團結,而不是表面一團和氣、實際較勁設防的假團結;是以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為前提的積極向上、健康純潔的黨內同志關係,而不是陽奉陰違、團團夥夥的不齒之行、不正之風。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堅決徹底、毫無保留地做到黨章規定的“四個服從”,使黨的紀律規矩真正成為剛性約束。
講道德有品行是基礎,其要義是品德合格。對於共產黨員來說,道德是黨性的基礎、力量的源泉,是純潔的保證、抗腐的良方。講道德有品行,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堅守”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自覺,離不開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先公後私的風範,離不開良好的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離不開面對小節小事慎獨慎微須臾不棄的操守。惟其如此,才能擔起共產黨人示範道德、引領風尚、維護公平正義的責任,實現捨棄“小我”成就“大我”的昇華。
講奉獻有作為是行動,其要義是發揮作用合格。如何以實幹實績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對於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來說,關鍵是落實好九個“幹”:想幹願幹積極幹,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抓住天津機遇、展現天津作為,誓奪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能幹會幹善於幹,做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敢幹實幹使命幹,切實挑起擔子、扛起責任,努力在發展、改革、改善民生上出實招、見實效,匯聚加快建設美麗天津的強大力量。
篇2
講奉獻、有作為,說到底就是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兢兢業業為黨作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也就是說,要腳踏實地幹工作,一心一意為人民。
帶頭講奉獻,就要樹立奉獻意識,做到淡泊名利,無私無畏做奉獻,撲下身子勤奮工作。黨章明確要求,共產黨員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忠實地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決定了黨的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八之後,多次告誡廣大黨員幹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馬克思主義政黨。”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講奉獻,不是光說在嘴上,而是要落在行動上,要為人民做實事。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有實幹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發揚務實、實幹之風,把一個個矛盾攻克下來,把一個個任務完成下來。應該說,“實幹”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能力;不僅是做人的準則,更是謀事創業的必經之路。實幹,要保持一個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就是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對定下來的事情雷厲風行、抓緊實施,對部署了的工作一抓到底、見到成效。實幹,是要攻堅克難,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勁頭和氣魄。事業是幹出來的、闖出來的,不幹不闖,就會被困難和矛盾所嚇倒。
當前,面對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保障民生等諸多難題和挑戰,面對黨的建設一系列新要求新情況,黨員要敢於負重前行、較真碰硬,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想真招、出實力,真正成為帶領群眾戰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
篇3
與人相處,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面對的大問題。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與人相處好是不容易的。所以,許多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做人好難”,正如明代詩人李東陽所說“人情閱盡見交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在於忍耐,寬容,真誠和真心,真正的溝通需要放下身段、面子和本位思想,溝通的最終目的是和諧,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矛盾。
相處之道,必先給之。
中國的漢字詞語都是充滿了大智慧。比如說“捨得”――捨得捨得,有舍有得,若要有得,必先有舍。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穿梭於鋼筋水泥的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可能純粹,也可能不是那麼純粹。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獲得人生最大的收穫――快樂和幸福。忘記是一種風度,捨得是一種智慧。放低自己的心態,多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謂之“給”之智;放下為我的執著,謂之謂之“給”之福。
相處之道,正視批評。
面對批評,我們要從一個正面積極的方向來對待。正如在《之江新語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動真格》中所說――“批評是為了團結,連批評都不敢開展了,團結也是不牢固的。一團和氣、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不是團結,而是渙散,也是一種麻痺。應該說,同志間互相批評,是信任、是理解、是支援、是愛護”
面對別人的批評,我要感謝他,是批評我的人希望我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對我有比較高的期待。我應該感謝他的關心,而不是反過來去反擊否定它。當我施以感激和接納的時候,我又可以收穫一段更近的關係。那些攻擊都會被轉化為欣賞和讚美,而我也可以得到滿足。同時,也再一次夯實了我對自己的認可和肯定,每一次攻擊,都是一次洗禮,都是一種恩賜。
相處之道,善於溝通。
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真誠、信任和尊重。而這一切的橋樑就是溝通。
有一個小故事。孔子和眾弟子周遊列國,曾行至某小國,當時遍地饑荒,有銀子也買不到任何食物。過不多日,又到了鄰國,眾人餓得頭昏眼花之際,有市集可以買到食物。弟子顏回讓眾人休息,自告奮勇的忍飢做飯。當大鍋飯將熟之際,飯香飄出,這時餓了多日的孔子,雖貴為聖人,也受不了飯香的誘惑,緩步走向廚房,想先弄碗飯來充飢。不料孔子走到廚房門口時,只見顏回掀起鍋的蓋子,一會,便伸手抓起一團飯來,匆匆塞中。孔子見到此景,又驚又怒,一向最疼愛的第子,竟做出這等行徑。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學到的是――偷吃飯?肚子因為生氣也就飽了一半,孔子懊惱的回到大堂,沉著臉生悶氣。沒多久,顏回雙手捧著一碗香騰騰的白飯來孝敬恩師。孔子氣猶未消,正色到:"天地容你我存活其間,這飯不應先敬我,而要先拜謝天地才是。"顏回說:"不,這些飯無法敬天地,我已經吃過了。"這下孔子可逮到了機會,板著臉道:"你為何未敬天地及恩師,便自行偷吃飯?"顏回笑了笑:"是這樣子的,我剛才掀開鍋蓋,想看飯煮熟了沒有,正巧頂上大梁有老鼠竄過,落下一片不知是塵土還是老鼠屎的東西,正掉在鍋裡,我怕壞了整鍋飯,趕忙一把抓起,又捨不得那團飯粒,就順手塞進嘴裡……至此孔子方大悟,原來不只心想之境未必正確,有時竟連親眼所見之事,都有可能造成誤解。於是欣然接過顏回的大碗,開始吃飯。
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一個公司、一個團隊,相互溝通是維繫團隊的一個關鍵要素。有什麼話不要憋在肚子裡,多多與人交流,也讓別人多瞭解自己,這樣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誤會和矛盾。在溝通中,注意自己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把尊重放在第一位上,不過於執著於自己的角度和看法,不排斥他人的意見。同時,溝通也不單單表現在語言文字上,同樣運用肢體語言和絃外之音,還可以運用多種媒介,比如郵件、簡訊、微信等,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反饋方式。
總之,我認為,人生實難,大道多崎。與人相處,抱著感恩惜福的態度,就會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