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類畢業論文

  建築工程是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裝置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景觀建築學發展趨勢探析

  【摘 要】景觀建築學作為一門新起的行業,已經貫穿在建築以及人們生活中,並且無處不在。其不管是在環境保護和美學角度上都完美的詮釋了建築要帶給人們的舒適和安逸的理念。景觀建築學在原有建築學的基礎上更加的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相互協調的理念。它使人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加的優美,更加的環保。並且景觀建築學很好的將景觀學和建築學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完美的契合。本文所要講的是景觀建築學在當今社會上的發展趨勢,以及其所提倡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景觀建築學;發展;探析

  1、景觀建築學的設計理念

  景觀建築學是一個包括了很多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科。景觀建築學提倡的是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通過景觀建築師的設計完美的集合在一起。將人與環境結合在一起,從而能夠設計出一種天人相處融洽的關係,是景觀建築學主要的設計理念。並且,景觀建築師都是秉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設計的。

  1.1秉著尊重歷史文化的發展,建築師的設計理念要考慮在當地人文環境下的設計方式。

  譬如,我國的少數名族每個都有各自不同的風俗,也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所以景觀建築師在對於少數名族人群的設計時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個問題了。人們對於日常居住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在他們認為居住環境越好就代表該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為高,就越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景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在對於如何將環境和人們聯絡起來的方面,景觀建築學是目前唯一一個具有相關知識的學科。所以,隨著人們對於環境,文化的越來越重視,景觀建築學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1.2在設計建築物的時候,不管是景觀建築學還是其他建築學方面都會首先考慮該設計是否具有可持續的發展,是否符合生態學的觀念。

  並且建築師在設計的時候也都會保留原來地區所本來就存在的景物,同時設計師也將該地區原有的生態環境與其所做的設計進行統一化,以達到相互和諧的效果。最好的設計就是跟隨自然的腳步,將自然與設計物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將可持續發展進行到底,將本地的自然環境最大化的利用起來等一系類的方法都是設計師在進行景觀建築設計時候需要做到的事情。景觀建築學主要是以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的設計理念。其主要倡導的是用自然社會中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單單憑藉人工建造的事物來渲染建築物。

  不管是在景觀建築學還是在其他方面,多數都是倡導以人為本這個概念。就目前社會,人類是佔有主導地位的。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主要是要考慮到人們對於這個設計的認可度和人們是否能感到舒適。有些設計儘管外觀設計很美,靈感也十分的不錯,但是如果違背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就算再好看的事物最後都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再者,如果一個美麗的事物將其放在了不屬於它的地方,那麼到頭來,不管是那邊的環境還是那邊的人們都接受不了該事物的存在,最後其命運也不過是放置一旁或者被拆除。從上我們能夠看出,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將生態與人文結合在一起,光有好的事物是不行的。要將好的設計和地方特色及地方景觀結合起來,這樣就算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了。

  2、景觀建築學的發展

  景觀建築學是一種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它不僅加強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聯絡,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建築本身的特性。

  2.1景觀建築學在今後的發展中對於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十分的重大。如今,隨著人類不斷地過分開採和規劃,自然環境已經支離破碎,自然的資源也都面臨著耗盡的危險。因此,人類開始對資源的重複利用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這就為景觀建築學指引了一條新道路。其中不乏有很多著名的設計師已經開始將這一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去了。他們大膽創新的思維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響。

  2.2景觀建築學在各個地區的發展。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色,每個地區的自身環境也都是有差別的。景觀建築學在每個地區中的發展主要是在保持原有地區特色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合理的進行相應的開發工作。以達到該地區在自然及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條件下,該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提升。同樣,這樣的舊址改造的例子也有很多,並且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多數的設計師都是利用該舊址所能夠創造的利益,將其改造成更加符合當代社會的一個建築,也能為社會創造美好的景觀。

