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總結

  城鄉醫療建立一套滿足我國醫療救助工作需要並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是實現政府對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執行的調控和科學管理的關鍵。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一

  一、我區城鎮居民保險擴面工作現狀:

  09年市局下達我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累計繳費任務11.79萬人,目前全區累計參保繳費7.95萬人,完成累計任務67.45%。09年市考核口徑由參保人數調整為繳費人數,全區目前參保11.82萬人,繳費7.95萬人,未繳費3.87萬人。從上半年新增參保繳費情況看,我區僅新增繳費4220人,僅增長4個百分點,下半年的任務比較重。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兌現考核尚未到位。市勞動保障雖已下達09居民醫保任務指標,但市政府勞動保障工作會議未開,市區兩級政府考核體系尚未建立,造成區政府無法對各街道辦事處下達任務書,任務不能層層分解。另08年市政府居民醫保兌現資金一直未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街道、社群工作人員積極性。

  2、任務指標過重。我區總人口數與鼓樓相當,比泉山少10萬人,但09年市下達我區居民醫保任務覆蓋率要達到97.5%,而泉山、鼓樓的覆蓋率只有92%,在城區覆蓋率最高,覆蓋面接近飽和。

  3、擴面進度緩慢。上半年,全區新增參保人數4220人,僅完成淨增任務9.84%,完成任務艱難。

  4、行政村補助政策不到位。目前全區涉農行政村16家不包含大龍湖辦事處13個行政村總人口4.08萬人,現參保繳費1.9萬人,佔總人數47%。潘塘辦事處四個行政村、大郭莊辦事處2個行政村未出臺補助政策,翠屏辦事處三個行政村、大郭莊辦事處下河頭村沒有續保補助。已經實施補助政策的行政村,由於補助範圍不廣、標準不高等原因,村民參保覆蓋率最高子房辦事處建國村達82%,最低的大郭莊辦事處上河頭村僅28%。

  5、市屬學校參保工作進展緩慢。市屬學校學生09年的續保率僅為50%。市屬學校不重視,尤其是中專、技校,推進難度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6、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力量薄弱。目前勞動保障平臺僅一名工作人員,承擔著就業、退管、監察、醫保等各項勞動保障工作,服務物件的廣泛性和服務內容的不斷拓展,更凸現了社群勞動保障經辦能力明顯不足。

  7、宣傳力度不大。今年上半年,我們採取廣場宣傳、入戶宣傳等形式進行居民醫保的宣傳,由於人手、資金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造成宣傳力度不夠,宣傳範圍不廣。

  8、區級無經辦機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全部納入市考核指標,區勞動局承擔著大量的工作。全市其它區都相應成立了區級醫保經辦機構,我區至今無經辦機構和人員。

  三、工作對策:

  1、強化行政推動。徵繳擴面工作面廣量大,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強化行政推動,強力推進。區委區政府要建立擴面徵繳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要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徵繳擴面工作情況,及時研究、協調擴面徵繳工作中的問題,變臨時性、突擊性工作為制度化、長效化運作。

  2、行政村建立長效機制。全區16個行政村要達到95%的覆蓋率,各行政村要擴大補助範圍、提高補助標準,提高村民的參保積極性。

  3、抓住工作重點。城區各辦事處要加大對轄區的大市場、外來流動人口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區居委會的輻射力度,調動社群主任、樓長、退管組長等社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登門入戶宣傳動員。

  4、加強宣傳引導。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勞動局牽頭,以辦事處為中心開展各類大型廣場宣傳活動,做到每月有活動,每場有實效。二是突出典型事例的宣傳。對轄區內重病、大病等有保障需求的人員,進行排查摸底,上門入戶進行政策講解,提供現場辦理服務。注重強化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宣傳已參保居民享受待遇的典型事例,講例項、算細帳,增強宣傳效果。三是拓寬宣傳渠道,突出宣傳重點。

  5、成立醫保經辦機構。成立區級“醫療保險處”,增加編制,配備兩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

  6、充實基層工作力量。社群勞動保障站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工作人員,區、辦事處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提高隊伍綜合素質。

  7、加大基層工作經費投入。目前,區、辦事處、社群醫保工作均無經費來源,而宣傳、培訓、裝置投入等工作急需專項經費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建議區政府將醫保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每年給予解決醫保專項經費10萬元。

  四、請區政府幫助解決的相關工作

  1、區政府召開各辦事處主要領導排程會。

  2、區政府召開各行政村書記會議,要求全部制定補助政策以及補助資金的及時到位。

  3、成立雲龍區醫療保險辦公室,增加編制,配備人員。

  4、加大工作經費投入。

  09年市下達養老保險擴面任務1.05萬人。任務下達後,我局經過認真分析討論,對今年企業參保考核辦法進行調整,採取了對各責任單位新開戶企業參保指標進行考核,原開戶企業自然增長參保人數不計入考核內容。

