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知識就是力量

  讀書會顯著提高人的素質。讀書的人視野更開闊,志向更高,看問題更全面,更深刻,在待人接物方面勝人一籌。下面是帶來的,僅供大家參考。

  篇一:

  “書籍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獲取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以讀書啟迪智慧,用智慧潤澤心靈,在讀書中我們感悟人生,感受生命的偉大,啟迪自己的智慧。

  人生這本書可能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樣優美深刻,不像詩歌那樣抽象晦澀,它的內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開水。但只要你細細品讀,這杯“白開水”會變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品讀人生,要先學會品讀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師長,甚至是每一位過客,都能給我們有益的啟迪。只要善於品讀,每個人都能給人啟迪,哪怕是無家可歸的乞丐,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品讀他人,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

  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品讀失敗與痛苦,不僅是品讀失敗的教訓,更是一種敢於面對的勇氣。品讀失敗與痛苦,是一種面對是一種感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品讀人生,還要學習品讀成功與喜悅。人生道路中既有荊棘也有鮮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讓人學會珍惜,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時,也讓人學會進取,不止步,不滿足,向更高的高峰發起衝擊。現在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幸福感卻大幅降低,為什麼?因為現代人忘記了品讀喜悅,忘記了珍惜幸福。品讀成功,正確認識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書,等待著人們親手去書寫,也等待著人們細細去閱讀、去品味。讀出的是忠誠,悟出的是偉岸。其中的每一句笑容與淚水,每一句成功與失敗,都會在反覆品讀中不斷潤色,不斷美化,成為顆顆璀璨的珍珠,成為我們畢生的寶藏。因為讀書,因為感悟,心靈才得以昇華,生命才得以昇華。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不讀書、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淘汰。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要想把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工作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更要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認真讀書、開闊視野,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品嚐作為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讀一本好書,我們就多一次與智者交流,讀一本好書,我們就少一次魯莽與困惑。我們都渴望人生精彩,我們都渴望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成功做人。面對複雜的社會,面對多元的知識,讓我們努力多讀書,多感悟,用理智擺渡人生。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但最終受益的還是你自己。

  讀書,是一條河流,穿過我們的生命,一點一點地給我們滋養,我們要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充實人生。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是吸納知識、陶冶情操、增長才乾的過程。讀書讓人生永不聽任命運的擺佈,把握自己,執著地走向夢想的天堂。堅持好讀書、讀好書,才能真正實現讀書好。做一個讀書人,就是做一個幸福的人。

  讀書是一種清福,這種境界被吳延康說得直白:“讀書身健即是福,種樹開花亦是緣。”好一個讀書人,好一片讀書的心境。我們不是哲學家,能從一滴水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參悟人生,但我們可以像吳延康這樣,靜靜地做個讀書人,在一片芸芸眾生裡感悟人生收穫快樂。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人生因閱讀而美麗,民族因閱讀而興旺,國家因閱讀而富強,讓我們共同攜手,為成就事業讀好書,為建設祖國讀好書,為奉獻世界讀好書,讓我們在書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讓書香伴隨著我們,為建設富裕、文明、秀美、健康、和諧的社會而努力奮鬥!

  讓我們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篇二: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文化的激增,我越來越感到知識含量的不足,文化底蘊的蒼白。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讀書是迫切的希望!但由於平時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一直沒有去讀。在教育局的“教師素質提高年”檔案的要求下終於實現了靜下心讀些好書的願望。

  早就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印象最深的就是,書中提出了一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的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藥的學生。到了中學就有一大批上課睡覺在校混日子等拿畢業證的學生。這個問題在蘇霍姆林斯基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在現在也一點也沒減少。在上學期我所教的班級中,就有許多滿分與個位分之差。說起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總是歸結為學生不用功,腦子笨,而沒有積極從自身上找原因。那麼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這是因為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 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學生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學校一直提倡的“即備教材又備學生”。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須對“材”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讀完之後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呢?在不同的班級,對不同的學生,提著相同的問題,留著相同的作業,考的是相同的試卷,做錯之後也不能及時個別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現實。學生不會,聽不懂老師講的課程,就會違反紀律,最終導致惡性迴圈,教師每天被學生折騰的心浮氣躁,筋疲力盡。

