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黨建心得體會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針對後勤員工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必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用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教育。下面是帶來的大學黨建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一:
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和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給高校後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後勤集團作為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在改革不斷深化的程序中,既要服務學校工作的大局,服務師生和教學科研工作,又要按企業化要求經營。如何適應新的形勢,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營造一個有利於深化後勤社會化改革的良好環境,提高黨建工作的效能,這是高校後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要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加強後勤集團黨的思想建設;堅持以提高戰鬥力為目的,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後勤集團黨的作風建設。後勤集團黨建工作要和後勤改革、管理、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中心,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證作用,主動探索後勤黨建工作的新路子,提出高校後勤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與舉措。為深化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
一、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黨建工作的特點
十年來,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後勤實體從原先的福利性、帶有事業單位特點的總務部門剝離出來,實行企業化執行,將經營服務職能承擔下來。客觀地講,高校後勤實體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高校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卻相對滯後。同時,在後勤社會化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後勤黨建工作也面臨一些新情況與新形勢,如何適應這些新的形勢,有針對性的在黨建工作中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後勤實體的各項改革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我們認真探索。
一高校後勤黨建工作滯後於高校後勤實體的發展
隨著高校後勤服務實體成建制的從學校行政系統中分離出來組建後勤服務集團,成為學校內部實現企業化管理的一個服務性單位,總經理負責制是企業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特色之處。高校後勤服務集團堅持“三服務、兩育人”的宗旨,它的主要服務物件是學校的師生。由於其特定的服務物件、特定的工作環境決定了集團在為學校服務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考慮以社會效益為重,並遵守教育規律;同時,在深化改革中,又要求對後勤實行企業化管理、加強經濟核算和注重經濟效益。後勤集團在改革程序中,也不斷的發揮學校品牌、學校市場等優勢,探索產權的多元化,並逐步按公司法的要求設立法人治理結構、採用董事會、監事會等管理模式。由於上述特點的存在,許多高校把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重點放在了行政機構的搭建和幹部配備,對黨建工作常常重視不夠,組織不健全,地位不明確,沒有看到黨組織在經營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引領保障作用,甚至忽視黨員骨幹在履行“三服務,兩育人”宗旨中的先鋒模範和表率帶頭作用。
二組織發展和黨員教育方式缺少創新
後勤實體的組織活動不同於教學單位或機關行政部門,常常僅限於集中開會、集體學習,完成上級佈置的活動內容,往往使黨建工作流於形式,缺少新意。後勤改革的不斷深入,勢必要求後勤集團大力提升人力資本,廣泛吸引各類人才,不斷探索新的用工形式,使後勤集團職工隊伍組成呈現出多樣化,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正式工、臨時工兩大類單一的形式,大量使用外聘員工。但由於傳統的黨員管理模式,使外聘員工中的黨員難以參與黨組織活動,形成了所謂的“口袋黨員”指組織關係裝在口袋裡,外聘員工中的組織發展和黨員教育存在模糊認識和困惑。
三開展組織生活難度大
由於後勤工作的特殊性,則要求後勤服務必須全員全程服務,即哪裡有師生,服務就要跟到哪裡,師生何時需要服務,後勤人員就應及時提供服務。因此,後勤黨員崗位分散,工作時間長,加之很多黨員位於工作一線,他們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務者,使集中活動或組織較長時間集體活動往往難以實施。
四員工隊伍發展壯大,但迫切需要黨組織的教育與引導
高校的擴招與擴建,帶來學生人數激增,也使後勤服務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後勤實體領導重視隊伍建設,如制定有關制度培養業務骨幹,招聘優秀大學畢業生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等等。但由於受職業特點、工資待遇等條件所限,農民工、下崗工人仍佔很大比重,和廣大教師、大學生相比,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學習接受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在後勤實體中有一批接受過職業教育的年輕同志經過鍛鍊,逐漸成為業務技術骨幹,視野開闊,思想活躍,迫切需要黨組織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與引導,使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充分發揮骨幹的模範帶頭作用。
二、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群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的基層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定,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力、促進和諧的作用。”高校後勤實體的黨組織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組織,日常工作中必須認真學習、深入貫徹、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高校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切實抓好後勤服務實體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建設,為推進高校後勤實體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組織保證。
