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園地

  通過,要在建立、完善落實重大專案、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使我們的各項工作真正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我們黨歷來重視抓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學習,這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改革開放伊始,黨中央就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這是由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決定的。

  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中,有些是老問題,或者是我們長期努力解決但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或者是有新的表現形式的老問題,但大量是新出現的問題。新問題每時每刻都在出現,而且多數又是我們過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現這樣的狀況,是由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引起的。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不論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還是改變了表現形式的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

  實現黨的提出的各專案標任務,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我們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遇到了種種艱難險阻,我們的事業成功都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鬥取得的。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想順順當當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見,在今後的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還會不斷出現,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

  從總體上看,與今天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們的本領有適應的一面,也有不適應的一面。特別是隨著形勢和任務不斷髮展,我們適應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適應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重任務。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注意到“本領恐慌”問題。當時,黨中央曾明確指出,我們的隊伍裡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我們現在是不是也面臨這樣一種狀態呢?我看是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願望,也有幹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由於不懂規律、不懂門道、缺乏知識、缺乏本領,還是習慣於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幹盲幹,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但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願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這就叫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我看這種狀態,在黨內相當一個範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週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因此,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

  正是從這樣的戰略高度出發,黨的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任務。把學習型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學習是前提,學習好才能服務好,學習好才有可能進行創新。既然我們都是領導幹部,都擔負著黨和人民交付的職責,就要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從這個角度講,領導幹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否則,“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勇氣可嘉,卻是魯莽和不可取的,不僅不能在工作中開啟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的危險。

  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偉大而波瀾壯闊的,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因此,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學習有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知識的學習。

  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幹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這個任務,今天依然很現實地擺在我們黨面前。只有學懂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領會了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方向,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不掌握這些,你根據什麼制定決策、解決問題呀?就很可能會在工作中出這樣那樣的毛病。各級領導幹部還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領導幹部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裡手、內行領導。各種文史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領導幹部還應該瞭解一些文學知識,通過提高文學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學素養,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總之,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領導幹部學習,要正確把握學習的方向。忽視了馬克思主義所指引的方向,學習就容易陷入盲目狀態甚至誤入歧途,就容易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無所適從,就難以抵禦各種錯誤思潮。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領導幹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戰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歷史教訓大家都要引為鑑戒。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並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領導幹部要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幹中學、學中幹,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誇誇其談、陷於“客裡空”。

  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領導幹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就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裡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習要善於擠時間。經常聽有的同志說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鬆學習的理由。中央強調要轉變工作作風,能不能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這也是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群眾說,現在,有的幹部學風不濃、玩風太盛。這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貽誤工作、貽誤大事的!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學習需要沉下心來,貴在持之以恆,重在學懂弄通,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領導幹部一定要把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飢似渴地學習,哪怕一天擠出半小時,即使讀幾頁書,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

  總之,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篇2

  同志們放下繁忙的工作來到中央黨校,主要任務是學習。重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還要學習做好工作需要的其他知識,包括歷史知識。今天,我主要就領導幹部要讀點歷史談一些體會和認識,和大家交流。

  一、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並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彙。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求學時期就曾說過:讀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說:你要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絡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程序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一貫倡導領導幹部要讀點歷史,要善於運用歷史知識。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1944年,在中國革命迅速發展、抗日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他高度評價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區重印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們引為鑑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新中國建立以後,毛澤東同志多次向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發出學習歷史的號召,強調要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特別要了解和懂得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鄧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視學習歷史和借鑑歷史經驗。他把了解和懂得歷史看作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明確指出“總結歷史是為了開闢未來”,反覆強調“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和中央領導集體一起,領導全黨總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一整套方針政策,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為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指明瞭正確方向。

  同志同樣高度重視歷史和歷史經驗的學習與運用,多次強調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幹部要注意讀史,高階幹部尤其要帶頭這樣做。他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發展,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幹部,如果不瞭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

  黨的十六大以後,胡錦濤同志對重視學習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有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註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幹部和人民。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他強調:“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

  回顧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與運用,善於從不斷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中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和正確道路,這是我們黨90年來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領導幹部讀點歷史,有助於提高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修養,有助於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歷史記述了前人積累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記述了他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記述了他們經歷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驗教訓,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結合領導幹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鑑,或者引為警戒,這對於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我們的工作,是會大有助益的。我們的領導工作綜合性、系統性強,要求領導幹部學習多方面知識,其中歷史知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不少領導幹部,基本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知識和基本的文化知識、工作經驗都是具備的,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和中外歷史知識還缺乏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哲學是人類的智慧之學,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所以,各級領導幹部要注重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對歷史的學習。領導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通過學習歷史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為開闊,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大為提高,使自己的領導工作水平不斷得以提升。

