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陶行知說過:“只需要你心甘情願做你學生的學生,他們便能把你的思想青春留住,他們能為你保險,使你永遠不會落伍。” 新課程的開發,還教育以它本來的面目:自由、開放、活潑、創新。教育已擺脫了戴著腳鐐跳舞的束縛,現在是要求廣大教師重抖擻,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必須與時俱進,學習課程,深入生活,專心科研,及時反思,認識差異,開拓創新,繼承發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適應時代的呼喚,課改的潮流,真正成為育人的教師。 
         在新課改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更新教育觀念,放下過去那種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學生的“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的同學,學生的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現在的教師,挑戰與壓力並存。一方面,課程改革需要重新學習,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科技的發展,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豐富,師不如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包括向學生學習,和學生學習。體驗學習的過程,促進自身的成長。
         一、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備課 
         備課,從來都是教師的事,一篇教材在手,找資料。翻教參,寫教案,把教材琢磨透了在教給學生。教師就像覓食的老鷹,學生只要張嘴就行了。長此以往,教師累,學生厭。教師辛苦的勞動卻剝奪了學生自己尋找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剝奪了他們自己思考、求證、體驗的過程。違背了新課程自主、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參與老師的備課,請學生來幫助自己備課,蒐集資料,提出想法。
         二、 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 
          韓愈說:“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今天,學生學得知識已不全依賴教師。所以,教學中要善於和學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丟面子。有一次,在課堂上由於我的不細心,弄錯了一個題,下課時學生幫我指了出來,使我恍然大悟。我不由自主的對學生說:“你們真的比老師還細心,觀察的那麼仔細,思考的那麼周全,老師佩服你們,老師願做你們的“學生”,咱們一起成長。”從孩子們那稚嫩的面孔上,清澈的眼眸中,我感到了友善,感到信任。
         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的解放學生,解放學生的眼睛,創造他們觀察的機會;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他們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嘴巴,創造讓學生表達的機會;解放學生的雙手,創造讓他們動手的機會。
          陶老先生說過:“我們要跟學生學習,不願向學生學習的人,不配做學生的先生。”我們一定珍惜一切可學習的機會,虛心跟學生學,一面學,一面教,和學生一起成長。
         三、和學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就目前來說,教師的價值,全在於學生的成績。所以,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我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會提問,我感到欣喜;學生能自己主動閱讀,寫筆記。我為他高興;學生在運動會上獲獎,我為他歡呼;我學著做一個伯樂,為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喝彩;我學會欣賞學生在作業本上的漫畫,而不再聲色俱厲地指責;我試著和他們一起體驗學習的壓力,成功的喜悅。 
         在新課程自由、嶄新的天空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改變,改變學習的方式,改變思維的方式。為此,我願意學習,汲取,探索,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