  2.3景觀建築學對人們居住區的影響。其實在景觀建築學的理念下追求的是中人與自然樸實無華的相互協調的一種理念。但是,當今社會人們過於追求外在給人的一種奢華的感覺,卻忽略了景觀建築學真正的含義。這種被扭曲的景觀建築學帶給人們的不再是一種溫馨,舒適的感覺,而是一種人類社會心理的陰暗面。因此,在我國居民區成功建造並且完美的例子並沒有很多。但是,在國外這種例子卻比比皆是,其中“水景住宅”這一成功的小區完美的詮釋了化廢為寶的理念。其將設計師所要體現的觀念都很好的展現出來了,將古樹,人們與建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給人們一種溫馨的感覺。

  2.4景觀建築學在城市公共建築中的發展。一個城市的公共建築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因此,我國在對於城市公共建築的建設上具有嚴格的要求。城市公共建築要求全方位的聯絡,不管是在人文,城市綠化以及交通方面。一個良好的城市公共建築能夠讓人們對於該城市的印象深刻。

  2.5景觀建築學在垂直景觀中的發展。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原有建築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垂直城市設計這一理念就被提出來了。因此,更多的摩天大樓被建造出來了,而且到目前為止,高層建築在城市中到處都是。而且對於高層建築的設計更是五花八門。這些設計都對景觀建築學的以後發展趨勢奠定了基礎。

  3、總結

  目前,景觀建築學擁有一個快速發展趨勢,對於人才的渴求也越來越明顯。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外表美觀但是缺乏實質性東西的設計。因此,我們能夠看出,景觀經濟學不光光是美麗的化身,它是要在美的基礎上給予實質上的肯定。那些缺乏實質的設計也讓我們明白了現今景觀建築學真正價值的缺少。景觀建築設計師應該將這一學科的靈魂,即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輝煌.小議當代景觀建築學的設計之路[J].山西建築,2010,1,2003.

  [2]季嵐.景觀建築學發展趨勢的思考[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5,2805.

  [3]劉濱誼.走進當代景觀建築學[J].時代建築,1997,9,1803.

  [4]孫麗平.淺談景觀建築學[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1,30132.

  [5]焦宇靜.景觀建築與景觀融合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2,9,817.

  [6]範建紅.基於地域文化的景觀建築學發展思考[J].2010,2,1501.

  篇2

  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發展探討

  摘要:對智慧建築的出現與發展進行論述,指出“節能、環保、健康”已成為智慧建築所必須具備的新的時代特徵。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在於更充分地利用智慧系統來構建綠色建築,發揮智慧科技在節能和減排以及環保中的作用。最後指出了綠色建築與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將成為建築發展的必然方向。

  關鍵詞:智慧建築;綠色建築;節能;環保

  智慧建築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辦公方式,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舒適。在新時代背景下,典型的智慧建築已不能滿足當代人對綠色、環保、節能的最新追求,為實現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智慧建築中體現綠色和節能。為此,筆者試從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出發,對其程序進行論述,對其發展進行展望。

  1智慧建築的出現與發展

  智慧建築的概念最先在國外出現,這個概念的產生得益於數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智慧建築是資訊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正是基於20世紀80年代的資訊化發展,智慧建築的概念應運而生,並且很快地,這一概念投入實踐。在1984年1月,美國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慧大廈,在這裡,建築的使用者無需準備複雜的裝置,便可享受語音通訊、文書處理、電子郵件、資料檢索、市場情報等多項服務。此外,大廈還實現了由計算機系統智慧控制的空調、防火、防盜、配電、供水自動化系統,劃開了建築設計新的篇章。

  在我國,智慧建築起步較晚,在9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國《智慧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報告,這也是我國智慧建築起步的開端。在此之後,在改革發展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90年代中後期逐漸出現了很多以“智慧建築”為標籤的建築物,雖然有很多建築實際上僅是以此為噱頭,但是在這個時期也發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慧化功能的建築物,也為我國智慧建築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智慧建築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生存的環境更為便利、舒適。但是作為建築,其始終是能耗大戶,為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21世紀的智慧建築發展更多地偏向了綠色與節能。這一點從我國對於智慧建築的定義也顯然可見,在《智慧建築設計標準》GB/T 50314-2000將智慧建築定義為“以建築為平臺,兼備建築自動化裝置BA,辦公自動化OA及通訊網路CA,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築環境。”但在隨後的幾年,國家對該標準中智慧建築的定義進行了修訂,新標準GB/T 50314-2006將智慧建築定義為“以建築物為平臺,兼備資訊設施系統、資訊化應用系統、建築裝置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築環境”[1]。可以看出,在新修訂的智慧建築定義中,添加了“節能、環保、健康”的概念,由此,智慧建築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

