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鵬護理方面畢業論文範文

  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探析哮喘病全科護理的護理方法

  摘要:目的:哮喘是一種慢性的病情,因為這種病的發生,還經常會引起其他病情的發作,這種病情發生率也比較高,在發病的時候會經常出現哮喘,而且還會反覆地發作胸悶氣短的的病情,最後炎症發生後,炎症導致氣道對各種刺激敏感。

  方法:隨即抽取我院2000年1月到2010年1月哮喘病200例患者,研究其護理方式。

  結論:哮喘病複雜多變,有時候會經常引起其他的嚴重病情發生。

  關鍵詞:哮喘護理反覆發作

  對“三高一低”這一現象,公立哮喘氣管炎醫院呼吸內科姜主任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標準化規範化治療不普及所致。一方面是有些地區缺醫少藥狀況尚未根本解決,部分地區江湖遊醫和偽劣假藥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另外姜主任根據三十餘年來臨床經驗分析,不能進行規範化治療患者自身普遍也存在的嚴重認識問題:發病初期的患者由於對疾病症狀初期表現不瞭解,並且普遍認為是小病,並不嚴重,拖兩天就好了,往往是把小病拖成大病;很多患者是典型的諱疾忌醫,對醫院醫生有一種恐懼心理,怕到醫院檢查,逃避病情逃避治療;另一類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患者是雖然意識到疾病嚴重性,但慌不擇路,盲目治療,從而導致不能對症治療,長期治療反覆發作,病情不斷惡化。

  1護理中的要點

  護理要點主要是注意:體位、飲食、環境指導,消除緊張焦慮情緒,觀察病情,合理用藥,預防復發,健康教育。

  2護理方面採取的措施

  2.1休息與活動: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抬高床頭,取舒適端坐位或半坐臥位,以利呼吸。

  2.2心理指導與干預:由於長期反覆哮喘發作,病人多有悲觀及緊張焦慮情緒,醫生應根據社會心理因素和心理環境的不同,同病人分析哮喘發生的原因,探討主要治療方案,採取多種社會心理手段。2.3補充營養:給營養豐富、高纖維素的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忌食易過敏食物和油膩食物,多飲水。

  2.4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溫度、溼度適宜。不宜在室內放花草,不宜用羽毛枕頭,注意避免房間內塵埃飛揚。

  2.5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血壓、脈搏、呼吸、神志等變化。

  3預防的方式

  制止哮喘發作的最好方法是預防,在發作時應及時就診,以及早確定診斷,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發作後應與病人或家屬一起查詢是什麼引起了此次發作,正確鑑定和控制觸發因素。最常見的觸發因素是塵蟎、菸草煙霧、有皮毛的動物、蟑螂變應原、花粉和黴菌以及燒木材爐子發出的煙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體力活動也是常見的觸發因素。

  4在醫療上的治療方法

  氣道炎症是所有各種程度哮喘的基本病變,控制哮喘需要避免觸發因素和選擇適當藥物以預防哮喘症狀,也需要選擇哮喘發作時能迅速控制症狀的藥物,醫生與病人應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制定長期治療管理計劃。藥物治療的選擇:哮喘的藥物治療是用來逆轉及預防症狀和氣流受限。包括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

  4.1控制藥物是長期和每日都使用的藥物,它包括抗炎藥和長效支氣管擴張劑。

  4.2緩解藥物包括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它能快速緩解支氣管收縮及其他伴隨的急性症狀。

  4.3傳統治療方法如中草藥、鍼灸可作為輔助措施,應注意某些中草藥具有潛在危險。

  5哮喘病護理當中的教育方法

  應針對哮喘的病因、預防、用藥、保健等內容,對病人進行反覆的教育、諮詢或解釋。雖不能治癒哮喘,但當病人學會控制他們的哮喘時,他們就可以工作、遊戲和上學,應使病人瞭解有很多新的方法可以控制他們的疾病,使其過正常人的生活。

  5.1醫生和病人建立夥伴關係以長期控制哮喘:應幫助病人學會控制他們的哮喘,可在家中及時治療任何輕度的哮喘發作,預防嚴重的哮喘發作。可定期去醫院隨診,完成長期治療管理的計劃。病人成為醫生的夥伴。

  5.2教會病人使用峰速儀:峰速儀可幫助病人瞭解哮喘發作的嚴重程度,評估肺功能晝夜變化程度幫助醫生隨時不斷地瞭解哮喘控制情況,甚至可以在出現喘息或咳嗽症狀之前發現呼吸方面的問題,以指導提前使用預防用藥,長期哮喘病人應自備峰速儀。

  5.3教會病人使用氣霧吸入器:在哮喘的防治中,氣霧劑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應教會病人正確使用氣霧吸入器:摘下蓋子,搖晃吸入器;起立,深呼氣;把吸入器放入你的嘴裡或剛好放在嘴的前部,當你開始吸氣的同時,按下吸入器的頂部並繼續慢慢吸氣;屏氣10秒鐘,呼氣;兒童可用儲霧器進行吸入:將藥物一次噴入儲霧器中,然後深吸氣並屏氣10秒鐘,將呼氣到儲霧器中,再次吸氣,但不用再噴藥。

