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鑑史問廉學習心得

  “懲腐方能安邦,倡廉才能興國”。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下面小編整理了鑑史問廉學習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鑑史問廉學習心得篇一

  我認真觀由省紀委聯合中央電視臺攝製的8集大型歷史廉政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該片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歷史的興衰沉浮之中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探尋廉政建設與社會及文明興衰的關係;該片主題鮮明,情節突出,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故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是一部內涵深厚、立意高遠、氣勢恢巨集、製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看後,引人深思,令人清醒,體會頗深!

  一、“反腐倡廉”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推動力量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我看罷《鑑史問廉》之《興衰之思》的最大感受!秦國雖有萬里長城,能抵禦外敵的入侵,卻抵擋不了“奢”的侵蝕,最終始皇千秋萬代的帝國夢因“奢”而止於二世;歷史上最腐敗的政權之一,也是的最短命王朝之一的西晉,毀滅在“鬥富”中;貞觀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崇尚“恭儉愛民”,開創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榮……

  縱觀歷史,一個個王朝的興亡更替在中國大地上反覆上演。但是,一條始終不變的規律一再顯現,那就是“廉則興,貪則衰”。 貪腐不會導致一個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會導致這個王朝滅亡。管不住腐敗,國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敗,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當前,以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充分認識到腐敗是附著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嚴重影響了黨的健康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於是,從嚴治黨,狠抓作風建設、反對“四風”,反腐倡廉、打虎拍蠅,清除黨內毒瘤,贏得了民心,就是以史為鑑的最好體現。

  就一個國家而言,“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汙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那麼,對於一所學校、一名校長而言,廉潔同樣重要。作為一名校長,一方面要做到“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節操的同時,還要加強教育與管理,使全體教師自覺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讓每一位教師不僅要廉潔從教,而且要把廉潔的種子種到每一位學生的心裡,確保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廉潔之花也能夠競相怒放。

  廉潔是一種正氣,更是一種風氣,當一個集體裡廉潔的風氣盛行時,這個集體勢必會欣欣向榮的發展。當廉潔的風氣在校園裡盛行時,團隊的凝聚力會更強,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提高。當下,我校正在開展“學規章、守紀律、正作風,爭做人民滿意教師”活動正體現了這一要求。

  二、“制度建設”是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根本保證

  《鑑史問廉》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了歷史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眾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同時,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廉政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廉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對反腐懲貪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縱觀歷代王朝,在選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監察三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範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對於今天仍然有借鑑意義。

  西漢的《二年律令》法典的制定與執行,一時間使西漢廉吏叢生,政治清明,可見法律對懲治貪腐的威力之大;唐朝制定《唐律疏議》,整飾吏治,嚴懲貪贓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會發展。

  當前,我們應積極借鑑歷史上法治反腐的一些優秀精神內涵,在貪汙腐敗者頭上高懸一柄法治的“達摩克利期之劍”,用法治的利器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駕護航。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廉潔與清正並行,努力構建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國家如此,學校亦然。本學期,我校為加強科學管理,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圍繞建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特別是學校新任班子組建以來,我們將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每位班子成員切實轉變作風,對分管工作內的有關制度建設主動牽頭介入,梳理完善已有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形成科學的管理機制,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權,使全體教職工心有制度、行有規範,真正實現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匯聚學校發展的正能量。

  三、“道德與文化”是防止腐敗的強大力量

  《鑑史問廉》之《道德之擇》告訴我們:在漫長的歷史中,克偏、戒巫、範家、全節、修身,以及清慎勤這些被稱為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歷朝歷代視為官德的重要內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約束是剋制腐敗發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從外部圍追堵截腐敗發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卻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腐敗的“迷思”。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張英和其子張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禮的見證,它啟發後人遇事要行善、以寬大為懷、自甘吃虧,更不能因為是“官親”就淺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六尺巷”為我們從政人員詮釋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為官修德的道理。

  “懸魚太守”羊續的為政清廉、拒絕受賄的美德令人敬仰,他甚至拒絕接受一條魚的饋贈,牢牢地堵住了行賄的大門。這讓我想到的話:我們抓中央八項規定貫徹落實,看起來是小事,但體現的是一種精神。可以說,雖然時代不同,但《八項規定》的制定與實施,與羊續的懸魚行為可謂異曲同工。