  二、領導幹部學習歷史,要學習中國歷史,瞭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

  古老的中華文明早已聞名於世,它與古代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並稱為歷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埃及、兩河、印度三個地方的古代文明後來都中斷了,唯有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一脈相承、從未中斷,一直延續到今天。幾千年來,我國流傳下來的各種歷史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其豐富和完備的程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相比。這是中華文明特有的重要標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所處的崗位職責不同,對中國歷史的學習會有不同的具體需求,但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鑑今的道理都應該懂得,都應該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自覺地學習歷史。

  我們要學習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中,中華民族曾受過無數來自內部的矛盾與衝突和來自外部的挑戰與威脅,如自然災害、社會動盪、王朝更替、外部入侵等等,但中華民族卻一次次戰勝災難,一次次渡過難關,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以不斷鞏固和發展。究其內在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產生和形成了為整個民族共同認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良傳統。比如崇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中國先賢在對待民族、邦國的關係上,倡導以“協和萬邦”即和平共處為邦交原則,以“天下大同”即共同社會理想為追求目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過程中,各民族之間有矛盾衝突更有交流融合,在衝突和融合中關係越來越密切,成為民族關係的主流。從先秦到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千百年的交流融合,使得各民族難分難解,終於形成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血脈相連、休慼與共、團結進步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又比如維護國家統一的優良傳統。歷代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源遠流長、根深蒂固。春秋時期,孔子修訂《春秋》,包含“大一統”思想。到了秦漢時期,“大一統”已成為當時政治思想領域中的主流。基於這種認識,各族人民都把維護國家統一看作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與責任。儘管在一些歷史時期也曾出現過分裂局面,但統一始終是主流。而且不論分裂的時間有多長、分裂的局面有多嚴重,最終都會重新走向統一。再比如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我們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這是中華民族積極進取、剛健有為、勇往直前的內在動力。古代神話中流傳的“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導的“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漢使蘇武的飲雪吞氈,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賦《離騷》、司馬遷忍辱而作《史記》等等,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我們學習中國歷史,就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髮揚光大。

  我們要學習和借鑑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既有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豐富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的深刻教訓以及由亂到治的經驗智慧;既有當事者對時勢的分析陳述,也有後人對前人得失的評論總結。可以說,在中國的史籍書林之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其中包含著許多涉及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的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等方面的經驗與教訓。我們學習歷史,要結合我們正在乾的事業和正在做的事情,善於借鑑歷史上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各種有益經驗。比如,中國歷史上,很多人主張“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主張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處治手段並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治理國家和社會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全面規劃。我們黨提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這方面的治理思想與經驗。又比如,中國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視人才問題。他們深深懂得“為政之道,任人為先”的道理,在選人用人方面留下了很多可取的思想和經驗,諸如知人善任、選賢任能,才兼文武、德才兼備,敬賢敬能、禮賢下士,訪求俊彥、唯賢是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避其所短、用其所長,勤於教養、百年樹人等等。還有孟子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韓非子說的“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其意是說優秀的治國理政人才,必須經過艱苦條件的磨鍊,必須具有起於社會基層的實際經驗,這些認識都說明了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我們強調在幹部選拔任用上要樹立重視基層的導向,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基礎陣地,注重選拔長期在條件艱苦、情況複雜、工作困難地方努力工作的優秀幹部,這既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有歷史經驗的借鑑。再比如,我國曆史上經過科舉制等途徑,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分為兩類:通才與專才。在治國理政中,通才任用於政務工作方面,專才則任用於事務工作方面。人才的培養任用應該分為政務、事務兩大類,並且應有不同的標準、要求和職責,培養、選拔的途徑和任用、考核的辦法也應不同。這個選人用人的歷史經驗,今天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們要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歷經磨難而不衰的中華文明,蘊涵著豐富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諸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頑強意志,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博大胸懷,修齊治平、治國安民的政治理想,“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執著追求,等等。在我國曆史長河中,許許多多先賢和仁人志士都對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闡釋。諸如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秋瑾的“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等等。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指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一代一代眾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實踐中,從中華民族傳誦千古的詩文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偉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會風尚以及那些治國理政的思想精華。我們學習歷史,就要學習和吸取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寶貴思想財富,從中獲得精神鼓舞,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領導幹部學習歷史,要注重學習鴉片戰爭以來我國近現代歷史和中共黨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歷史。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用“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我們偉大的民族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鬥,我們偉大的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業”這三句話,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了近現代中國170多年的歷史,高屋建瓴、要言不煩,為我們學習和把握中國近現代史提供了基本線索。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屈辱史、苦難史。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幾乎都侵略和欺凌過中國。他們憑藉堅船利炮,對中國發動一系列軍事侵略,製造眾多慘案,屠殺中國人民;他們迫使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司法、關稅、貿易、交通運輸等主權;他們在中國領土上設立租界,強行駐軍,扶植和收買代理人,培植親帝國主義勢力,控制中國政府;他們勒索賠款,搶劫財富,盜竊文物,控制交通口岸,對華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使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中國遭受如此欺凌,陷入如此境況,其根本原因就是毛澤東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歷史,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捱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土地上製造的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覺醒,增強了全民族的凝聚力。為改變中華民族屈辱的命運,中國人民以及他們的先進分子和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鬥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國家和民族不斷燃起新的希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啟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鬥爭的嶄新階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奮起革命,前仆後繼,竭盡全力,不愧為國家和民族的脊樑。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蓬蓬勃勃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浴血奮鬥的抗日戰爭和氣勢磅礴的人民解放戰爭,終於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並適時地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又領導人民進入了實行改革開放為標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我們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奮鬥。