  怎麼樣才能從這樣的怪圈中解脫出來?我感到困惑。每天要面對這麼多的學生,每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的,要上課,備課,改作業,輔導,談話,寫各種資料,整天有忙不完的事追著自己,哪有時間?這個問題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在《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條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我們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們做具備的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這樣在教學工作中就可以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也就不會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這讓我想起了一代千古雄君——康熙就是因為擁有了這樣一種巨大的力量,所以才能在各種政治風浪中經久不衰。還有發現萬有引力的力學家牛頓,發現元素週期表的門捷列夫,發明地動儀的張衡……他們不也是這句經典名言的真實寫照嗎?我們作為育人之師,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天天以好書為伴才能站在知識的前端,與激增的知識賽跑。用知識的力量去劈波斬浪,勇領學生通往知識的海洋。且博學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只有擁有了前衛又淵博的知識才能站在教育舞臺上,人生舞臺上奮力拼搏,去實現我們人生的目標與價值。

  篇三:

  偶爾間翻起《大江南北》這本書,書中一篇名為《知識就是力量》的文章像磁鐵一樣一下子吸引了我。

  文章主要寫了農民工韓培印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他欣喜若狂。幾年間,他賣掉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供兒子上大學。一個信念支撐著他——兒子會“出人頭地”。兒子大學畢業後,韓培印發現兒子的工資甚至比不上自己。他感嘆道:“我現在覺得上大學也沒什麼用!”還有另外一則訊息:“重慶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這樣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農村的考生。”以前,大學是無數青年夢寐以求的神聖殿堂,如今,讀書真的無用了嗎?

  現在傾家蕩產,擠破腦袋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窮孩子讀書不容易,讀完書找工作更不容易。人們有些悲觀失望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讀書改變命運的事例也不勝列舉。大學畢業生陳游標艱苦創業,取得顯著成就。在家鄉江蘇泗洪,陳游標被奉為學習的榜樣,農家子弟“書包翻身”的楷模。著名科學家畢思文曾做過一線煤炭工人,後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考上了大學,還獲得了清華和北大的博士後,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誰說讀書是無用的?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曾經漂洋過海,去國外留學。回國後,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為祖國的建設、社會的強大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美好的前程。

  讀書會顯著提高人的素質。讀書的人視野更開闊,志向更高,看問題更全面,更深刻,在待人接物方面勝人一籌。知識有助於培養人良好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你受益終身。如果你想成為有教養的人,讀書是最有效的途徑。

  生活中,有些人卻說讀書是無用的。他們總是說:“讀書有啥用?工作難找;即使找到工作,工資又低,還要浪費那麼多錢去讀書,不如早點進工廠去工作,早點掙錢。”就像我奶奶的鄰居一樣。兒子大學畢業後,仍然在宜興燈泡廠工作工資只有2萬左右。他媽整天埋怨:“讀書有

  讀書豈能無用——讀《知識就是力量》有感啥用,還不一樣?”就這個現實而言,我覺得人們的目光太短淺了。也許,暫時他的工資並不高,但他的眼界,他的知識一定會使他在不久的將來,在同行中出類拔萃的。一旦有機會,這匹千里馬一定會撒開四蹄馳騁千里的。

  相反,我認為知識是我們最堅固的梯子,幫助我們通向成功的殿堂。為我們創造一個燦爛、光明的明天。就像我的舅舅,他從小認真讀書,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在徐州機電工程學校當老師,曾被評為“電腦專家”、“優秀高階教師”……每年工資在7、8萬左右,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是知識為他創造了美好的前程;是知識給予了他幸福的生活。

  讀書有用嗎?有用!絕對有用!知識將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知識將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知識將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讓我們好好讀書,創造美好的未來,建設更強大的祖國。記住:“知識就是力量”,“讀書絕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