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省經典導遊詞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民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1998年確定的全國70個重點博物館之一。198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館中文物藏品總量約1.2萬餘件,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確定的國寶及國家一級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富特色。

  陳列展覽由陳列大樓、鍾亭、古墓復原館、石刻四部分組成。

  陳列大樓的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固原歷史文物展》和專題陳列《絲綢之路在固原》兩部分。共陳列展品1000餘件,整個展覽凝聚了同原六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歷史。展覽時間跨度大,內容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展覽以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為依據,再現了固原早期先民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絲綢之路在固原》專題展。“絲綢之路”是連線東西方的一座橋樑,號稱是世界東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它東起中國的長安,即今天陝西的西安,西到地中海沿岸橫跨東亞、中亞、西亞和部分歐洲地區。古絲綢之路經固原有四處,兩處出口,漢、唐、五代、宋、西夏等歷史時期長安至涼州的北道,經固原的道路分別為:第一條道是由甘肅平涼安國鎮入境,經聯財、將臺、張易、樹峽關、固原原州、頭營、三營;第二條道同樣是由甘肅平涼入境,經聯財、六盤山、隆德縣城、然後入境甘肅靜寧縣;第三條道也是由甘肅平涼入境,經三關口彈箏峽、瓦亭也可到隆德、固原、頭營、三營;第四條道是由甘肅鎮原入境,經彭陽的紅河鄉、彭陽縣城百全、古城、固原、頭營、三營。三營北上有三條道路,第一條道路是由三營經七營至蕭關出同原;第二條道路是由三營經黑城通峽、撒臺蕩羌寨、莧麻河高臺寺、西安西安州至鹽池定絨寨出界,進甘肅靜遠縣;第三條道是三營、黃鐸堡、李俊九羊寨、紅羊、樹臺西安西安州至鹽池出界,進入甘肅靜遠縣。展品以中西文化交流的遺物為主,反映了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盛況。

  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佛教傳入固原,從北魏到隋唐時期,固原境內出現了大量的石窟及石、銅佛造像,如鎏金銅佛、玉菩薩等造像的出現,標誌著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繁榮與發達。彭陽新集北魏墓出土的房屋模型,是用土夯筑後剔刻出瓦壟、窗稜的實心房屋,在我國同期考古中屬於首例發現。屋下方十餘米處有一墓室,從0土彩繪陶俑、陶牛車等共150餘件,陶俑大多為胡人形象。 “北魏漆棺畫”的發現是近年美術考古方面的重大事件,它為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繪畫史料,也進一步提供了了解北朝繪畫藝術的重要實物。漆棺彩畫展示了傳統文化與外來文明的結合,儒家題材與佛教題材交融的新面貌。圖中所表現的歷史故事畫與漆棺上主人的生活 縮影,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凸釘玻璃碗”是西方之國的瑰寶,具有波斯薩珊王朝傳統的玻璃工藝特點,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和精堪的磨琢工藝,為我國古玻璃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金戒指”的樣式和石面上雕刻的文飾具有濃郁的西方文化色彩,裝飾所鑲嵌的青金石多產於阿富汗,可見這枚戒指來自蔥嶺以西。 “環首鐵刀”出土於李賢墓木槨右側,是李賢生前佩刀,也是目前所發掘的北朝墓0土的唯一完整的鐵刀,對中國古代兵器的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鎏金銀壺”是波斯薩珊王朝傳入中國的手工藝製品,生產於巴克特里亞地區,屬於薩珊金屬器系統。壺身上的人物故事表現了中世紀時期西方古典藝術在北方地區的滲透傳播,其故事內容取材於古希臘神話,藝術風格也具有希臘、羅馬的特點,以製作精良、質地貴重和傳世稀少而彌足珍貴,這種珍貴的金銀器在西方傳入中國的奢侈品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國際學術界懸而未定的薩珊金銀器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藏品中的200餘件文物先後數次應邀出國展出,對於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2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夏首府銀川市西北50千米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佔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八百餘種,是寧夏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山體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近萬公頃的範圍內,油松、杜鬆、雲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櫻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佈山谷溝壑。尤其是當您踏入國家森林公園的深處,登上青松嶺的峰頂,人處在蒼茫林海之中,低頭看百丈懸崖,放眼望鬱鬱蔥蔥。古鬆立於峭壁之間,殘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濤陣陣,雲霧濛濛,巨集偉險峻的景觀給您一種迴歸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櫻桃谷景區全長2千米,因其遍佈了櫻桃等名貴野生植物而得名。初春時分,桃花盛開,奼紫嫣紅;盛夏季節,碩果累累,芳香迷人。櫻桃谷是由造山運動產生,谷地景色與山脊風光迥然不同,尤其是“一線天”、“雙獅峰”、“飛來石”等景點,充分體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無窮魅力。從這兒拾級而上,那色彩斑斕的奇花異草、甘甜爽口的櫻桃山杏、曲徑通幽的林間小道,都會使你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是那麼的親近、和諧。

  賀蘭山陽光索道,是建設在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寧夏第一條高山旅遊觀光索道。它全長1200米,高差近百米,往返執行約20分鐘。乘坐索道,從山腳直達風景秀麗的“青松嶺”,輕鬆悠閒的觀山嶽、聽松濤、看飛瀑,盡情領略賀蘭山的自然風光。

  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著名詞句,使賀蘭山的名字廣為天下人所知。登上青松嶺放眼望去,林木蔥蘢、雲騰霧漫、氣象萬千。在蒼茫林海之中,還能看到奔跑的馬鹿、跳躍的岩羊、嬉戲的藍馬雞。

  篇3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祕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裡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