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務禮儀對比
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由於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觀、時間觀、飲食觀以及語言習慣等造成了商務禮儀差異。那麼現在小編就來說一下。
:中西方交際語言的差異
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這司空見慣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異。在我國,熟人碰了面相互問一聲:“吃了嗎?”“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這本是中國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這些“套話”與西方人打招呼,外國人一定會感到奇怪,甚至會產生誤解。因為這些“套話”對於西方人來說全部是期待對方給與答覆的真正問題,而不是打招呼語或問候語。
稱謂
稱謂方面,在漢語裡,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裡的範圍要廣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員之間,不分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暱稱。在家裡,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係,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在西方,人們見面時喜歡直呼其名,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縱使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但過一會兒就改稱名字。而在中國,人們很喜歡被稱為某某經理,某某總裁,因為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但在西方,人們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只用於法官、高階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階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來稱呼別人。另外,在與人交談時,切不可談及個人的私事,諸如年齡、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別人買的東西不可問其價格;如果看到別人回來,也不能問他去哪兒了或者從哪裡來,否則就會遭人厭惡,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傢俬生活裡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人的輕蔑。而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界限遠沒有這麼深刻,人們並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作一般瞭解。
相互交談
在社交場合難免要交談,在我國,人們在一起聊天多半會談到家庭,婚姻,孩子,經濟收入等問題,這正是中國人所謂的拉家常,這些話題能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使人有親切感。而在西方國家人們忌諱談論諸如家庭婚姻經濟收入等話題,在西方人看來這些都是私人問題,是privacy“不足與外人道也”。在和西方人交談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不能隨便問及對方的年齡。我們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當你問你的外國朋友“How old are you ? 時,他或她可能會面色不悅的告訴你: It’s a secret . 而在中國你可以問年長者的“高齡”也可以問年輕姑娘的“芳齡”,人們不太在意年齡問題。
西方人喜歡讚美別人,對人的感謝和讚美不離口,而令西方人費解的是,中國人對給予的讚美過分謙虛,總是:“過獎了,過獎了,“哪裡,哪裡,還不夠”。似乎不想接受他們的讚賞。倘若一位西方人到一位家裡裝修豪華的中國朋友家做客,中國人卻把大受西方朋友讚美的豪宅稱為“寒舍”;明明準備了一桌美味佳餚,卻說“沒什麼好吃的”,這是因為中國人遵循儒家的文化傳統,謙虛是美德,接受讚美就是不謙虛的表現。西方人恰恰相反,對讚美欣然接受並表示感謝。
:中西餐桌禮儀的對比
座次安排
中國的餐桌禮儀是: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輩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時侯要從椅子的左邊進入。主人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如果是圓桌子,則對著大門的是主座。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其座次借西方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
在西方的餐桌禮儀中,女主人宣佈晚宴準備就緒後,男主人引賓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則,男主賓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邊,而女主賓則在男主賓的右邊,其他的夫婦則以對角方式入座。
上菜順序 中餐的上菜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飲料或酒,然後是熱菜、主食和湯,最後是水果和甜點。而西方的上菜程式通常是:黃油麵包、冷菜、海鮮、主菜、甜點、咖啡和水果。冷菜也叫開胃小菜,作為第一道菜,一般和開胃酒並用。
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盤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盤右上方。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盤子、碟子等。
餐巾 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務員會為每人遞上一塊熱毛巾,它只能用來擦手,擦完手之後,應放回原來的盤子裡,由服務員拿走,在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溼毛巾用來擦嘴,千萬不能用來擦汗、抹臉。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裡,要麼放在盤子的旁邊。
:中西著裝禮儀的對比
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變成象徵,中國注重韻味。如果說西方服飾文化刻意追求表現人體美,而完全忽視了服飾倫理,那麼,中國服飾文化由於受到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念的影響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些道德上的體統。而最能代表我們國家的是中山裝,西方代表裝是西裝。穿中山服時,不僅要扣上全部衣釦,而且要繫上領釦,並且不允許挽起衣袖。在穿雙排扣西服時,必須扣上全部衣釦。穿單排三粒扣西服時,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兩粒釦子;穿單排兩粒扣西服時,只能扣上上一粒釦子;不允許扣上單排扣西服的全部衣釦。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閒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臺。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
:中西見面禮儀的對比
西方人見面時,不一定會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見面,而中國人則視握手為一個基本禮節。但在中國握手並沒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禮節的。例如男女之間,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由長輩先伸出手;上下級之間,由上級先伸出手;賓主之間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摘下手套,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
:中西送禮禮儀的對比
在中國,人際交往特別講究禮數,重視禮尚往來,往往將禮作為人際交往的媒介和橋樑。東方人送禮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節日互相拜訪需要送禮外,平時的婚、喪、嫁、娶、生日、提職、加薪都可以作為送禮的理由。西方禮儀強調交際務實,在講究禮貌的基礎上力求簡潔便利,反對繁文縟節、過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輕易送禮給別人,除非相互之間建立了較為穩固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