  《鑑史問廉》之《文化之力》告訴我們:廉政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具有極強的歷史傳承影響力。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無數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為官從政者一生戮力奮鬥的終極目標。揚善懲惡、尚廉治貪、扶正祛邪,始終是社會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范仲淹的名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何能感動幾百年後的海瑞?就是因為清風文化歷史是超越時空的,清風文化歷史是有力量的。難怪有人說,清風文化如空氣一般無孔不入,它像一雙無形的大手,以一種強大的力量將官員的行為拉入符合廉政價值觀的軌道。“文化而潤其內,養德以固其本”就是這個道理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廉潔自律,必須築牢思想防線,加強主觀世界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黨性修養,做到持之為明鏡、內化為修養、昇華為信條。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這就是對從政者必須具備的官德的具體要求。因此,治官先治德,開展各種形式的廉潔教育,讓道德的力量深入內心,才能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王岐山同志曾說過,要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領導幹部不想腐,其實這三個不,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會教化同國家治理結合起來。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國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來解釋這個長效機制的內涵,其實這八個字就是中華民族道德標準的基因,是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骨子裡的東西。所以,《鑑史問廉》通過講好一個個故事,達到入腦入耳入心,以此淨化人們的思想靈魂,最後實現“不想”。這就是“不想”的思想帶來了“不想”的行為。

  我們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官員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員廉政思想來自哪裡?來自“學思踐悟”,即首先來自學習。向誰學習?向歷史學習。因為,曾經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鑑史問廉學習心得篇二

  我認真觀大型歷史文化記錄片《鑑史問廉》。該片是由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它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視野,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內容充實,厚重大氣,觀看之後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通過觀看《鑑史問廉》可以窺見融進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滲透到血液裡、被我們認可、踐行、傳承的廉文化。我們知道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鑑史問廉》通過對中華文明程序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進行了充分展示,內涵深厚,立意高遠,氣勢恢巨集,製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讀性。如西晉的亡國、大唐的興盛、大宋的京華夢,包拯、狄仁傑、海瑞、于成龍等清官的名垂千古以及中國人綿延數千年“青天情節”,他們是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的鮮亮符號;是存在於世代百姓心中不能忘卻的記憶;是一個個貫穿歷史長篇的明珠;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潔文化寶庫;是激勵一代代華夏子孫開拓進取、締造時代的精神支撐……

  該片揭示了以民為本、順應民心的傳統;是勇於進諫和善於納諫的經驗;是不畏強權、公正執法的優良傳統;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我從中深刻地瞭解了廉政建設的理論意義和中國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看完後感覺就像是聽了一堂不設講臺、不見講師的廉政講座,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和精神營養,對於我們今天的廉政建設有借鑑和參考的作用。

  我們知道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闡釋的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禮而贏來的民心所向,文人士大夫幾千年來塑造的廉潔、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歷朝歷代的嚴律及廉政法令造就的為官公正廉潔、為人剛直不阿、深受群眾愛戴的清官廉吏等內容,從中華文明歷朝歷代的興衰沉浮之中探尋“廉”的力量,全方位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華,為當今幹部樹立警示,用以借鑑。

  這不禁讓人深思: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物質誘惑及精神誘惑環繞在我們幹部的周圍,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用“廉”來武裝自己的思想,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來作為為人處世的依據。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國家反腐,我們每一個公民都義不容辭,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應該做好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模範帶頭作用,堅守住黨的原則。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關,在行使權力時,堅定信念,錘鍊意志,增強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住自己的政治立場。當下,我們國家的反腐方式大多還停留於“事後追查”,而缺乏未雨綢繆的制度化預防,而這也正是我們反腐的制度軟肋。

  黨的領導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自以來,以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認識的腐敗是附著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嚴重影響了黨的健康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於是,狠抓開展作風建設、反對“四風”,反腐倡廉、打虎拍蠅,清除黨內毒瘤,把那些貪腐的官員一個個拉下馬,從嚴治理黨風,贏得了民心,就是以史為鑑的最好體現。國家一步步對於此等反腐行徑進行大步改革,並一步一步推進和加強官員財產申報和公示的立法工作,堅決用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

  就一個國家而言,“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汙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那麼,對於一個學校、一個教師隊伍而言,廉潔同樣重要。