  5.4保健:增強全身體質可改善氣道區域性症狀,並可增強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在緩解期應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氣功、太極拳、跑步、游泳等,積極參加文娛活動以調整緊張情緒,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及生活規律,可參加當地哮喘病人俱樂部或哮喘之家,以獲取哮喘防治的知識,並從個人經驗交流中獲益。應多參加唱歌活動,增加肺活量,還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避免可引起過敏的食物。

  6總結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才知道,應該保持哮喘病人病室的空氣清新、空氣的流通,不要讓室記憶體在讓哮喘病發作的物質出現,室內空氣的一直保持著溫暖,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患者遇到了較冷的空氣,這會讓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我們要多弄一些相關的藥物,在一定危險的情況下,進行搶救的措施。而對於患者來說,應該讓他們多注意下飲食上的調節,不能太飽,或者過度的油膩,還要避免食物、飲料的刺激,護理工作人員應該更加的注意觀察,提高和患者之間的溝通,這樣才可以預防哮喘病的發作。

  參考文獻 :

  [1]王曉軍,黃邵當,鄧偉吾.危重哮喘的容許性高碳酸血癥性機械通氣治療[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1998,10:541―543

  [2]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1997,20:261

  [3]王豔.哮喘持續狀態的補液體會.實用護理雜誌,1993,95:1

  篇2

  探討時間護理在內分泌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時間護理在內分泌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蒐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接收的內分泌疾病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對照組34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34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時間護理干預。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2.3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100%。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於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內分泌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給予時間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緩解疾病帶給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恢復,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內分泌;時間護理;應用價值

  內分泌疾病是由於內分泌腺分泌功能、內分泌組織分泌功能或結構出現異常導致的,激素受體異常、激素來源異常和激素、物質代謝失常引起的體內生理系統紊亂也會導致內分泌疾病的產生[1]。垂體功能減退症、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皮質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通風、骨質疏鬆症都屬於內分泌疾病。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化驗資料、腺體功能試驗、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等進行診斷,對症進行治療[2]。現蒐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接收的內分泌疾病患者68例,對其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時間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回顧性分析,並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蒐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接收的內分泌疾病患者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例患者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19例、15例,平均年齡為62.13±4.48歲,最大76歲,最小46歲,其中6例柯興氏綜合徵,10例席漢氏綜合症,18例糖尿病。觀察組34例患者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18例、16例,平均年齡為62.14±4.52歲,最大77歲,最小47歲,其中7例柯興氏綜合徵,8例席漢氏綜合症,19例糖尿病。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34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34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時間護理干預。時間護理方法如下:

  1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控制患者飲食中攝入的熱量,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保證營養均衡,按照每位患者不同的生理節律確定用餐次數和時間。

  2護理人員應當詳細瞭解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觀察每位患者不同的機體激素分泌特點,瞭解每位患者服用藥物的作用熱點,對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時間進行控制。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掌握各類疾病患者的藥物作用時間,倡導席漢氏綜合症患者於每日清晨服藥,避免出現失眠、興奮現象,影響睡眠質量。必須掌握降糖類藥物產生作用的時間,並在藥物發揮作用時間內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後的不良反應及其生命體徵變化情況。如果患者用藥後出現身體不適等現象,應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及時處理。

  3在每位患者接受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各項指標。應當在用餐前2小時或用餐後2小時對患者血糖進行監測。如果患者清晨血糖指標較高,應當在次日凌晨2時或3時重新監測血糖,如果仍存在異常應及時上報主治醫師。為了全面、準確的掌握患者血糖等體徵指標變化情況,對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的時間應當固定。

  4護理人員應當鼓勵患者根據自身不同的條件,如性別、年齡、疾病型別、體力和病情等,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確定運動方式、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對鍛鍊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應及時解決。下午16時-18時空氣中氧含量較高,是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護理人員應當倡導患者適當鍛鍊,時間不宜過長,每次30min-60min為宜,鼓勵患者堅持鍛鍊,每週至少3次。糖尿病患者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應選擇在飯後1h-2h,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和減輕體重,應當長期堅持鍛鍊。

  治療1個月後,護理人員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並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滿意度進行對比。

  1.3 療效標準 差:<40分;中:40-60分;良:60-80分;優:>80分。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資料均採用SPSS 13.0統計學軟體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34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2.35%,其中6例差,佔17.65%;8例中,佔23.53%;11例良,佔32.35%;9例優,佔27%。觀察組34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100%,其中8例中,佔23.53%;5例良,佔14.71%;21例優,佔61.76%。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於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時間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學科,根據患者自身的生理節律對患者進行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生理變化和用藥時間等[3]。由於內分泌疾病機體對激素分泌的時間、節律較為特殊,變化較大,很難因病實施護理,因此時間護理對內分泌疾病患者是極其重要的,可以在最佳時間內使藥物發揮最佳效果,指導患者接受治療,加快患者恢復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臨床護理人員應當不斷學習護理知識,掌握不同內分泌疾病的護理要求和生理節律,才能提高時間護理的應用效果,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本文研究中,對觀察組34例內分泌疾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時間護理干預,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100%,單獨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僅為82.35%。兩組之間差異較大,表明時間護理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內分泌疾病患者進行時間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助於加快患者恢復健康,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桂園,季蘭芳.時間護理應用於臨床給藥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416:58-59.

  [2]龐小旋.糖尿病病人運用時間護理的體會[J].全科護理.2013,1112:52-53.

  [3]楊棟菊,付自英,靖雪敏.時間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實用醫技雜誌.2012,162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