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書筆記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魯迅的一篇雜文。上課聽不懂,就來看看同學寫的筆記吧。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篇一

  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一文深深震撼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使他們從沉睡中覺醒,我想問中國人的自信力在哪?中國人真的失去自信力了嗎?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他們的英雄事蹟深深感染著我們,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直至今日,我們傳承他們的精神永懷心中;

  雷鋒,人民的好戰士,他存好心,做好事,卻從不留名,曾有外國人笑談:‘‘中國人的雷鋒去外國旅遊了吧’’不難聽出,現在的中國人還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無私奉獻,現在的外國人這一點也許比我們做的更好些了吧!

  王進喜,號稱鐵人,他一輩子無私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

  焦裕祿,一名偉大的共產黨員,他為共產主義事業盡心盡力,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但從不抱怨一句……

  這樣的偉人人物還很多,以至於不可全部記起,在這裡提起只想喚醒中國人沉睡已久的自信力,當初面對戰場的那股奮鬥力哪去了,當初那同生共死的勇敢衝勁哪去了,當初那決心一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堅定決心去哪了,都不見了吧。現在人們,生活過的越好,就越貪婪,越自私,越為自己為中心。

  我們中國人自苦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追求真理的人……

  我認為中國人實在鄧稼先、錢學森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找回自信力的,那時的中國人全部都歡呼著,我看著錄影帶,心中也有股衝勁,可想可知在當時人們心裡那種真實的感情。

  可時的國民黨只一味的相信國聯,把希望都寄託在國聯身上,仰人鼻息,自欺自人的醜惡現象都掩蓋了。

  我們中國人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樑,鼓舞了人民的鬥志和名族的信心,他們是飄揚的旗幟、是不朽的豐碑。

  篇二

  我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前五段的描述完全是基於事實而說的。是真真切切的事實。

  魯迅先生在《自嘲》一詩中用過“破帽遮顏”“漏船”“躲”等字眼,更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無奈的豪言,我們要問:究竟是什麼人指著魯迅令他感到如此難堪?是當時其他的文人嗎——魯迅不怕啊?即使是,也不至於“千夫”啊?當然,不理解魯迅的、憤指著魯迅的正是他想千方百計拯救出來的視如己出的人民——不開竅的人民!

  孔乙己說:“溫一碗酒。”

  阿Q說:“我想睡覺。”

  祥林嫂說:“我想去天堂。”

  狂人說:“救救孩子!”教育城

  魯迅無疑是很矛盾的,很痛苦的,這種痛苦完全不能夠用語言表達,魯迅先生也盡力忍受著,承受著,掩藏著,依然為了一個目標,一個願望,好氣又好悲地試圖“罵醒”人民,他想以自己的筆刃,在黑暗中劃出一道光明的路途。

  篇三

  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魯迅先生這話,從一個角度看,也就是說中國人有好有壞,不可一概而論。或者就是說,不可以偏概全,以點廢面。中國人這個概念,原本就很大很大。有眾多的人口,五千年曆史,任何斷語式的定義都無法將之涵蓋。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也好,說“中國人勤勞、勇敢、善良”也好,說中國人如何如何的話都是不可全信的―這麼多中國人,總有幾個失去自信的個體、不勤勞不勇敢不善良的人吧或許還不在少數?

  取材於部分,作加之於全體的定語,並不是件小事。它涉及到中國的形象問題。

  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限於旅人的傳說,以為中國是黃金鋪就的天堂,中國人是半人半神的生物。精美的瓷器、華麗的絲綢、神祕的東方,無不加重了這種傳說。那時西

  方人以為中國人都是偶爾傳入西方的才子佳人小說中主人公似的人物,是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即《趙氏孤兒》,是普契尼的《圖蘭朵》,中國人的形象被大大神化了。

  19世紀歐洲人到中國來了,“轟”地一下居然就炸開了老大帝國的黃金鑄就的大門。歐洲人又驚又喜、目瞪口呆了。原來的中國神話又罩上了另一種圖畫,於是不少歐洲人就以為中國人是

  多一條尾巴的懶惰、骯髒的生物了----嗚呼!這種見解至今仍未消除!

  中國的神話加上中國的“骯髒現實”,西方人對中國的心理始終是矛盾的,中國式的思維方式他們始終無法理解。近年來,港臺武打片、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留守移民潮,進一步加深了西方人的神話恐懼―一個妖魔化的中國形象!這就是西方人對中國的見解。不論是林語堂筆下的京華,還是電影裡飛來飛去的俠客,還是一夜之間暴富起來的中國人的口袋,都給西方人造就了充滿混亂的、以偏概全的中國人形象。這是怎樣的一幅圖畫:一顆與西方人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腦袋―古老的墉徽、奇異的智慧、商人的手腕、哲學家的思維、一副超出人類的身手―會飛會爆炸會一舉手就山崩地裂。可悲的是,正是中國人自己迎合了西方人妖魔化的想像: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也好,李安的《臥虎藏龍》也好,中國人自己看來是幼稚,是可笑,是憑空捏造的圖畫,西方人則以為這就是中國人。不信,請看《臥虎藏龍》與迪斯尼的動畫片《花木蘭》何其相像!

  談倒底,“中國人失掉了什麼”或“中國人是什麼”之類的命題都是不成立的。非得這麼說的人,他們不是說給中國人聽的,而是說給外國人聽的。其結果,就是給西方人畫了一幅“非人類”的中國人肖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