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論學習心得感想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縱觀教育的歷史和變革,無論教學怎麼變化,“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學的最高境界。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2014年8月至9月,我認真閱讀了余文森老師編著的《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一書,在書中我學習到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布魯納等名家關於有效教學的理論,也瞭解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幾種有效教學模式和近年來產生較大影響的有效教學案例,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國培第二階段中讀書之後的一些感悟和反思,現小結如下:

  一、有效教學的意義

  一有效教學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有效教學的直接效應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有效教學強烈反對死記硬背,反對題海戰,反對疲勞戰,反對課內損失課外補,反對犧牲學生的全面發展來獲得單方面的分數。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採用科學實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如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情景式學習等,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聯想、創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有效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學有利於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花費時間少而收穫明顯,就會產生一種輕鬆、愉快的成功感,這種情緒體驗能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相反,會使學生陷入厭學的困境中,導致非智力因素負向發展。古人說“志當存高遠”,一般而言,成功經驗能提高一個人的自我表現期望值,而失敗經驗會降低一個人的自我表現期望值。同時,有效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長期的低效學習和無效學習一定會嚴重影響一個學生的興趣、意志等良好品質的培養。同時切忌片面強調意志力會引起逆反心理。

  三有效教學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

  有效教學直接考查教師的教學策略,對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教師要實施有效教學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有效的備課,有效的講解,有效的輔導,有效的佈置作業,有效的展開師生交往,一句話,在追求有效教學的路途上,教師也會成就自己。

  二、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誰都想把學生教好,而且把成績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師都渴望自己的教學是有效的。那麼,有效教學如何進行設計與實施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不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要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圖。我以為,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首先,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線索,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其次,細節上應學會推敲。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語言。我們一直倡導“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複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平庸的教師卻會把簡單的課越上越複雜,原因就在這裡。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也才不至於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第二,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以前我首先考慮教什麼?怎樣教?而對我們的教學物件——學生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真正認識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關於這一點,大家儘管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在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把握較準,而對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等認識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對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認知風格等更是知之甚少,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命脈。

  第三,在教學中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標意識同樣是影響有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索。首先從觀念、態度上慎重對待教學目標的制訂,做到教學前心中有譜;其次,目標的制訂要具體可行,且兼顧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體現出教師對於教育的獨特理解與準確把握;最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心中有目標.時時以預設的目標為指標或參照物,觀照目標的真實達成度,並對教學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控,不斷引導課堂向著預期的目標行進。

  第四,作為對課堂教學最直接的規劃者,我們在考慮好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情境創設的同時,更要考慮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計劃付諸實施。不能隨意否定過去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適應當前教學實際的觀念、模式,應該對學生究竟是怎樣認識教學內容的內在原理進行認真研究,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認識的一般規律出發,選擇恰當的形式來組織和展開教學。如採取比比賽賽的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挑戰自我的熱情的形式,從而引導他們自覺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來,效果也很好,而且節省時間,真正提高了課堂的效益。

  篇2

  尊重個體差異是多元智慧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種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智慧的方式。素質比智慧更重要,一個人很聰明,但不用這些智慧來服務社會,那是無益的。教師不應為智慧而教,而是用智慧理論來促進教學。兒童的多元智慧是在他們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間接得到發展的。智慧本身是中性的,智慧不是人人多少都擁有的一般能力或潛能,而是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同時,每種智慧都必須受到至少一種社會文化的重視。多元智慧代表著每個人不同的智力潛能,這些智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慧,即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音樂智慧、身體運動智慧、空間智慧、人際關係智慧和內省智慧。每一種智慧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些智慧。就教育而言,教師必須考慮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是什麼。多元智慧只有幾種,教學內容卻千千萬萬,多元智慧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本身,對學科的理解、公民意識、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藝術修養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大量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如何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個概念,好比讓學生從不同的門進入一個房間,這時你會發現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一是你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學生,二是你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一個概念,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教學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必要創造全新的東西去教給他們,而這些內容卻和他們的知識基礎有很大距離,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即可,別讓理論成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點綴。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儘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篇3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黃愛華老師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在業餘時間裡的所為和所在不為。記得石校長在大會上經常要求教師們、特別是年青教師應珍惜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多讀書,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那時我就決定要多讀些教育類的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說來慚愧,這幾年來,書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雜誌方面的書,而真正的教育理論的書看得很少。但通過閱讀教育類書籍,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印象最深的是20xx年有幸聽了黃愛華老師的《比較數的大小》,華應龍老師和張奇華老師的《圓的認識》,被他們的教學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後花許多時間去看他們的教學設計,尋找他們的教學視訊,經常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麼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於更深入地鑽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為什麼教材上這樣設計,為什麼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麼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會不會反思,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閱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

  多讀書的老師經常會從書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更多的是一些細節方面。比如說: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了,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後,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四、多讀書會提升教師氣質,伸展教師個性

  既然新課程理念是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那麼首先我們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我們經常備專家們的的教學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們對書的熱愛,閱讀大量的書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氣的風格。我們每個人也應具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讀書,從書中慢慢積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