  目前,緊跟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步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同大家一道學習了廉政準則,閱讀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畫等書籍,並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從古至今,廉潔的故事比比皆是。東漢南陽太守羊續將焦儉送給他的魚懸於室外來拒絕焦儉的再次相贈;北宋包拯立《誡廉家訓》於家中警示後人;周穿著樸素,總是將衣服補了又補,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臨終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學習這些優良的廉潔作風,自覺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用教書的行動詮釋廉潔的含義,用學生的成才續寫廉潔的故事。那麼,作為一個教師而言,雖然沒有腐敗的土壤,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要求我們不僅要廉潔從教,更要把廉潔的種子種到每一位學生的心裡,確保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廉潔之花能夠競相怒放。

  作為一名教師,廉潔從教就是要嚴格遵守教師的行為規範,做到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用真心對待學生,掌握好手中的權利,堅決杜絕用學生成績作為籌碼,獲取非法的利益。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通過言傳身教,向同學們滲透廉潔的思想。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要走向工作崗位,也許會面臨很多誘惑,如何讓他們能夠頂得住糖衣炮彈的轟炸,就需要教師平時的言傳身教。

  廉潔是一種正氣,更是一種風氣,當一個集體裡廉潔的風氣盛行時,這個集體勢必會欣欣向榮的發展。當廉潔的風氣在校園裡盛行時,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會更強。作為一名教師,身體力行,弘揚廉潔的正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通過這次觀看《鑑史問廉》活動,可以說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個震撼,在認識上有一個提高,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確了,準則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時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斷加強自己的人生觀改造,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不僅是一名人民教師,還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時刻立足本職,恪盡職守,國家的總體戰略構想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鑑史問廉學習心得篇三

  《鑑史問廉》的第一集——興衰之思所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石崇和王愷的鬥富,表面看不過是富豪間一擲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後折射的卻是西晉王朝制度上的敗筆,用人上的“只講門第、無論才能”導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頓江湖;經濟上的“佔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錢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階晉升之爭,而這種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官員整體性腐敗和社會的潰敗,因而在王國之後還被後世史學家賦予“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黑暗王朝”的“美譽”!

  大唐的興衰更是一面鏡子:在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時代的輝煌之後,自從誤用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為宰相後,曾經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墜入了李林甫為他精心設計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無為的溫柔鄉,進而引發了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並就此終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話。

  有了前朝的教訓,大宋初年呈現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治國新景象。科舉制度的興起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聖相”李沆,才有了對官員“婚喪、宴飲、車馬、服飾”的嚴格規定,才有了對官員“貪汙受賄者處以極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術的發明在內的科技大爆發,才有了《清明上河園》中的大宋京華夢!

  可惜這樣的繁華卻不敵一塊塊石頭!瘦金體的始祖——宋徽宗趙喆,熱衷於藝術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運來各色奇石異花,修建了“艮嶽”的同時,提拔了一介平民卻獻石有功的朱勔為節度使,動搖了嚴密、公正的科舉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綱之役二十年,怨聲載道;陷入了內有方臘的起義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終蒙受了靖康之恥,北宋就此終結。而那些跋山涉水而來的艮嶽之石,最終卻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園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時間網上頻頻閃現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壞了不僅僅是紅十字會的名聲,還引發了全國的血荒,成就了網路熱詞“乾爹”;表哥楊達才不經意的名錶炫富揭開了一個貪腐大案;湖北通山縣80後女縣長鬍娟更是坐在鋪滿百元大鈔的沙發上……中國的老百姓從來就是“不患窮,就患不公”,一個個官員或是官員的“乾女兒”厚顏無恥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們“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再說說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這追求必須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著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權利,滿足一己私利、貪圖奢靡的享受,就不僅僅是“追求”那麼簡單了。原江西省長鬍長清就有追求,一向以“書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鋪曾經掛滿了他手書的匾額,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賄受賄數額巨大被判處死刑後,南昌的垃圾堆裡處處可見他的“墨寶”!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攝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經懸掛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國門地鐵,在北京開過個人攝影作品展,甚至獲得過全國攝影界最高獎——藝術創作金像獎,然而在他“犯事兒”後,經專業攝影師曝出內幕稱,秦玉海的攝影技術近衛入門級,其作品全部都是經過必要的修圖軟體處理,甚至有專業攝影師為他調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領導按下快門”——就是這樣一個入門級的攝影大師,手持著價格不菲的攝影器材,走過了《焦作山水》、領略了《雲臺山風光》,在《十月鳳凰山》留下了《五大連池印象》,並最終結成了個人攝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為秦玉海攝影作品集名稱,他的攝影足跡也是他從勤政到犯罪的歷程!這,也叫一種“追求”!

  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鑑史問廉學習心得的讀者還: