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甘肅導遊詞

  甘肅導遊詞怎麼寫?小編分享一些的範文給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甘肅敦煌玉門關導遊詞

  玉門關是關名,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陽關,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車沿著215國道向西行駛,翻超阿爾金山,就可以到達青海省的柴達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薩。今天前往玉門關景區,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以及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形態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這些景物與藍天、大漠、綠草構成了一逼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提起玉門關首先要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一段歷史,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文化、貿易交流日漸繁榮,為確保絲綢之路安全與暢通。大約公元前121年-107年間,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陽關、玉門關。

  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蹟,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東西走向的長城蜿蜒逶迤,一望無際,每隔5裡或10裡,就築有一座方形烽火臺,在長城烽燧的周圍,還有明顯房屋遺蹟。在東西長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長城,繞過玉門關西側,向南直達陽關,關城北坡東西走向車道直通西域。玉門關關城全用黃土夯築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高97米城牆上寬均為37米,東西牆下寬4米,西北牆下寬49米,開西、北兩門。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外女牆。城內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靠東牆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

  擴充套件閱讀:

  導遊詞注意事項:

  特點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鬆。

  4易出現的問題1. 缺乏鮮明主題和觀點

  2. 內容太單薄。

  3. 結構層次不清楚,邏輯性不強,條理不清晰。

  4. 導遊詞不是散文,書面語太重介紹,口語化注意不夠;

  5. 應該有自我介紹以及導遊慣用語,同時要注意與遊客進行交流,儘量有互動節目。

  6. 沒有處理好“景”與“事”的關係,講故事或者事理往往遊離景點內容。

  甘肅西漢酒泉勝蹟導遊詞

  公園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與匈奴打了一場著名的河西之戰,大獲全勝,武帝從長安賜御酒一罈犒勞徵霍去病將軍,霍將軍認為功勞屬於全軍將士,於是將酒倒入泉中,與將士取而共飲,所以 “ 酒泉 ” 的美名便傳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它是漢王朝鑿空西域、開疆擴土的歷史見證。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載體。

  西漢酒泉勝蹟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城東 1.9 公里 處,佔地面積 27 萬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 5 萬平方米 。是一座源於西漢史實、表現大漢雄風、融合江南靈秀的古典園林。是河西走廊唯一儲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蹟、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雲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樑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裡已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AA級旅遊景點。

  矗立在面前的仿漢闕式門樓建築,是酒泉公園的南門,也是公園的正門。主體由子、母闕構成,風格古樸自然,氣勢恢巨集雄壯。中堂上懸掛的兩塊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園的獨特風光和深厚的歷史內涵。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道興所題,"泉湖勝景"是曹無所題。匾額的上方鑲嵌著一幅牛頭浮雕,是採用祁連山深處特有的花崗岩石精雕而成的。相傳明末清初時,酒泉城中經常洪水氾濫,據說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們就在鐘鼓樓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廟來鎮邪。因為兩座寺廟與鐘鼓樓形成一個牛頭的形狀,所以人們又把酒泉城叫做"臥牛城"。

  擴充套件閱讀:

  導遊詞結構

  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1.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遊覽注意事項和對遊客的希望五個方面,放在導遊詞的最前面。

  a、開頭語

  1介紹自己或旅行社

  2介紹司機和車型、車號

  3介紹旅遊時間,地點和行程安排

  4表示歡迎。

  b、告別語

  1總結旅遊情況

  2感謝遊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見

  4表示依依惜別

  2.概括介紹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遊景點的位置、範圍、地位、意義、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遊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瞭解,引起遊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時間和遊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可根據需求所變。

  3.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是對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同時要提醒旅遊者注意自己攜帶的東西,保管好自己隨身的物品,這是導遊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甘肅嘉峪關文物景區導遊詞

  長城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儲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萬里長城——嘉峪關”初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長城由西長城、東長城和北長城三部分組成,全長約 60公里。長城內外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共同構成了嘉峪關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嘉峪關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長城第一墩: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 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依託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裡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岩畫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國,它是我國北方地區時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巖畫主要分佈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餘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畫對於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園——新城魏晉墓群”是2001年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是 “果園——新城魏晉墓群”的一部分,位於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這裡分佈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餘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 660餘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容包括牧畜、農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這些磚壁畫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實物資料。繪畫筆法簡練,畫技高超,其繪畫內容在美術領域填補了我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