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待人的名言名句警句

  得到真正友誼的關鍵在於真誠待人。閱讀並學習,讓真誠之心撞出和諧之花吧!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希望你喜歡!

  最新篇

  1 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 行必誠,言必信;法必依,治必嚴。

  3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4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5 一言九鼎重千秋。——陳毅

  6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

  7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巴爾扎克

  8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羅素

  9 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

  10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11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12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13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14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15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喬叟

  16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17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18 一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19 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20 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精選篇

  1 謙虛其心,巨集大其量。——王守仁

  2 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

  3 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法盧梭

  4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申涵光

  5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孟子

  6 誠摯坦然的態度要比處處防範他人的態度有益得多。——美國羅傑斯

  7 慎慮無後患。——亨德爾

  8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要純潔公正;說話也要如此。——美富蘭克林

  9 真正的蒙味主義並不去阻止傳播真實的、明白的和有用的事物,而是使假的東西到處流行。——歌德

  10 虛驕自大者敗之媒,卑飛使用翼者擊之漸。——康有為

  11 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諾言。——蘇瓦。阿扎耶夫

  12 虛偽是醜惡向美德的一種進貢。——拉羅什富科

  13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14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5 固然我有某些優點,而我自己最重視的優點,卻是我的謙虛。——孟德斯鳩

  16 一個人要表現最高的真誠,就必須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印度泰戈爾

  17 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誰要是算計朋友,等於自己欺騙自己。——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18 處事最當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最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亦當以慎重處之。——無名氏

  19 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20 對於心地善良地人來說,付出代價必須得到報酬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侮辱。美德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形式。——紀德

  經典篇

  1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英莎士比亞

  2 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魏徵

  3 質樸卻比巧妙的言詞更能打動我的心。——英莎士比亞

  4 一顆好心抵得過黃金。——莎士比亞

  5 強辯者飾非,謙恭者無爭。——林逋

  6 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劉向

  7 我們在夜裡固皆知道有晝,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陸,但只是“知道”而已,不是“實感”。——豐子愷

  8 謙遜是反省的最高貴的收穫,它建立起對抗驕傲的防線。——溫剎斯基

  9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10 謙讓是身體的良心。——巴爾扎克

  11 同王公於堂皇中顯渺小,賢達則在謙虛中見偉大。——雪萊

  12 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誰要是算計朋友,等於自己欺騙自己。——奈及利亞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4 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誠的日積月累;信任的崩潰,一句謊言就夠。在保持和重建信任的過程中,能不能首先要求中國的文化人保持真誠,能不能要求我們的文字保持真誠?——楊瀾

  15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魯迅

  16 當一個人不僅對別人、甚至對自己都不會有一絲欺騙的時候,他的這種特性就是真摯。——俄柯羅連科

  17 鋤一惡,長十善。——《宋史·畢士安傳》

  18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宋楊萬里

  19 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

  20 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