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里香的養殖方法介紹

  九里香產於雲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中國臺灣等地,以及亞洲其他一些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九里香顧名思義就是很飄香的花,所以很多人喜歡養九里香,但是又不懂它的養殖方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下面是九里香的養殖方法介紹

  九里香喜陽光充足,也耐半陰,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冬季當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移入低溫5~10℃室內越冬,過早不利於鍛鍊其耐寒性。室溫過低易掉葉,影響翌年生長,低於0℃就可能凍死,而室溫過高,植株不能很好休眠,甚至在室內萌芽,出室時冷風一吹,芽又縮回,待再次發新芽,則影響當年的生長。冬季室溫過高,消耗植株營養,對翌年生長開花不利。生長期間切忌陽光直射,應放在疏蔭下培養,這樣才能使九里香花繁味濃。


九里香的養殖方法

  九里香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剛栽種或翻盆的九里香,要澆透水,先置於蔽蔭處10天左右,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養植。

  栽種時,盆底應放幾塊動物蹄角片為基肥。除栽種時施放基肥外,上盆或翻盆換土時,宜在培養土中摻些骨粉或氮磷鉀複合肥,在生長期,每月要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不可單施氮肥,否則枝葉徒長而不孕蕾,4~6月為促其花芽分化,每月可向葉面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剩的可淋根部。因九里香原產南方,喜微酸性土壤,一年之中最好間隔施兩次“礬肥水”。但在冬季休眠期內不要施肥。如果培育幼樹,肥水可適當大些,以促其加快生長髮育;儘早達到造型所需要的高度和粗度。

  九里香耐旱,澆水要見幹見溼,盆內不要積水,遇連續降雨天氣時,應把盆放倒或放置在避雨的地方。如澆水過多,常造成爛根,如樹葉捲縮,失去光澤,這就是爛根的訊號,要引起注意,儘早採取補救措施。首先要控制澆水,觀察其變化,如2~3天后,不僅仍無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則應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水衝去根部泥土,將其晾乾,再浸入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然後放到1:2000的萘乙酸生根素溶液中浸泡8小時再重新上盆。生長期間澆水不宜過多,只要能經常保持土壤稍溼潤即可。夏季高溫季節澆水不宜過多,但盆桶內不能積水,這時還需經常線枝葉上噴水,這樣既能起到降溫增溼作用,又有利於使枝葉油綠。冬季入室內後,應少澆水,只要保持盆土溼潤即可。

  在春季應結合栽種或翻盆,進行一次修剪。對過密枝、陡長枝,應隨時進行短剪或疏剪。大的修剪應在lo月下旬或11月份進行。花期不要強剪,以免影響觀賞。

  九里香防病蟲害

  九里香蟲害較少,但如通風不良,易受紅蜘蛛、介殼蟲的傷害,應注意防治。

  北方地區盆栽九里香,冬季易出現葉片發黃脫落的不正常現象,主要是盆土過幹或過溼所造成,還與室內空氣不流通、環境過於乾燥或悶熱等因素有關。為此,冬季應維持盆土溼潤,確保不幹不溼,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將室溫控制在5℃以上。適當增加葉面噴水的次數,但應注意冬季澆噴用水的水溫,要基本與土溫、室溫保持一次,忌用冷水,不可粗心大意。

  九里香藥用價值

  九里香的花、葉、果均含精油,出油率為0.25%,精油可用於化妝品香精、食品香精;葉可作調味香料;枝葉入藥,有行氣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可治胃痛、風溼痺痛,外用則可治牙痛、跌撲腫痛、蟲蛇咬傷等。此外,醫藥上還以之為強壯劑、健胃劑等。

  著名的胃藥--三九胃泰原為第一軍醫大學科研成果,曾榮獲解放軍醫藥科技成果獎,後被深圳南方製藥廠生產為一種中藥沖劑,造福於廣大患者。其配方中的主要成份就是藥用植物三椏苦和九里香,所以取名三九胃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