  近代以來,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個歷史任務相互銜接,前者是後者的基礎。那麼,必須走什麼樣的道路、必須以什麼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必須由哪個階級哪個政黨來領導人民進行鬥爭才能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就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核心問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張爭論和較量的實質,是不同的歷史道路、社會發展方向之爭。實踐證明,封建官僚們進行的所謂自強運動和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的改良運動,舊式的農民反抗鬥爭,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國實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方案,都先後在近代中國一一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都沒有也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從近代中國波瀾起伏的歷史程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不觸動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根基的改良主義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各種方案嘗試全部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唯有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才使受盡屈辱、瀕臨危亡邊緣的中國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才向世人彰顯和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這裡我要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鬥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又造就了新的歷史輝煌。90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遇,不可逆轉地開啟了當代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我們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總起來說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推向前進的歷史,其所取得的成就與進步偉大輝煌,其所經歷的困難與風險也世所罕見。90年來,我們黨經歷並一一有效應對的困難、風險很多。比如:有效應對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面臨的極大危險,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大好局面;有效應對了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嚴重困難,經過長征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團結抗日;有效應對了1959年至1961年這三年的嚴重經濟困難,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有效應對了“”造成的內亂局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有效應對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強烈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奪取了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重大勝利;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所造成的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等。遇到困難和風險,勇敢正視、正確應對,攻堅克難、奪取勝利,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遇變不驚、知難而進、化險為夷、百折不回的奮鬥歷程,這也是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以能夠不為一切困難所嚇倒、不為一切風險所征服,而終能不斷地開創出一個又一個勝利局面、不斷地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歷史邏輯。我們黨90年來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各項偉大成就之所以震古爍今,正是因為它們來之不易。其中有危難之際的絕處逢生,有挫折之後的毅然奮起,有失誤之後的撥亂反正,有磨難面前的百折不撓,既充滿艱險又充滿神奇,既歷盡苦難又輝煌迭出。有困難、有風險、有危機、有曲折,都不可怕,關鍵在於要勇於面對,善於克服和戰勝它們。一旦戰勝了,就會峰迴路轉,光明在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共產黨人,正是從經歷和戰勝各種困難與風險中來歷練自己的勇氣、智慧和力量的。所以,我們學習黨的歷史,認識黨的光榮偉大,不僅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業績,而且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闢勝利道路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領導幹部在學習我國曆史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一些世界歷史知識。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絡。明朝末年,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發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強欺凌、被動挨打的境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會統治者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世界發生的巨大變化,拒絕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其他先進的東西。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教訓是深刻的。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當代中國的發展同世界的發展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無論是處理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還是處理對外開放中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放眼世界,具有寬闊的眼光。只有既從現實又從歷史兩個方面更好地瞭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外工作做得更好。

  最後,我還要指出一點,就是領導幹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而具有歷史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對所讀之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古鑑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實問題中發揮歷史知識應有的積極作用。

  篇3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總結今年的工作,謀劃明年的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很有必要。

  一、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領導工作和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絡,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儘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而又繼續勝利前進。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並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願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

  調查研究的過程,是領導幹部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經常走出領導機關,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各種形式和型別的調查研究,非常有益於促進領導幹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有益於深切瞭解群眾的需求、願望和創造精神、實踐經驗。現在的交通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領導幹部親力親為的調查研究。因為直接與基層幹部群眾接觸,面對面地瞭解情況和商討問題,對領導幹部在認識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間接聽彙報、看材料是不同的。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考、分析、綜合,加以系統化、條理化,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它的內在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本身就是領導幹部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的重要反映,也是領導幹部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領導幹部不論閱歷多麼豐富,不論從事哪一方面工作,都應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