  2智慧建築中的綠色與節能

  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概念最早源於綠色建築的理念,在綠色建築的理念裡,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環境負荷下,構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適的建築空間,達到人、自然與建築的和諧統一。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在於,不侷限於用智慧系統管控建築設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慧系統來構建綠色建築,發揮智慧科技在節能和減排以及環保中的作用,以“智慧”服務“綠色”,使得建築擁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續的生機。

  近年來,智慧建築設計中通常會考慮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同樣地,綠色建築的設計裡也會涉及很多智慧化技術和資訊自動化技術,正是兩者相互滲透的關係使得智慧建築具有了綠色與節能的屬性。一般地,智慧建築中的綠色與節能主要體現在:對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的利用等;智慧暖通空調系統,如區域熱電冷三聯供系統、變頻空調系統等;智慧室內環境控制,如室內照明控制,隨環境、溫度、溼度自動調節的呼吸牆等;智慧的給排水系統,如對泵類裝置根據需要的智慧調速、雨汙自動收集和分離、汙水的一體化處理裝置等。可以說,智慧建築的綠色與節能並非簡單的建材和新裝置的組合,而是在它們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體現出綠色建築的功能特點。為體現出綠色建築的功能特點,就必須對智慧建築進行恰當地管理,使建築系統中的環境、生態、能源、建築結構、電器、裝置、通訊、網路等管理相互協調,以實現綠色環保的最終目標。

  3建築發展的方向——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

  所謂綠色建築與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即是將智慧建築的設計方法和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以“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核心,通過智慧化手段與綠色理念的融合來實現人、資源、環境三者的最優化發展[2]。

  通常,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所形成的建築被稱作綠色智慧建築,對應綠色智慧建築,其所使用的技術被稱為綠色智慧建築技術[3],常見的包括:節能技術、節地技術、節水技術、節材技術以及智慧化裝置及技術。實際上綠色智慧建築技術在我國已有多處應用的例項,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鳥巢”,迎合綠色奧運的口號,體育場使用了地源熱泵,可以從土壤中吸收能量,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貯的冷量向鳥巢供冷,冬季吸收土壤中蘊涵的熱量為鳥巢供熱。又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水立方”,膜結構等相關技術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實現一天中絕大部分在封閉的場館中利用自然光進行照明,大大的節省電力能源;同時在“水立方”,3萬m2的屋頂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相關資料顯示,該雨水收集系統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當於100戶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因此這種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築對於北方缺水地區尤其適用。

  此外,將綠色智慧建築技術用於原有建築的改造也是今後建築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如廈門中銀大廈節能改造專案,在對原大廈的能源改造中,首先對技術落後的2臺冷水機組和4臺水泵進行更新,提高執行效率;其次,重置了冷凍水溫度以符合預期冷凍負荷;再次,採取了控制通風的先進控制策略;而後,對風機和水泵進行變頻改造;進行了夜間回設,夜間操作迴圈使HVAC裝置在無人期間保持區域級管理實現節能;再而後,通過樓宇裝置監控系統實現對水泵和冷卻塔風機的開啟、執行監測,水流量根據實際負荷進行自動化調節;最後,對照明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據瞭解經改造後,該大廈每年可節電近95萬千瓦時,省電達30%,為國內同類型的公共建築利用綠色智慧建築技術進行節能綠色改造提供了借鑑。綜上所述,在今後,綠色建築與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必將成為建築的發展方向,也只有這樣,人們對於綠色生活以及節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滿足。

  參考文獻:

  [1]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慧建築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2]李南,李湘洲.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的一體化發展[J].建材發展導向,20104:26-29.

  [3]申唐,毛賢君,張天巨集.綠色智慧建築新技術發展應用[J].江蘇建材,2009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