一思想政治工作領先的原則
首先,後勤職工隊伍文化水平偏低,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個別職工甚至會受落後思想影響,其言行與高校教職工的身份不相適應。其次,後勤社會化改革,是對後勤管理體制的改革,部分校內在編職工在舊體制下形成的既得利益或調整,或消失,引起他們對改革的反對和抵制情緒,如果不加強思想教育,宣傳後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解除他們的思想包袱,就會成為後勤實體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後勤實體的黨組織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隊伍,及時宣傳黨的最新科學理論和高校後勤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通過身邊優秀黨員、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蹟,教育感化普通職工,增強他們的主動服務意識,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
高校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必須服務學校工作的大局,堅持後勤實體“三服務、兩育人”的宗旨,以全心全意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師生的實際工作為中心,努力促進後勤實體的健康發展。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按照既要與時俱進又要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之覆蓋到黨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工作機制,使後勤實體管理更加科學,體制更加通暢。
三與後勤實體發展相適應原則
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前,後勤黨建工作主要物件是學校在編後勤職工。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外聘員工在職工中佔絕大多數,
特別是《勞動合同法》施行後,“臨時工”也成為歷史名詞,許多高校選聘部分大學生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來,所有後勤實體的員工都成為了我們的黨建工作物件。這些新變化都要求後勤實體的黨建工作積極探索,不斷完善與此相適應的黨建工作機制。
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一努力提高職工思想政治覺悟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針對後勤員工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必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用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教育。在學習內容和形式上要不斷創新,開展適合他們群體特點的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緊密結合新形勢下後勤工作的特點和後勤員工的思想狀況,靈活開展思想教育,
不斷豐富思想教育載體,提高教育效果。
1、以主題活動促學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組織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有效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先後組織黨員和幹部職工到貴州遵義等地開展紅色之旅;參觀重慶市“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重慶直轄10週年”的展覽;結合教育部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的實際,在總支範圍內開展“迎評創優,人人爭優”活動,為迎評創優爭光添彩。通過上述活動,極大地增強廣大黨員和幹部職工的紀律性、組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激發了積極分子爭取入黨的願望,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與政治學習相結合。緊密結合後勤工作的特點和員工的現實思想狀況,我們選擇通俗易懂的內容,採取貼近實際的方式,靈活開展思想教育,
真正使黨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入腦、入心。我們先後邀請學校領導、機關部門領導宣講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把黨的最新科學理論傳遞到服務第一線,在集團內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3、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後勤工作就是為學校師生提供後勤保障服務,乾的都是平凡小事,做的都是重複性勞動,平凡到無人注意,重複到日久生厭。部分青年員工還會在與大學生的接觸過程中,因為文化水平、人生道路的差異產生自卑情緒和思想包袱。為切實加強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集團各級領導充分利用大小會議和其他渠道,將安全意識、服務意識融入到思想教育之中。認真開展職業教育,讓員工認識到後勤工作的特殊責任和使命,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組織發展、黨員管理和幹部培養工作中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1、創新黨員發展制度。高校後勤服務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在這個領域裡的員工的流動性和素質參次不齊,因此,我們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自身特點,創新黨員發展制度,“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
集團黨總支的組織發展工作始終圍繞中心工作,致力把“普通員工培養成工作骨幹,把工作骨幹培養成發展物件”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重點在“管理骨幹、業務骨幹和青年員工中發展黨員”的原則,將一批工作熱情高、管理能力強的業務骨幹放在重要崗位上鍛鍊,開展技能比賽,加強交流學習,將黨員發展工作與培養業務骨幹和管理骨幹緊密結合,促進黨建工作與集團中心工作共同發展。近幾年,在集團正式員工中先後發展了7名黨員。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後,後勤部門中的正式員工比例大大降低,人員組成中外聘員工佔了70%以上,他們多數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或者是社會人員。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政治思想覺悟不高,並且流動性比較大,這要求我們在黨員發展制度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對其中在校工作時間較長、符合發展原則的外聘員工作為培養物件,通過談話教育、交辦任務等形式,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教育、考察。現在已有多名外聘員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的外聘員工已光榮加入黨組織。