  為什麼對領導幹部的調查研究,要強調“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呢?一是因為我們所肩負的任務是不斷變化的,原有的任務完成了,新的任務又擺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學習和調查研究。二是因為我們黨的領導幹部是要不斷地進行新老交替和不斷地調換工作崗位的,老幹部離開了領導崗位,新一批幹部上來了,老幹部學習和調查研究的經驗可以供新上來的幹部學習借鑑,但代替不了新上來幹部的學習和調查研究。領導幹部從一個地區和部門到另一個地區和部門,都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即便是回到曾經熟悉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也不能刻舟求劍,還需要重新調查瞭解新情況。三是客觀事物總在不斷變化,新矛盾新問題每日每時都在出現,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的形勢下,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也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和加強調查研究。

  應該看到,當前在領導幹部中,不重視調查研究、不善於調查研究的問題還是存在的。有的走不出“文山會海”,強調工作忙,很少下去調查研究。有的滿足於看材料、聽彙報、上網路,不深入實際生活,坐在辦公室關起門來作決策。有的自認為熟悉本地區本部門情況,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不敏銳,對形勢發展變化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應對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有的調研走過場,只看“盆景式”典型,滿足於聽聽、轉轉、看看,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凡此種種,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損害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形象。

  二、學習和掌握正確方法,努力提高調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做好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工作,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全面瞭解各種新情況,認真總結群眾創造的新經驗,努力探索各行各業帶規律性的東西,積極提供相應的對策,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

  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瞭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瞭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域性;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的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只有這樣去調查研究,才能獲得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領導幹部搞調研,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下去,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調研中可以有“規定路線”,但還應有“自選動作”,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隨機性調研,力求準確、全面、深透地瞭解情況,避免出現“被調研”現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

  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領導幹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現在有的幹部善於察言觀色,準備了幾個口袋,揣摩上面或領導的意圖來提供材料。很顯然,這樣的調查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確結論的。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調查瞭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有些幹部,不是不瞭解情況,也不是看不到問題,而是不願正視現實,不敢講真話,報喜不報憂。這些現象都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在調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不只是認識水平問題,而且是黨性問題。只有公而忘私,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在領導機關、領導幹部中,要進一步營造和保持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的良好氛圍,鼓勵如實反映情況和提出不同意見,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幹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堅決反對把黨內生活庸俗化。

  調查研究,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節。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從目前領導幹部開展調查研究的實際情況看,有調查不夠的問題,也有研究不夠的問題,而後一個問題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調查不研究,裝了一兜子材料,回來彙報一下寫個報告就了事;有的領導幹部連調研彙報也不聽,調查材料也不看。這種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不解決什麼問題的調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後一定要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覆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調查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運用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資訊網路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路調查等,並逐步把現代資訊科技引入調研領域,提高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證調查研究經常化

  我們黨有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在新的形勢下要大力弘揚。在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方面,我們黨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各級領導幹部自覺的經常性活動。

  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後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陳雲同志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這是很有道理的。決策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防止和克服決策中的隨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必須把調查研究貫穿於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式。該通過什麼調研程式決策的事項,就要嚴格執行相關調研程式,不能嫌麻煩、圖省事。對本地區、本部門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域性的問題,應堅持做到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後決策。提交討論的重要決策方案,應該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形成的,有的要有不同決策方案作比較。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臺,要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要在建立、完善落實重大專案、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使我們的各項工作真正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

  堅持和完善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調研工作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拿出對工作全域性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調研報告。為什麼要強調各級領導機關的主要負責人親自下去做調查,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呢?因為對各種問題特別是重大問題的決策,最後都需要主要負責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見由領導集體決斷,而主要負責人親自做了調查研究,同大家有著共同的深切感受和體驗,就更容易在領導集體中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意見,更容易做出決定。上世紀60年代初,為了度過當時國民經濟的嚴重困難,全黨同志就當時一些重大問題同時開展調研,尤其是各級領導機關的主要負責人都參與了調研,結果很快就形成了解決一系列重大經濟社會問題的正確決策,使困難局面迅速得到扭轉。那次全黨大調研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經驗。

  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的聯絡點制度。建立領導幹部聯絡點,是防止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這一制度,並注意總結經驗,不斷加以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始終關心基層聯絡點,關心聯絡點的群眾。到聯絡點調查研究,要真心實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過面對面交流,直接瞭解基層幹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同時,還可有選擇地開展蹲點調研。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是過去常用的一種調研方式,在資訊化時代依然是管用的。要注意選擇問題多、困難大、矛盾集中,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農村、社群、企業等基層單位,開展蹲點調研,傾聽群眾心聲,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