  因考核口徑的調整,今年下達給各責任單位任務相對減少,總計下達任務為5750人,佔總任務54%。新考核辦法的的執行,進一步挖掘了我區參保資源,擴大了參保企業總量,上半年,全區新增參保企業 家,比去年同期提高 %。但從目前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全區養老保險擴面工作仍然面臨較大壓力與困難。

  1. 全區擴面整體工作滯後。1-6月份,全區完成任務29.8%,位於城區第三,落後於泉山、九里。

  2. 各責任單位工作進展緩慢,排名第一的辦事處也僅完成任務30%,距序時進度相差20個百分點,最差的辦事處僅完成全年任務8%。

  3.清理空掛戶抵減當期完成指標幅度較大。今年市勞動局首次將清理歷年繳費空掛戶與當期擴面掛鉤考核。我區1-6月份,清理空掛戶抵減當期完成指標214人。

  二、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各責任單位主觀重視程度不夠。因市、區兩級勞動保障工作會議尚未召開,08年獎勵資金無法兌現,09年度各責任單位勞動保障任務指標沒有正式下達,造成各責任單位存在等待觀望現象。為了推進工作,我局在6月份已將全年任務以討論稿形式下發,但仍未引起各責任單位重視。部分辦事處重視程度不夠,任務尚未分解、轄區資源底數不清,方法措施不得力,工作排程不及時等現象依然存在。

  2.任務指標重、轄區資源少,增加了我區擴面工作進位爭先的難度。09年度各區任務:泉山1.1萬人、雲龍1.05萬人、鼓樓0.55萬人、九里0.35萬人、賈汪0.45萬人。各區人口數:泉山49萬人、雲龍29萬人、鼓樓23萬人。各區企業數:泉山區企業8000家,雲龍區4000家,鼓樓區 家,九里區 家。

  3.市局考核體制調整造成擴面增幅緩慢。養老保險“兩個抵減”抵減當期未交費人數、抵減清理空掛戶對任務完成造成影響。上半年我區因以上原因抵減當期任務411人,佔完成總數12%,其中當期未交費抵減 207人,清理空掛戶抵減204人。

  4.勞動保障工作基層工作力量薄弱。目前,勞動保障工作重心逐步下沉,就業、養老、醫療、監察等大量勞動保障業務都由一名社群協理員承擔。各社群協理員的業務能力、素質亟待提高。部分社群主任對勞動保障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不能有效地進行傾斜幫扶,造成基層社保工作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5.勞動監察執法力量薄弱。近期,在區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我局加強了勞動監察隊伍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但區級勞動監察執法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對勞動監察執法的認同度有待提高,勞動執法難度依然存在。

  三、工作對策:

  1.召開上半年工作排程會。

  2.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7月份,我局抽調9名工作人員,分成三個監察執法小組,對轄區企業開展養老保險擴面專項執法檢查。

  3. 加強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勞動保障工作進展,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爭取配合和幫助。

  4.對轄區連鎖企業開展調查摸底,爭取協調市局按轄區劃分參保範圍。

  5.逐步將轄區省部屬企業外聘人員納入我區勞務代理範圍。

  6.加大對宣武市場、天橋市場、升輝裝飾城、上海國際服飾城等人員密集場所,新興寫字樓、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場所和居民小區養老保險擴面宣傳力度,印發擴面宣傳資料。

  7.以確保繳費為目標,查漏補缺。針對今年市、區兩級考核體系的調整,組織各辦事處、社群對歷年養老保險擴面工作中只參保不繳費的人員進行全面排查,要求各責任單位分片包乾,責任到人,採取先易後難的辦法,分類推進。目前,我局已將各責任單位歷年擴面的養老保險未繳費人員、轄區未參保企業名單全部梳理分解到責任單位,將清理情況與當期任務進行同步排程、同步考核。

  8.進一步加強協調力度。首先加大對各街道辦事處的排程和督促力度,其次加大對轄區單位的聯絡和服務,同時加大與市局各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絡,充分利用上級部門的有利條件,並採取有效措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做好勞動保障各項工作。

  9.積極探索行政村村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辦法。

  四、請區政府幫助解決的相關工作

  1.鑑於目前泉山、鼓樓、九里已由區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召開勞動保障工作會議,懇請王區長召開我區勞動保障工作推進會。

  2.加大對各辦事處考核獎勵力度。建議區政府將養老保險考核獎勵標準由去年每擴面一人獎勵20元,提高到30元。

  3.提高綜合考核養老保險工作分值比例。由於養老保險在勞動保障工作中推進難度較大,建議區政府將納入綜合考核勞動工作18分分值重新劃分,將就業工作由原定6分調整到4分,養老保險工作由原定2分提高到4分。

  4.繼續加大對勞動監察工作的支援力度。建議區政府為勞動監察工作配備專用車輛,以提高工作效率。

  5.增加對勞動保障工作經費投入。

  6.針對目前我區社群勞動保障隊伍力量薄弱的現狀,建議我區參照泉山區增配辦法,對管理退休人員500人以上社群,增配勞動保障協理員一名,工資渠道由區財政解決,待遇參照市局配備勞動協理員標準。據統計,我區目前管理退休人員500人以上有20個社群。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