2、健全黨員管理制度。由於後勤員工中很多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或者社會人員,黨組織關係在當地基層黨組織,為解決這部分同志的管理問題,我們主動出函與對方的基層黨組織聯絡,確認身份後的流動黨員,將他們按部門分派到各黨小組中去,與正式黨員一起過組織生活,黨支部還不定期組織流動黨員召開民主生活會,讓他們多交流經驗、互相學習提高。
3、加強幹部隊伍的培養。事業興衰,關鍵在人。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戰鬥力、凝聚力和創新力。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師生們對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要培養和儲備一批現代化的管理人才。我們將支部建設與行政部門工作相結合,考核指標與部門工作執行情況、與黨員崗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培養
“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管理人才,積極向學校推薦和輸送了一批幹部。
三精神文明和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社會穩定看高校,高校穩定看後勤”,後勤在校園和諧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集團黨總支通過加強對工會等群團組織等領導,做好維護員工權益、改善工作環境、豐富員工生活、解決員工困難等工作,使得團隊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於後勤工作的順利開展。黨組織是員工群眾思想上的教育者,政治上的依靠者,權益方面的維護者。我們始終同員工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絡,幫助員工們行使好各項權利,努力把員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關心員工生活,傾聽員工群眾的呼聲,瞭解員工疾苦,為員工群眾排憂解難,使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樹立和培養後勤新風尚,贏得員工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價值觀和員工的行為準則,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通過一系列企業文化活動,提升企業形象、樹立企業品牌,使得高校後勤能夠真正立足高校、面向社會,成為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企業,這也是高校後勤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黨建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與氛圍,這也是加強黨建思想工作的重要方向。我們有針對性地提出高校後勤能長期堅持的一系列文化準則,同時加強員工的培訓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增強服務意識,並使得每一個員工都能明確認同這種文化的目標。
四政治核心作用和廉政建設中的創新思路與舉措
作為後勤部門的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其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貫徹落實發展觀,為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和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巨集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後勤保障體系。高校後勤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學校中具有先行和保障作用。公益屬性和經濟效益並舉的特殊性決定了黨組織必須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面對一系列新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黨組織充分發揮導向、激勵、協調作用。我們始終堅持後勤改革的正確方向,在學校迎評創優、提高教學質量、申博和學科建設、及大學城建設等重大工程和構建和諧後勤等項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真正為行政工作保駕護航。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說:“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到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高校後勤黨組織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完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涉及“人、財、物”管理方面的具體制度,構建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
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好集團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從端正黨風著手,結合工作實際,建立一套反腐倡廉機制:建立定期學習制度加強理想信念和紀律教育,促進後勤幹部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紀律法制觀念,做遵紀守法和廉政勤政的模範;建立幹部彙報制度,中心經理及部門負責人定期向集團總支彙報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使集團幹部時刻繃緊反腐倡廉之弦;建立監督制約制度,大宗物資實行招標採購,完善集團政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職工、師生和紀監部門的監督。經過集團全體黨員、幹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後勤集團黨總支獲得了學校首批黨風廉政建設示範單位的光榮稱號。
總之,加強高校後勤黨建工作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黨建工作達到凝聚人心、鞏固思想、加強管理的作用。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是一種新生事物,在開展後勤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思路,才能在改革中引導高校後勤事業的健康、穩步發展,為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的校園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