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龍人的名人資料

  屬龍人具有崇高理想, 膽識過人且氣質非凡。白天出生的肖龍者集中力強、鬥志高昂。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史上屬龍的名人的資料,歡迎讀者朋友閱讀。

  屬龍帝王

  朱元璋

  公元1328年,農曆戊辰龍年,安徽濠洲鍾離一家朱姓貧農,當新生命呱呱附地,適逢 風雨交加,雷電大作,男孩出生時一道閃電直刺窗內,民間術士以為真龍出世,父母和鄉鄰都對這個孩子另眼相看,他就是朱元璋,因為生於8月初八,故而幼名朱重八。

  相傳這訊息曾傳到統治者耳朵裡,他們千方百計地想除去“真龍”。一次他們請了一個算命先生,料定某月某日某時“真龍”騎馬必經過某地,官府派了百餘精銳士兵等到了一天,後無精打采地回來了,說一個騎馬的人也沒見到,只有一個小孩騎著一根五、六尺長的竹竿走過。算命先生捶胸跌足道:“天意!天意!孩子的竹為馬,他就是將來的天子啊,今日良機錯過,大元氣數盡了。”

  這裡有許多附會、迷信的內容,但朱元璋小時候就已成為孩子王卻是事實。他十四歲那年已成為一個精悍深沉、英氣勃勃的少年了,偏偏這年江淮大旱,顆料無收,朱家本來就窮,朱元璋父母又染上了瘟疫,雙雙去世。朱元璋走投無路,便投到附近的皇覺寺裡當了一名小沙彌,後來廟裡也斷了香火,他只得拿著缽盂遊方化緣,這才度過了災年。

  1347年,17歲的朱元璋回到家鄉,家鄉已成為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郭子興的據點,朱元璋蓄髮還俗,加入了反元隊伍,以自己突出的組織能力和軍事才幹,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和提拔,郭子興還把自己的義女馬氏嫁給了他。到期1355年,年僅27歲的朱元璋已官至大農民政權的左副都元帥,郭子興和他的長子郭天敘相繼病死戰死後,他更成了這支農民軍的實際領袖。

  在元末並起的群雄中,朱元璋並不算強大,劉福通、張士誠、徐壽輝等農民軍無論從人力、物力、財力上都遠遠超過他,但他善於審時度勢,尋找時機,向元勢力薄弱的地區發展。儒士朱升向他獻上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三條帝業妙策。使朱元璋的隊伍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有充裕的時間性和精力用於發展生產,縮小、減少了元政府的注意力,取得了壯大隊伍的實效。在以後的幾年間,儘管他的勢力已擴充套件到足以稱王,自成一體的地步,但他仍然打著小明王韓林兒的旗號培杆自己的勢力,甚至在小明王遭到了張士誠圍攻時,還親率大軍北上救援,這招一石二鳥,既把小明王控制在自己的掌心,又取得出小明王其他部下的支援,他的勢力更加龐大了。所以當他平定群雄,逐敗元軍後,便輕而易舉地藉口接小明王從滁州來南京議事,中途鑿沉坐船,除掉了小明王。這是已沒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阻擋朱元璋改朝換代的步伐了,1368年朱元璋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了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奸臣賊子

  魏忠賢

  原名魏進忠,河南府肅寧縣人,生於1569年,可以說是歷史上龍年出生頭號大奸大惡之人。

  魏忠賢少年家境不詳,只知他生於一個破落戶,自小不成家業,單學些遊蕩本事,吹彈歌舞絕倫,又好走馬射箭,踢球下棋逢對手,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結些個無賴朋友,遊手好閒,荒淫無度,後來憑著彈唱的幾手絕活,進京謀事,認識了管皇城的何內相,花錢買了個禮部長班的位子。他乖巧奸猾,其他得上司歡心,暗裡包攬詞訟,騙詐錢財,吃嘸嫖賭博,樣樣俱全,後終因東窗事發,革職受罰,流落到涿州,正是盛夏時節,嫖時染上的性病發作,臭氣熏天,濃血淋漓,幾次尋死不成,山窮水盡之時看見一夥太監耀武揚威,吃喝不悉,遂動了羨慕之心,又不耐性病的折磨,索性趁醉自己淨了身,做了個太監花子,在臨哺地方和一幫太監乞丐們廝混,賣過狗皮膏藥,幫人挑賣過水,後來認識了後宮管事殷內相,因他彈得一手好曲,唱得一口好歌,把他引進了大內皇宮,與年少的朱由校即後來的明熹宗天啟皇帝相交甚厚,不久,16歲的朱由校登基做皇帝,漂泊半生,53歲的魏忠賢終於時來運轉了,被從內宮監特恩提拔為司禮監,管百官聞之色變的特務楊構東廠,天啟帝還御親賜了"忠賢"的名,成了最受皇上恩寵的人。

  魏忠賢壞事做盡終有時,不過6年的光陰,天啟皇帝駕崩了,失去了這個靠山便樹倒臺猢猻散,新登基的崇禎皇帝早就看不慣魏忠賢的專橫跋扈,按祖制差他去守靈,繼而削無能為力了他的所有要職和大權,他的門徒們大難臨頭各自飛。一月之內,各地官民上本論魏忠賢之罪的竟達數百本,崇禎片紙不遺親閱上本,看到閹黨所為令人髮指,不禁區動怒,下詔擒拿魏忠賢等到人緝沒家產,魏忠賢自知一生罪孽深圳特區重,於1628年11月在押解途中解下自家腰帶,懸樑自縊而死。民憤不平,仍遭凌遲三千六百刀。

  文人墨客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戊辰年,則是近代大學問家,近現代的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不僅以其創辦、改革新式教育的成績蜚聲海內外,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他那獨特而豐富的經歷——由教育總長而出國留學,由留學而任北大校長,再出國留學,再任教育總長,也是在中外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郭沫若1892年,壬辰年,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1921年出版個人第一部詩集《女神》,在文藝界有較大影響。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後旅居日本從事史學及甲骨文、金文研究。抗戰爆發後回國領導抗戰文藝運動,推出《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宣傳愛國思想的歷史劇。1949年後擔任全國文聯主席、副、副委員長,科學院院長等職務。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後我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旗幟。除文學之外,郭沫若在史學方面有三大貢獻:第二次旅日期間完成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史的劃時代著作;他的《青銅時代》確定了中歷史分期的標準;《甲骨文字研究》開創了中國古文字研究的新局面。

  其他人物如李商隱、蒲松齡、龍燮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龍應臺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