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建議書

  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是經濟社會發展之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建國以來,我們以佔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糧食浪費卻與日俱增,作為社會公民,我們應當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時值“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週”來臨,橫山縣糧食局、農業局、婦聯、共青團縣委聯合向全縣城鄉居民、糧食生產和消費者倡導開展“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節約一粒糧 我們在行動”的群眾性活動,併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泛學習節糧愛糧知識,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的新風尚。

  二、爭做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費;到食堂飯店就餐,提倡打包剩餘飯菜,以“光碟”為榮,以剩飯剩菜為恥,堅持“餐餐不餘、年年有餘”,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楷模。

  三、爭做節糧增收的示範者。積極改善糧食儲存、運輸條件,減少產後損失,推廣農戶科學儲糧建設工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全面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大文章,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爭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廣泛宣傳愛糧節糧的相關知識和減少浪費的措施,增強節約意識,影響和帶動生產和消費者及全社會加入到愛糧節糧的實際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新風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凝心聚力,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共創節約型家庭、節約型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篇2

  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是經濟社會發展之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穩步增強。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資源緊缺和耕地質量下降等問題呈加劇趨勢。同時,在糧食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環節存在大量損失浪費現象,每年損失浪費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糧減損工作,明確要求: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剎住。值此2014年世界糧食日和愛糧節糧宣傳週之際,我們向全社會倡議:從我做起,節約一粒糧。

  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愛糧節糧成為社會優良風尚。媒體將愛糧節糧作為經常性的宣傳內容,報道先進典型、曝光浪費糧食的行為。單位、企業等各類組織、機構採取適當方式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加強對大中小學生愛糧節糧教育,持續抓好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團日、隊日活動,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節糧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廣大幹部群眾把愛糧節糧作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內容。

  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做起,養成節約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廣泛深入開展“愛糧之家”和“節糧小竅門”評選活動,引導更多家庭精打細算、科學用糧,粗細搭配、注重營養、健康飲食,不過分追求米麵的“精、白、亮”。外出就餐不過度消費,剩飯剩菜打包帶回,杜絕餐桌上的浪費。

  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有企業以及廣大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公務接待、商務宴請等活動的節約措施,杜絕任何形式的食物浪費。切實抓好在全國大中學校開展的“光碟行動”、“文明餐桌”等活動,把學校食堂建成愛糧節糧的典範,引導幼兒園、託兒所和各類學校愛惜糧食、健康消費。單位食堂和各類餐館、飯店要認真執行配餐規範和用糧標準,堵住各種浪費糧食的漏洞。

  採取各種措施,減少糧食生產、流通、儲存、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引導和幫助農民做好糧食收穫和儲存,努力做到顆粒歸倉。流通和倉儲企業發揚“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科學儲糧、節糧減損的能力和水平。糧食加工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提高成品糧轉化率,延長產業鏈條,搞好原糧綜合利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努力使愛糧節糧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篇3

  同學們,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週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它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確定的。

  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個人當中舊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也許有的同學肯定會說:這怎麼可能呢?我們這裡一日三餐講究搭配,講究營養價值,雞鴨魚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但是隻要你們去查一查資料,多看一些新聞媒介,你們就會知道,在我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何談讀書上學呢?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三億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1000多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但是,在我們的同學中,卻普遍存在著浪費糧食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天早上在咱們校門口的垃圾箱內,有許多同學把吃剩的饅頭、油條、麵包丟在裡面;在學校吃飯的同學,也經常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在泔水桶內,這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粉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背古詩《鋤禾》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可以從這首古詩中可以看出糧食的珍貴。據統計,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國人均佔有糧食還不足400公斤,剛才我說了還有少數盆困地區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要繼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節糧宣傳週”裡,在以後的每一天,要開展愛糧惜糧,節約糧食的宣傳活動,要求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